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見字如面》第三季歸來,導演直言拒絕「文化類節目」標籤

《見字如面》第三季歸來,導演直言拒絕「文化類節目」標籤

文 | AI財經社 裴晨昕

編 | 嚴冬雪

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再到《見字如面》《一本好書》,近年來,實力文化推出的節目被觀眾譽為「文化類節目中的一股清流」。事實上,實力文化創始人、導演關正文並不熱衷「文化類節目」或「清流」的說法,只一再強調自己做的是「內容價值類節目」。

在關正文看來,「提供多元認知,激活獨立思考。獲得個體生命成長的滋養,是任何時期人類進行精神生活、文化消費的最基本利益需求。」

12月24日,實力文化的新節目《一本好書》第一季將以《麥田裡的守望者》收官,該節目創造「場景式讀書模式」,通過舞台劇、影視表演、片段講述的手法,把經典書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與此同時,該公司的老牌綜藝《見字如面》第三季將接檔歸來,每周二晚8點在騰訊視頻首播,每周六晚9:20在黑龍江衛視播出。

《一本好書》引發閱讀熱潮

儘管自帶觀看門檻,《一本好書》11期節目的騰訊視頻播放總量(含會員版)已超3.6億,每期播放量平均超過3300萬,單期最高播放量4925萬;在節目的音頻獨播平台蜻蜓FM,《一本好書》專輯與衍生節目的總播放量(含生態播放量)已經破億,連續霸榜蜻蜓FM文化類節目前兩名。但與此同時,導演關正文也坦言,跟很多動輒過億的頭部娛樂綜藝相比,依舊有很大的流量差距。

面對節目觀看門檻問題,導演關正文向AI財經社回應稱,存在門檻,但因為基數大(中國網民超8億),門檻線以上的人數規模亦不可小覷。「什麼有流量就做什麼,大數據所指引的這個方向往往是盲人摸象,越做越窄。要知道還有很多網民不看網綜,還有很多品種根本就沒有過供應,這並不代表這類人群不需要。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向同好人群的進一步推廣。」

與此同時,關正文導演向AI財經社分析到,「跨過了門檻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教育背景好、都市化程度高、收入和消費能力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內容價值類節目的商業價值。有時候純粹的流量數字並不等於市場價值。」

這也能從《一本好書》的帶貨能力上得到反應,儘管個體對「好書」的定義從來存在出入,但節目所選書目先後登陸豆瓣讀書熱搜榜和噹噹圖書熱搜榜,觀眾直言「因為看了節目而想去讀原著」。

今年「雙11」期間,《一本好書》推薦過的圖書登上了各大電商的圖書暢銷榜,其中《月亮與六便士》更是多個平台同類圖書銷量榜的冠軍。對此關正文笑言:「《三體》熱賣,我們不敢說是節目帶動的,人家本來就很火。但《月亮與六便是》熱賣,那一定是因為我們的節目。」

《見字如面》第三季取材更廣更年輕化

「如果只是保持同一水平,觀眾可能會感覺不爽」。站在《見字如面》前兩季的高起點上,關正文選擇了拓寬信件選取範圍,以前只選中國信件,新一季則是放眼全球資源甄選信件。

「信件原本的私密性所帶來的更加真實的認知價值,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儘管文化上千差萬別,但人性是相通的,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和思考是相通的,閱讀趣味也是相通的。中國信件依然是我們選信的主體,但國外好信的加入,為節目帶來更加多元的趣味。」關正文解釋。

節目組透露,選信工作從第二季還未收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一直延續到今年12月份第三季正式錄製,歷時一年多。節目組找了幾千封信,從中挑出幾百封,然後一遍遍篩選,最後確定入選的不到100封,再通過跟演員們溝通,最終播出的信件預計70-80封。「我們選信只有一個標準,就是這些信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所謂值得,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參照標準,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提供了足夠多元的認知視角,是不是能激活獨立思考的普遍發生,有沒有當下性和供給大家討論的話題性。那些入選信件,看著是年代的、古代的、外國的,但其實都是身邊的,每個人都繞不開、躲不掉的。」

《見字如面》第三季依然採用主題編排,從現在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到「錯位」「輕重」「笑談」等當下的熱門話題。此外還有「相思」「不舍」「守望」等傳統的情感話題。關正文對此解釋:「既然大家都覺得沒營養的東西是在浪費時間,我們就專註於提供多元認知、激活獨立思考,這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主流,最直接的價值就是別讓觀眾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在讀信人的選擇上,除了歸亞蕾、何冰等常駐明星,還出現了王自健、戚薇、牛俊峰等青年藝人加盟,除此之外,人氣頗高的蔡康永、梁文道也成了讀信嘉賓,新一季《見字如面》的嘉賓邀請顯得更加年輕化。「節目29歲以下觀眾本來佔比就超過75%。嘉賓的邀請都是按照信件需求和大家高興,沒那麼多市場心機。」關正文告訴財經社,視頻節目本來就是為大眾生產的,大眾文化消費中娛樂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但快樂又分兩種,一種是表層的娛樂,就像是男女之間的肌膚之親。一種是深層的愉悅,就像是愛情。愛情五味雜陳,不都是傻樂,但卻是更強烈的快樂。事實上,多元認知的獲得感、獨立思考的成就感所帶來的快樂強度,比虛度時間的所謂休閑娛樂要大太多。只是總有一部分邁不進這個門檻,享受不到,非常可惜。」

對當下流量明星現象,關正文直言「在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好演員與明星是合一的而不是分割的。分割本身就是一種荒誕的現象」。《見字如面》重視邀請好演員,一封精彩的信如果缺乏好的演繹,觀眾可能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好。因此,既不會只看流量,也不會糾結於選流量還是選會演的演員,凡是能帶來精彩演繹的都歡迎,「只要預算夠得上,有合適的信,就會邀請。」

拒絕「文化類節目」標籤

總有人喜歡以「文化類節目」的來定義實力文化的出品節目,這恰是關正文想要摘下的標籤,「節目原本應該按照形式,劃分為談話節目、問答節目、歌舞節目之類,而不是從內容出發,被叫做什麼文化節目。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餐飲類節目可以叫飲食文化節目,保健類節目可以叫養生文化節目,唱歌類節目可以叫音樂文化或者流行文化節目……」

對團隊出品節目的努力方向,關正文定義為「內容價值類節目」,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的主流從來都是為了獲得內容價值,其核心正是提供多元認知,激活獨立思考。

無論是為《一本好書》挑書還是為《見字如面》選信,多元而不是單一,激活而不是教導,是關正文強調的重要關鍵詞。跟漢字、成語、信件、圖書打了多年交道的關正文並不是一個「懷舊主義者」或者「復古主義者」,他認為《見字如面》的目的絕不是抱著老式郵筒的懷舊,「我們不是為了追憶紙上書信的歲月。在我看來,人類現在才是處於書信最輝煌的時期,信件量前所未有地特別巨大。不僅是寫在紙上的才是有價值的好信,電子文本一樣可以。」

面對「文化類節目遇冷」說,導演關正文強調「單個節目的成功,從來都是單品的勝利,不是類型的勝利,也不是類型的突圍,「實際上我完全沒有看到文化類節目有多火,沒有感覺到所謂的風口,現在也不是嚴冬」。

關正文向AI財經社解釋,好節目永遠是與好節目競爭,無論是哪一類節目,在公平的傳播環境中要想站到頭部都不容易。如果你不是第一,那就是有差距。但這個差距真的不是創作者該糾結的,關鍵是你是不是做了自己最想做的,是不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這就好比你是作家,你寫小說是因為有話要說有個好故事要講,而不是你要衝上暢銷書排行榜。

目前,《一本好書》總播放量已破億,豆瓣評分高達9.3,《見字如面》前兩季分別為8.9分、9.3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馮小剛現身愛奇藝尖叫之夜,跟鹿晗吳亦凡一桌
楊元慶:聯想是根植中國的全球化公司,PC領域全球第一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