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世界上飛的最高戰機之一 真的是前蘇聯「戰神」?可想在當時的技術

世界上飛的最高戰機之一 真的是前蘇聯「戰神」?可想在當時的技術

原標題:世界上飛的最高戰機之一 真的是前蘇聯「戰神」?可想在當時的技術



米高揚米格-29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生產的雙發空中優勢戰鬥機,是蘇聯第一種從設計思想上就定義為第四代戰鬥機的型號。米格-29原型機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2年米格-29在莫斯科和高爾基飛機製造廠投入批量生產,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米格-29在設計上升力型機身和大型機翼完整的以整體空氣動力學形式融合,兩個低於軸心的發動機配備有可調進氣口,能承受持續9G的機體結構。


1972年蘇軍向米格設計局提出研製新型戰鬥機替代蘇軍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輕型戰鬥機將承擔戰術空中任務,及進行護航和地面攻擊,設計局內部最初稱之為「計劃-9」,最終命名為「米格-29」。可見米格-29最初是作為空中優勢戰鬥機研製的,後期的改進型號逐步具有了空地攻擊和反艦能力。



正式設計開始於1974年,提出了多個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縮小版。米格-29的批量生產於1982年開始在莫斯科進行,1984年經國家接受檢驗後,米格-29開始進入前線航空部隊。蘇聯、俄羅斯空軍共裝備了超過800架米格-29,外銷也達到500架。

米格-29在氣動設計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精心設計的翼身融合體,米格-29的主機身和機翼內段之間呈圓滑過度,機翼內段前端形成邊條,後掠角73.5度。全翼展寬度的液壓控制前沿襟翼分成三段,由計算機控制與後沿開縫襟翼共同工作,以提供更好的機動性能,垂尾是碳纖維複合材料和蜂窩結構,平尾和操縱面選用的是金屬蜂窩構件。總的來看米格-29的外形和蘇-27相似。



垂尾的前沿向前伸展到機身與機翼接縫處的的上方,與BVP-30-26M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相連。米格-29機身結構主要為鋁合金組成,部分機身加強隔框使用了鈦材料,以適應特定的強度和溫度要求,另少量採用了鋁鋰合金部件。 米格-29的機身整體油箱採用 氬弧焊、電子束焊製造,該油箱與蘇聯D16鋁合金鉚接油箱相比,減重24%。


米格-29採用的RD-33渦扇發動機由克里莫夫設計局研製,單台最大推力為50千牛(5040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4千牛(8300千克力),採用全許可權數字控制。該發動機工作穩定,可在飛行包線內任一點空中再起動和接通加力,並且設有俄羅斯發動機普遍採用的補氧系統。


米格-29的兩台發動機間有較大空間,在機背上形成了一個長條狀的凹陷,在主進氣道關閉,發動機只能從輔助進氣口吸入空氣的情況下,米格-29仍能以0.85馬赫飛行。這對於經常要在野戰機場起降的米格-29尤為重要。



米格-29A以及後續型號使用的標準配置武器包括:BDZ-UMK2B掛架、APU-470,APU-73-1D和APU-68-85E發射架、R-27R1、R-27E、R-73空對空導彈、S-8(80 mm)、S-24B(240 mm)火箭彈及相應類型的發射器、250千克、500千克航空炸彈,最大載彈量2500千克、一門30mm口徑Gsh-301(ГШ-30-1)機炮,攜帶350發30*165mm高爆燃燒彈和穿甲曳光彈;重50千克,翻修壽命為2000發。



米格-29的基礎型米格-29A首創性的採用了以雷達、光電和頭盔瞄準具三者組成的綜合火控系統。當光電系統失掉目標時,雷達自動間歇性工作跟蹤目標,同時二者互為替補備份。機上還裝有SRIU-2敵我識別器和「警笛」3型360°雷達告警系統,邊條處裝有兩個SO-69電子對抗天線。


米格-29的頭盔瞄準具是整個火控系統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配合上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米格-29能在近距格鬥中佔據有利地位。由於米格-29本身的機械式操縱系統、人機工程的缺陷,使得頭盔瞄準具與R-73都無法發揮最大效能,實戰能力要打折扣。但是機頭方向斜向下的視野很好,對飛行員攻擊地面目標時非常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威為基 的精彩文章:

運輸機界「霸主」 是世界上唯一多用途都可以勝任? 提升部隊調動能力
被稱為「多用平台」的直升機 是歐洲最強直升機?是一款多用途直升機

TAG:戰威為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