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慧城市當量力而為 專訪曙光雲計算公司副總裁張春泉

智慧城市當量力而為 專訪曙光雲計算公司副總裁張春泉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目前已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並有超過300個城市分別與智慧城市運營服務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從數字城市、智能城市,到當下的智慧城市,技術在演進,不變的是對於城市願景的勾勒,遺憾的是,城市從未按照設想中的那樣發展。

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包括投融資、頂層設計、集成、運營、上層的業務應用以及底層的基礎設施等等,需要統籌規劃、多方協調才能完成,雷鋒網專訪曙光雲計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春泉,獲悉中科曙光推進智慧城市的務實之道。

智慧城市當量力而為 專訪曙光雲計算公司副總裁張春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城市雲1.0:夯實基礎設施

少有人知道,中科曙光參與智慧城市項目的開端甚至可以追溯到2009年,彼時雲計算這門產業也才堪堪起步,中科曙光絕對算首批智慧城市廠商。從傳統硬體到曙光雲,再到以曙光整個集團技術能力做背書的智慧城市,曙光入局智慧城市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曙光2009在成都率先採用由曙光投資建設雲計算中心並提供運營服務的模式,開創了國內「企業投資建設運營,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的先河,時至今日,這也是大多數智慧城市模式的雛形。而後2011年曙光「城市雲」戰略發布,就以「成都模式」大力推廣。

雷鋒網獲悉,成都雲計算平台已先後部署並持續運行了成都市83家政府部門279項政務應用系統,成都市大氣防治動態系統、社會信用系統、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民政綜合減災應急指揮系統、工商「金信工程」災備系統、流動人口服務及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生活垃圾清運數字化管理系統、12345市長公開電話系統、區域衛生信息平台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應用。

「我們經歷了幾年的探索期,09-14年曙光在全國只落地了8個城市雲計算中心,一年也就1-2個,從2015年開始進入加速期,到2017年每年落地城市雲計算中心都要超過10個,現在已經進入成熟期了」,張春泉表示。

「曙光集團利用了多年積累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的能力,把這些資源綜合起來在成都投資建設,統一做了成都市政務服務方面的規劃、運營、管理,為成都市政府提供統一的政務服務,這是曙光第一個以城市為對象的城市級雲計算中心。」

在城市雲1.0時代,曙光圍繞智慧城市提出了「1+2+3」的建設體系:

  • 「1」:為城市做一個頂層規劃;

  • 「2」:基於曙光的兩個平台,雲平台和大數據平台。曙光在全國布局了40多家城市級的雲計算中心,統一為城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大數據平台主要針對城市大數據打造一個統一共享的大數據平台。

  • 「3」:平台之上是3個應用層,分別是基於人的民生服務、基於城市管理者的城市治理、基於產業或者企業的產業經濟。

雷鋒網了解到,曙光落地智慧城市優先選擇地級市。對此,張春泉表示,智慧城市要以城市為載體,如果是以省的話,一個省實際上還是要到地級市和區縣的層面去落實具體業務,智慧城市的建設在財政的角度主要是以地級市的投入為主,而很少有省級智慧城市的建設。

此外雷鋒網觀測到,市場上有一些廠商以前期大規模投入的形式換取智慧城市建設入場券,看中的是長遠的運營服務,以及更重要的數據授權。張春泉並不認為現在該種模式能成為市場主流。

「我個人認為有廠商可能會針對一些應用層面採用這種方式。中科曙光在實踐中發現,即使不計成本的投入,在國內也很難利用數據的最佳方式,先不說法律的問題,單從應用上來講,數據變現其實是比較難的事情。曙光希望能夠通過扎紮實實做好基礎的業務支撐工作,幫助政府實實在在解決一些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像互聯網公司這種模式,先不計成本把數據佔住,未來通過邊際成本等來實現盈利,從我們的業務來看基本上沒有從這個角度入手」,張春泉提到。

城市雲2.0:打造數據智能

城市雲2.0戰略是城市雲1.0的升級,如果說曙光城市雲1.0還是偏向於城市雲的雲服務,包括IT基礎設施等方面,城市雲2.0則更多地是偏向於整個數據智能,從數據採集為始,推動數據自治,著重於數據智能產生的價值,1.0到2.0是漸進式演變。

城市雲2.0包括:

  • 一個中心為支撐:以雲計算、大數據和雲腦為核心,構建雲數據中心、打造全新城市雲內核。

  • 一個雲腦是核心:構建城市開放平台,實現城市資源整體認知、主動處理與業務全面協同的智能計算與處理。

  • 兩個門戶做連接:構建公共服務和工業互聯網門戶,全面整合和優化民生服務、城市管理及應用、城市創新發展資源,支撐和促進產業提升。

  • 一套運營機制加強驅動:在全面整合資源,建立城市生態產業體系基礎上,構建運營體系,支持和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是為消除信息孤島而生,但許多智慧城市仍存在過去的弊端,原來的煙囪式IT系統之上是新的煙囪。按照中科曙光的設想,城市雲腦2.0發展到後期就要消除「煙囪」,把底層的大數據、資源池等融合。

曙光表示,未來曙光城市雲將以城市雲腦為核心,廣泛合作,構建優勢互補的完整產業生態圈,支撐和推動城市產業發展和創新。

總結下來,跟同類廠商相比,曙光也有其獨特優勢,主要有三點,首先是本地註冊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對數據和系統運營安全性政府可以全程參與管理。

其次是打造中科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的生態系統,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作為中科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單位,自帶生態,與其他較為鬆散的聯盟相比,中科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首先是由中科院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定期評估審核,並且聯盟成員業務為非衝突的,互補關係。中科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也逐漸成為政府管理者建設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資源和抓手。

最後是運營服務能力。「我們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方案或者一個項目,更多的是在帶動培養扶持當地運營服務的能力,通過人才甚至人才培養,現在曙光可以隨著項目註冊公司的落地,在當地大力培養人才,比如中科曙光大學和雙創中心,圍繞業務把中科院的一些高端技術資源輸出到當地,形成持續的高水平服務的能力」,張春泉表示。

雷鋒網認為,越是浮躁越需冷靜,智慧城市正處在蓬勃向上的發展期,隨之而來的是亂序和雜訊,中科曙光的剋制給了行業另一種思路,智慧城市應當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之上,這一點需要產業更多廠商清晰地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國產的SP光刻機到底牛在哪兒?
依圖科技入局語音賽道 AI獨角獸為何高調換軌?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