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讓人變得更懶,才是最終AI的方向。

前不久舉行的「2018硬科技行業領域峰會暨鎂客網年會」上,Arm中國副總裁金勇斌帶來了主題為《Open Platforms for AIoT Ecosystem》的演講。他表示,AI應該讓設備減少和人的交互,更加懂人,這才是AI真正的方向。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以下是金勇斌先生的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上午剛剛在另外地方參加一個主題為「硬殼」的論壇環節。首先我們做的硬科技,然後我們做的是核心科技。

今天,從整個核心技術,特別是以晶元核心的技術角度看,Arm怎樣看待產業的發展,希望和大家分享互動。

過去十五年,尤其是智能手機到產生、發展、普及,到今天基本上全球差不多85億人口當中整個智能手機存量達到了60億。以每兩年辦到三年時間翻一番,這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對我們生活影響來說,手機現在不光是提升了我們的溝通效率,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們任何一個人離開手機不能說無法生存,但是很難生活。

在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到今天這樣的情況下,隨著手機和我們人的生活越來越切合,所以它產生了大量數據,圍繞移動互聯網的場景產生這些數據,這些數據本身又加速了人工智慧的成型和落地。

智能手機從出現到今天大規模普及滲透的15年裡面,由於智能手機的出現、應用的普及,催生了整個基礎設施的快速迭代。2008年中國3G才剛剛發第一張牌照,今天2018年我們已經在談論5G怎麼商用,這是催生整個網路容量的快速迭代。

其次,智能手機的出現導致整個硬體也會更新換代。從連接問題角度看,包括Platforms、Wifi、NB-IoT、LoRa,這些大量的解決年輕問題的技術也是因為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推動,降低了所謂的連接成本。所以智能手機本質上把連接變得無處不在,所以設備本身要實現智能化。特別是在前端,基於Arm核心的低功耗技術,把前端所有已經連接的設備怎麼賦予它的智能化,這是我們接下來整個產業包括未來15年要走的路。

15年之後未來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過去幾年一直在討論,到底什麼是AI?我們在談PC的時候,拿出來的東西叫電腦。我們在談移動互聯網,拿出來的東西叫手機。今天誰能告訴我這個叫AI?好像沒有。

AI本質上更多是一種滲透的東西,不是一個產品。什麼是AI呢?它是要賦能到各種各樣的行業裡面去。AI本身跟手機的形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今天每個人有一個或者兩個手機,基本上現在大部分時間被手機佔用了。

如果再出來一個AI,再出來分散人的時間、吸引人的注意力,我覺得本質上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人的精力就那麼多。

正確的AI做什麼事情?

不管是人機對話還是視覺,本身是為了幫助人執行決策、自主決策、減少人的交互。任何AI也一樣,本身不是做出來給人看,雖然可能大部分還是要看人、要理解、要閱讀人、幫人做決策,這是一個反向的過程。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AI這套技術本身是要讓社會減少跟人的交互、能夠懂人、讓生活變得便利、實現自我決策,最終讓人變得更懶,這才是最終AI的方向。

一個人有一個手機已經很忙了,有兩個基本上忙不過來了。如果能夠幫助人自我決策,我們圍繞身邊的AIoT設備,一個人可以有一個甚至好幾百個。從早晨家場景、出行場景,到辦公場景、公共場所,任何時刻有上百個AIoT的設備圍繞在身邊。你是看不出來,因為它是無感、它是幫你決策,包括汽車裡面有很多智能晶元。因為它是無感,這個東西可以做的很多,因為它是自主決策,可以讓人更懶,這才是AIoT的一個真正場景,而不是天天對著AI去對話。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2015年軟銀孫正義預言,差不多到三到六年左右的時間會有一萬億連接設備。全球超過一百億人口,其實一萬億個設備每個人分下來其實不多的,因為它是無感,同時讓每個人手上拿這些多東西,這萬億連接設備本身是可以實現。今天基本上全球嵌入式的設備,包括手機、ID前端都是Arm的組合,基於Arm的出貨量我們也是有信心的。

1990年Arm成立,1991年Arm做了第一個晶元,從1991年2017年26年的時間,基於Arm的技術,我們合作夥伴差不多賣了一千億,我們第二個一千億用四年時間。去年的預測基於Arm晶元的出貨量250多億,而且這個數字今年還會增加。去年認為2017年到2021年我們要實現第二個一千億,今天看來可能要提速。下一個一萬億在未來十五年是可以實現的,也就是說,到2035年左右,全球有一萬億在線連接設備圍繞在我們人的周邊。

當低功耗的連接問題解決了,當低功耗運算能力賦予AI能力,這就是不得了的數字。無時無刻產生的數字超級智能,這些數據本身大部分在本地處理,便利我們的生活,還有一部分提煉出來的東西放到雲端去,產生真正的超級智能。這些智能真正到這個階段,它會重構我們今天所有的存在,包括你的車,車還是車,但未來是一個完全智能的東西;包括手機、所有的智能家居,功能存在、幾乎可以讀懂你,然後幫你自主決策。

整個世界大的形式每15年發生一個牽引,中國也是15年。中國1985年到2000年所有大的OEM發展起來的,2000年到2015年左右基本上是半導體設計從起步到真正成型的階段,2015年到2013年標準化實現核心技術上突破的15年。Arm是提供半導體設計核心CPU,2002年進入中國,在過去十六年期間我們完成了從「Arm在中國」到「Arm中國」的變化。2018年4月份Arm在中國的業務分拆,Arm在中國是一個合資公司,中方佔51%的合資公司,這個公司本身Arm在中國所有業務排他性的去完成,第二合資公司基於現有Arm的架構、技術開發針對中國自主的產品和技術。

除了Arm中國之外,我們2015年一直在中國布局生態方面的事情,2015年和合作夥伴成立了安創加速,加速中小企業的創新;2016年成立了厚安基金;2017年成立了AI生態聯盟,在11月初發布了周易人工智慧平台,一個是底層的解決算力IP問題。我們授權會給所有的晶元公司,讓它們基於從CPU、GPU到AIPU整個流程可以很快把自己的晶元搭出來,讓晶元公司去做軟體的事情,特別是做演算法的事情。

這些小的個體演算法甚至開源的社區怎麼把演算法往晶元嫁接?

我們推出了Tengine,Tengine本身兼容所有的框架,這樣能夠極大的賦能整個開發者基於Arm架構的CPU,能夠迅速的開發AI,這也受到了網信辦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認可。

第一個層面首先能夠異構,整個硬體迭代速度沒有軟體快,特別是AI演算法也是飛速的迭代、當軟體出現新的演算法的時候可能要到下一個版本去,在市場里發現現在有單獨的CPU,也有CPU+GPU,甚至DUA。怎麼把它算力抽取出來進行跨平台的針對不同的演算法,它是多樣性、兼容性。

還有一個特徵不同廠家AI演算法作為核心知識產權,數據隱私性怎麼保護,我們還提供了安全性。基於我們硬體的Cortex-M技術、Arm中國基於Arm的架構,提供IP和解決方案,把我們晶元公司IP問題解決之後,大的晶元公司華為、海思有自己能力構建全棧的東西,但對於大量的晶元本身為業務核心的晶元公司。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其實設計晶元之後需要上面的整個框架,我們基於不同種類的晶元HCL異庫計算庫,都是異構計算庫上抽選一個加速引擎,在這個引擎上面給兼容,把一些開源演算法、小企業演算法全部射頻到不同設備上去。晶元本身給一個板子還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所以我們2018年9月份推出了全棧AI套件,包括語音、基本視覺、人臉識別,以方案的形式集成在SDK裡面,面向開發者、面向教育開源出來。

現在有很多開發區小的企業拿EAIDK做模型開發,包括門禁、閘機、考勤、本地的語音解決方案跟第三方合作,通過提供HCL 、Tengine、第三方演算法,去賦能給下面的OEM,他們拿到這個東西直接設備、出貨。

世界上頭部企業總是比較少的,蘋果從晶元、設備、系統、大部分的APP都直接干,即使這麼牛的公司也要開放出來,讓更多的人在上面開發APP。晶元設計、製造、製成、封測所有東西都需要產業合作。產業也一樣,今天領先頭部的大部分企業是垂直干,大部分一定要合作,從晶元層面,從解決方案層面,從演算法的層面,應用場景的層面我們需要有協作的平台,我們2017年6月份在上海成立了ArmAI生態聯盟,涵蓋了行業在不同位置的企業,有頭部企業,也有創新企業。

安創加速器主要是基於Arm做應用技術,要不做晶元技術、或者跟Arm相關的技術,我們看這些團隊不錯,我們做的產業也符合前端的認知,每年兩次路演活動、前期有培訓。除了路演和培訓活動之外,需要在產業裡面對接資源,我們給它做對接和牽引。在我們眼裡只要幫助企業成功了,晶元大量的使用,Arm這個模式是可以不斷迭代持續的。

Arm和Arm中國給我們提供小IP的平台,提供晶元設計服務平台,拿了IP迅速把晶元迭代出來。如果你要是自己做垂直,如果做開放式我們有周易開發平台,有ArmAI平台,大量方案公司和做場景的公司,包括演算法、模組、協議棧可以在上面進行充分的協作,迅速用在應用場景裡面去,環節打通之後量會起來,又反哺整個Arm生態。

Arm的收入有兩塊,一個前端授權,大概現在佔Arm收入50%以下;另外版稅收入,客戶真的最後把晶元賣出去了,最後才返回給Arm。我們希望跟客戶建立一個長期的能夠可持續的生意,這種可持續生意一定是客戶成功了,有場景、有應用、有普及、有量了,這樣我們後面大量的錢才能回來,本身這個業務模式促使我們,推動我們跟我們產業夥伴一起成長,一起滲透,一起普及這個產業。

接下來這個15年裡面,我們在最底層科技看以五年為一個單元,五年、十年、十五,未來十五年裡面從AI出現、發展、到普及,這需要15年時間。Arm在裡面需要做一個生態賦能者,我們提供基礎技術、基礎技術平台、在產業夥伴在上面進行充分的差異化協同,最後真正達到AIoT的設備普及化,能夠實現一萬億的在線互聯設備,然後產生一個超級智能。謝謝大家。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Arm金勇斌:15年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鎂客網每周硬科技領域投融資匯總,第四範式成「五大行」聯合投資唯一創企
深蘭科技劉鳳義:人工智慧,服務民生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