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衰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明朝的衰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原標題:明朝的衰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者按


明朝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皇帝,莫過於明神宗朱翊鈞。他繼位初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壯舉,但是後期卻怠政嚴重,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時貪財嚴重,究其原因,一生糾纏於四個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壇也因此出現了嚴重的裂痕,並為帝國的衰落揭開了序幕。

明亡,亡於萬曆。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11月刊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明代的后妃多來自民間選拔,標準包括相貌端正,眉目清秀,耳鼻周正,唇紅齒白,鬢髮明潤,身無疤痕,性資純美,言行有禮等,尤為看重的還有必須出自善良有德、素有家教的良家

在文人墨客看來,後宮屬於一個既美麗又爛漫的特殊群體,朝夕與皇帝相伴,「承得雨露,便為天人」,可實際能與皇帝產生風花雪月故事的, 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後宮佳人都在無限期待之中,由紅顏走向皓首。即使是被皇帝臨幸,也未必能改變命運,更別說獲得幸福。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和千挑萬選的王皇后



萬曆初年的政事,由張居正主持的「內閣」和馮保掌管的「司禮監」共同負責,萬曆帝的生母慈聖李太后則居中協調,可以說萬曆帝朱翊鈞只是個掛名天子。更多的時間,萬曆帝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在萬曆15歲時,兩宮太后覺得皇帝已經長大,可以為他選妃完成大婚了,於是就下詔天下,為皇帝選妃。當時錦衣衛指揮使王偉年僅13歲的女兒王喜姐經過千挑萬選脫穎而出,成為了萬曆皇帝的皇后。可是對於年少的萬曆皇帝來說,這次大婚並不可心,他和這位13歲少女的結合,更多的是依從母親李太后的願望。王皇后,祖籍浙江餘姚,具有江南水鄉女子的柔美細膩,而且性格端謹,識大體,與兩宮皇太后相處融洽,可惜王皇后僅生下一個女兒,令萬曆帝非常失望。


雄偉壯麗的宮廷,年輕貌美的妃嬪,卻令朱翊鈞索然無味,為了排解空虛與寂寞,朱翊鈞迷上了喝酒。雖然萬曆帝酒醉之後,經常惹是生非,甚至有過手提寶劍追砍權宦馮保,因此差點被母親慈聖李太后廢掉皇位之事,少年天子經此一事,對母親俞加敬畏。一日,朱翊鈞去慈寧宮中向母親請安,卻被母親宮中一個相貌清秀的宮娥所吸引,於是趁著母后不在,借著酒興,臨幸了這個喚作王氏的都人,放縱了一把,事後匆匆走人。


明神宗朱翊鈞


孝端顯皇后




宮女王氏 冊封為恭妃



誰知一夜春宵,宮女王氏珠胎暗結,懷了龍子。幾個月後,身形發福的王氏被慧眼如炬的慈聖李太后發覺,一番問詢之後,李太后喜笑顏開,心想:「自己當年也是宮女,因為被裕王臨幸,產下朱翊鈞,才改變了命運。如今王氏的遭遇,如同自己的往昔,莫非天意如此,當以此女婚配我兒。」於是傳來兒子朱翊鈞問及此事,萬曆卻矢口否認。嚴厲的慈聖太后,立即命左右太監取來《內起居注》,叫萬曆自己看。事實面前,萬曆窘迫無計,只得如實承認。慈聖太后力挺王氏,萬曆不得不將其冊封為恭妃,其後不久,更誕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王氏是幸運的,由一個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晉陞為妃,更產下了皇帝的第一個兒子。王氏又是不幸的,萬曆對她的臨幸,或許只是單純的一次酒醉之後的獵艷。所有的這一切,都為後來恭妃王氏的悲劇埋下伏筆,而鄭貴妃的出現,只不過激化了這一隱藏的矛盾。



引發政治危機的鄭貴妃

鄭貴妃,北京大興人,14歲進宮,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被冊封為淑嬪,乖巧玲瓏,天資過人,一經介入皇帝的生活,就被萬曆皇帝驚為天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鄭氏得寵原因,並非單純的艷麗,更多地還是憑藉其聰明機警並通曉詩文等其餘妃子不具備的才華。她看清了萬曆這位少年天子內心的苦悶與憂愁,決心用自己的獨有魅力去撫慰皇帝的內心,努力成為皇帝的精神伴侶。她不僅能聆聽皇帝的傾訴,替他排憂解愁,而且她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甚至公然抱住萬曆,撫摸皇帝的腦袋。對其餘人來說,鄭氏膽大妄為,對於萬曆來說,已經將這個美麗明艷、天真爛漫的女人視作自己的知己。不到三年鄭氏就由淑嬪升為德妃,再晉為貴妃。1586年,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地位更是如日中天。皇帝的殊寵,不僅令皇后、恭妃心生不滿,更令滿朝文武被迫陷入了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


皇長子朱常洛5歲時,王恭妃還未受封,而朱常洵剛剛出生,鄭氏即被封為皇貴妃,距離皇后的位置也僅一步之遙。這樣一來,不僅王皇后難以忍受,以內閣為首的文官系統更是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火藥味。「皇帝欺朝中無忠臣,要行廢長立幼之舉。」此類謠言滿天飛,恭妃王氏也是如臨大敵,幸而慈聖李太后對於長孫常洛非常喜愛,王皇后對於常洛也是視作己出。早在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以前,首輔申時行就曾建議萬曆早立太子,以固國本。但萬曆皇帝不喜歡王恭妃,自然也不願意將朱常洛立為太子,於是借口皇長子年齡尚小,推託過去。鄭氏受封為皇貴妃,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對,戶科給事中姜應麟上疏,請求先冊封恭妃王氏為皇貴妃,理由是恭妃誕下了皇長子,希望萬曆能收回成命。由於言辭尖銳,導致萬曆皇帝大怒,將姜應麟及求情者一律下獄。此後南北兩京數十人接連上疏申救,萬曆對此皆置之不理。


鄭貴妃





萬曆皇帝的內心無疑是憤懣的:天子富有四海,冊立誰為皇貴妃,是朕的家事,滿朝文武居然合起伙來干涉天子的家事,實在是非常無禮。


皇后王喜姐的內心無疑是非常難堪的:皇后名義上主管後宮,但是鄭氏這個貴妃的待遇居然已經超越了自己這個正宮皇后,如果再晉陞為皇貴妃,那麼自己的皇后位置,怕是也會早晚不保。


恭妃王氏的內心無疑是非常痛苦的:自己被天子臨幸,皇帝過後居然翻臉不認賬,自己已經為大明誕下皇長子,可是卻遲遲沒有被皇帝立為太子,自己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


貴妃鄭氏的內心無疑也是非常不平的:自己了解皇帝,皇帝寵愛自己,雙方都將對方視作自己的知己,過去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自己做個皇貴妃有什麼不對嗎?

整個大明文官群體的內心無疑也是非常困惑的:貴為天子,怎好如常人那樣感情用事、為所欲為呢?可以說,因為鄭氏的出現,尤其是鄭氏誕下的皇子朱常洵的出現,大明的中央政壇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裂痕,並為帝國的衰落揭開了序幕。


明朝的衰落從此開始


當年邁的禮部尚書洪乃春依據太祖朱元璋當年立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繼承法,建言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被萬曆帝下令廷杖六十,褫奪官職,勒令回鄉反省之後,朝野大驚,各地要求冊立朱常洛的章奏卻如繁星一般遞交到了通政司。儘管朱翊鈞一怒之下廷杖、貶斥、流放了一百餘位大臣,但前仆後繼的批評者依然絡繹不絕。慈聖李太后為了拯救自己這不成器的兒子,拯救自己出身卑微的皇長孫,暗中出面給萬曆皇帝施加壓力。當萬曆帝到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時,李太后便問他不冊立太子的原因。萬曆帝回答:「常洛是都人之子。」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萬曆聽後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來。原來後宮中叫宮女為「都人」,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所以她才會這麼惱怒。朱常洛因此才得以立為太子,至此「國本之爭」,才算告一段落。



《閨範》於萬曆十八年(1590)刊行後,風行一時,成為「閨門至寶」。萬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寵妃鄭貴妃得到此書,命其伯父鄭承恩、兄長鄭國泰新添「后妃」一門,增加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萬曆時婦女十七人,出自重新刊刻此書,親自撰寫序言,即《重刊<閨範>序》。


當時,正值「爭國本」的關鍵時刻,鄭貴妃重刊《閨範》之舉的意圖引起了朝野的議論與猜測。


朱常洵雖然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但是被冊封為「福王」,封國為繁華的洛陽,同時鄭貴妃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不讓自己的兒子就藩。明制,皇子成年,受封王爵,就必須離開京師,到藩國居住。鄭貴妃為了留住兒子,開出了天價的就藩條件,「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但是廷臣請王之藩者依舊數十百奏。同時睿智的慈聖李太后再次將了鄭貴妃一軍。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鄭氏小心謹慎地回答:「太后明年七十壽誕,福王留下為您祝壽。」慈聖太后畢竟飽經風霜閱歷過人,她冷冷地反問:「我二兒子潞王朱翊鏐就藩衛輝,試問他可以回來祝壽否?」鄭貴妃無言以對,只得答應督促福王速去封國就藩。


萬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就藩。鄭貴妃和兒子面面相對,淚如泉湧,萬曆帝也哭成了淚人兒。但是經此一事,萬曆帝內心對朝臣充滿了難以化解的仇恨,貴為天子卻不能立自己心愛的兒子為太子,至尊的權力卻受制於廷臣,於是避居深宮,整日與鄭貴妃享樂,不與朝臣見面。之後萬曆長期不臨朝就成為了一種政治常態,即使內閣輔臣也輕易不能與之見面,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複,直接「留中」不發,「萬事不理」,導致從內廷到外朝鬧得不可開交。不僅朝政頓滯,而且兩京十三布政司的官員大量短缺,同時後金迅速崛起,不斷出兵南犯,向明軍發動進攻。雖然不接見閣臣,但是萬曆帝放手使用宦官,派出大量的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搜括民財,將太祖不許宦官干政的祖訓拋向雲霄,且派出的稅監陳奉、馬堂、梁永等人都是鄭貴妃的心腹宦官,這些宦官也稱鄭貴妃為「內廷之主」,無視王皇后的存在。



黃色部分為《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描繪的明朝最大疆域

公元1615年,即萬曆四十三年的一個黃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欲刺殺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該男子。太子乃是儲君,現在有人居然敢刺殺當朝儲君,無疑是太歲頭上動土,萬曆帝當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巡視御史劉廷元按律審訊。男子供出自己叫張差,薊州人,自己之所以能順利混進東宮,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提供的便利。至此,案情已經非常明了,鄭貴妃想謀殺太子,然後召回福王,重新冊立儲君。但皇帝不願深究,太子朱常洛也不敢追究,於是內廷傳旨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凌遲處死,龐保、劉成二太監也在宮中被秘密處決,以了此案。王皇后之後多方回護太子常洛,對於在宮中囂張跋扈的鄭貴妃,則不與之計較,當此之時,或許王皇后就成為太子朱常洛在內宮之中唯一的盟友兼守護者了,這種守護關係一直持續到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駕崩。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心力憔悴的朱翊鈞駕崩,長子朱常洛繼位,改元泰昌,是為明光宗。雖說萬曆帝在臨終之前,遺命閣臣冊封鄭貴妃為皇后,但是這個詔令沒有得到執行。曾經得寵的鄭貴妃在失去神宗這位靠山後,在紫禁城這座寂寞的宮殿里又苟延殘喘了10年,飽嘗了世態炎涼。



聖誕季~


中獎名單公布時間到啦!


留言前5 名的小夥伴,名單如下:


lert.v、水映青天、祖師爺、Vyncint、王榮耀


請把你們的真實姓名、收件地址、聯繫電話發送到後台,


並標註:#《進擊的智人》贈書#,方便我們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唐妃嬪爭寵:皇帝寵愛你,那你怎麼做都是對的!
那一年巴黎人民上街:建立巴黎公社,最早將炮兵用於巷戰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