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言:凡事需要三思,三思指的是那三思?

古人言:凡事需要三思,三思指的是那三思?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凡事需要三思啊」甚至聖人孔子還說過「三思而後行」,這個三思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在我們一般的思考中「三思」指的是反覆思量再三權衡。因為「三」在我國古代就是代指多的意思。預示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盲目下結論。需要仔細的思考才能去做。「三思」還有其他的意思嗎?

第一種:「思前,思後,思側」

這裡面的意思便是先思考之前發生的事情,再思考結果會怎樣,最後思考會不會有一些自己或別人甚至集體不為人知的事情再做決定。這一句話對於人生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會思考之前發生的事情,也不會考慮後果怎樣。更不會考慮對他人的影響。

第二種:少思長,老思死,有思窮

這一句話出自;《荀子·法行》:「 孔子 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意思是小的時候要考慮長大的事情,而年齡大了就要多思考死去的時候的事情,富有的時候要樂於施捨。

第三種:思危,思退,思變。

「思危」指的是要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危險的地方;「思退」指的是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思變」指的是一旦有機會,就要努力抓住去改變當前的處境。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凡事都需要變化。

你覺得這幾種說法那種更準確些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郭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時期,這種人有錢有勢,但是此地女子都不願意嫁給他們
經典對聯:上聯「教師教室教詩教史教時事」下聯如何去對?

TAG:小郭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