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傑班」官兵拒絕躺在功勞簿上,勇當轉型打贏排頭兵

「王傑班」官兵拒絕躺在功勞簿上,勇當轉型打贏排頭兵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婭、程成、李懷坤

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裝步6連「王傑班」是革命烈士王傑生前所在班,1965年11月,國防部正式命名。去年5月,「王傑班」由工兵班調整組建為裝甲步兵班,一年多時間,他們從零起步,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在全旅立起了轉型打贏的標杆。

「全組注意!駕駛員快速佔領左前方有利地形……」

寒冬時節,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野外訓練場,「王傑班」正在進行某新型裝甲步戰車的實彈射擊訓練,掩護、衝鋒、射擊……動作嫻熟、炮響靶落。而一年多前他們竟是主攻埋排雷的工兵。炮長謝彬彬說,去年5月份,他們調整組建為裝甲步兵班,所有從零開始,弄清原理都是難題,操裝操炮想都不敢想。

「可以說跨越比較大,一竊不通,我們就拿著教材書一點點研究,在我們上裝系統裡面,找線路,找配件,找鏈路組合,找完之後一頁一頁對比。實在不行就聯繫廠家,請教他們,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了。其實就一個字,練!」

為了在最短時間形成作戰能力,「王傑班」人人立下3條鐵規矩:訓練內容一個不漏,科目不全不換頻道,不達優秀不算過關。一年中野外駐訓240多天,每天訓練時間都要延長50%,難題遇一個啃一個,硬骨頭都能讓他們啃出滋味兒。有一次實車駕駛訓練,新型步戰車油管突然爆裂,按照以往只需換根管子,但班長王大毛卻和技師拆下油管、反覆論證,找到爆裂根源,並向廠家提出改進建議。

「如果戰時、緊急情況下,你不可能等到後方補給跟上來了再往前打,所以我們當時採取了自救的措施,只能說立足我們自身,我們平時只有多給自己找些麻煩,尋找一些困難,到了戰場的時候,就會很好的或者在最短的時間解決掉,也能多一份勝算。」

今年2月,「王傑班」主戰裝備再次升級,機械步戰車更新為半自動步戰車。剛捂熱乎的裝備還沒上戰場就要換,全班沒有一句怨言,考慮最多的卻是如何讓戰鬥力無縫銜接。駕駛員徐彬加班加點改造了一套模擬駕駛器,年還沒過完,他就拎著改裝好的駕駛座椅,和全班人員去了野外駐訓場。

「當時我們只有教材,我跟技師在山下面模擬,什麼地方應該用什麼,我們專門從這兒從那兒拆東西,然後把它改裝給每一名駕駛員訓練,就是在裝備還沒有列裝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差不多熟練掌握一些基礎動作,裝備一到位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戰備拉動開得出去。」

三個月後,旅里組織裝甲步兵連新裝備首次實戰化射擊考核,「王傑班」在近百個建制班中排名第一。連隊指導員唐建偉:

「(他們)人人掌握三大專業,掌握11種火器,一年來總共消耗油料8000多升,彈藥7000多發,達普通班排的7倍之多,實現減員到7人不影響戰鬥,減員至5人還可以繼續戰鬥,哪怕減員至2人也能夠堅持戰鬥。」

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轉型、不斷的跨越,「王傑班」為全旅創造下「人人能戰鬥、個個能補位」的訓練樣板,全班9人全都會駕駛、懂通信、能射擊。旅政委張振東:

「能不能按實戰要求來?假如他犧牲了你能不能補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說摩托小時的消耗,彈藥的供應,訓練時間的保障,我們這九個人能夠全部達到。王傑班是一個標杆,他是為全旅,乃至整個陸軍,包括全軍調整改革在基層落地,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叫能戰鬥,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叫能上戰場打勝仗,這就是一個引領作用。」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