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71集團軍某旅鍛造新時代王傑式好戰士:時刻準備上戰場

第71集團軍某旅鍛造新時代王傑式好戰士:時刻準備上戰場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李清華、胡山、劉吉強

假如明天上戰場——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鍛造新時代王傑式好戰士記事

李清華、胡山、劉吉強

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是王傑生前所在部隊。近年來,這個旅積極探索開展「三信一書」活動,打通部隊、家庭、社會共育戰鬥精神鏈路,讓「兩不怕」精神在新時代強軍征程中發揚光大,鍛造新時代王傑式好戰士。

告別信

在一次針對官兵思想和戰鬥精神現狀開展的調研評估後,這個旅發現不少官兵當兵打仗思想準備不足,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真要上戰場。

為此,他們圍繞「假如明天上戰場,軍人犧牲奉獻價值是什麼」等,主要領導帶頭撰寫對親人的告別信,寫出直面生死的決絕、備戰打仗的緊迫、獻身使命的追求。

告別信一式兩份,一份由所在黨支部寄回官兵家中,一份收入個人戰備枕頭包。戰士王佳峰撰寫告別信時,從開始提筆時的恐慌擔憂到經過幾個晚上的思想心理鬥爭,最終在信中坦然寫道:「我是王傑所在部隊的一員,如果上戰場,我要像老班長那樣奮不顧身。」

這個旅的官兵坦言,告別信每撰寫修改一次,靈魂就受到一次觸動,軍人使命感就增強一分。如今,「不想打仗別穿軍裝、怕苦怕死別來部隊」已成為全旅響亮的戰鬥口號。

囑託信

家庭是人生的重要課堂,對青年官兵成長進步影響重大而深遠。

近年來,這個旅注重發揮家庭對培育「兩不怕」精神的助推作用,把親人對官兵的家庭之愛與報效國家的深情大愛統一起來,把關注官兵成長進步與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統一起來,催生「父母送兒上戰場」「願得此身長報國」的家國情懷。

為此,他們積極開展「假如明天上戰場,親人怎樣對我說」活動,先後收到情真意切的囑託信3000餘封。指導員王鶴穎的母親在囑託信里寫道:「女兒,如果戰爭無法避免,身為軍人的你必須挺身而出,媽媽雖有千萬個捨不得,但愛國之心不會降低半分。」

慰問信

提升軍人職業的社會尊崇度,對培塑官兵「兩不怕」精神意義重大。近些年來,這個旅向部隊駐地和官兵家鄉廣泛徵集「假如明天上戰場,人民會有啥重託」慰問信。

目前,全國共有21家市縣民政部門和57家共建單位寄來慰問信,走訪慰問服役官兵親屬,熱情幫助協調解決軍人家庭涉法、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矛盾困難200餘個。

湖南省衡陽市民政局接到信函後,連續兩年不遠千里趕來慰問家鄉子弟兵,表示要讓他們放心守國門,政府為他們守家門。官兵們說,看到地方政府鼎力擁軍優屬,感覺當兵真的很光榮,如果有一天上戰場,一定不惜為祖國和人民犧牲一切。

請戰書

一日披戰衣、一生許戰場。

結合老兵退伍、幹部轉業等時機,這個旅每年都組織離隊官兵以「退出現役怎麼看、戰位交接怎麼傳、戰爭來臨怎麼辦」為主題,人人撰寫「一封永不過期的請戰書」。

請戰書信封上留下三種聯繫方式,便於組織隨時隨地聯得上召得回;由所在黨支部統一保管,作為「傳家寶」永久留存。2016年以來,這個旅先後有1000餘名退伍官兵遞交了請戰書,他們以「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砥礪自己,並激勵一茬茬王傑傳人不懈奮進。

一等功臣林德華退伍時這樣寫道:「請黨組織放心,我在哪裡,王傑就在哪裡,將來若有戰,召必回!」

(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