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金代雖無畫院之設,但工部下設有祗應司,掌供宮中諸色工作

金代雖無畫院之設,但工部下設有祗應司,掌供宮中諸色工作

金代雖無畫院之設,但是在秘書監下設書畫局,掌御用書畫紙張之事,工部下設有祗應司,掌供宮中諸色工作,畫工當在其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金代的繪畫與壁畫。山西繁峙岩上寺壁畫題記中的「御前承應畫匠王逵」等就是這種屬於宮廷的畫工,他們都有很高的繪畫藝術水平。金代統治者,在金兵於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從東京開封城北返之前,二月間強迫宋廷將內府戲玩書畫送至城外金營,四月又入宮盡搜秘書三館圖書、府州輿圖,連同宮廷內侍工匠,皆一併送往上京。

北宋一代所積文物為之一空,從而成了女真金朝的文化財富,也為他們吸收漢文化提供了基礎。如海陵王完顏亮,不僅嘗作墨戲,喜歡畫竹,還命畫工隨使臣前往南宋京城臨安(杭州),潛人西湖畫湖光山色,然後將他的御騎補畫上,並題「立馬吳山第一峰」字樣。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詔翰林文字王庭筠與秘書郎張汝方,對內府所藏書畫進行鑒定,按品級編50類。同時仿宋宣和制度進行裝裱,自書墨簽,鈐之以寶。除注重書畫收藏外,對畫家、文人也多有器重,翰林楊伯仁染疾,海陵王遣使慰勞,賜葯救治。

畫家王庭筠去世,章宗詔賜錢80萬供治喪事之用。親題詩賜其家,詩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復以才選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茲雲亡,玉堂、東觀無復此人矣。」這是一個封建皇帝,對一個畫家之死,哀慟之情的表達。金代的文化事業,自完顏亮正隆以後,至章宗泰和年間文風漸盛。在這個時期出現的畫家和作品最多。金代的著名畫家有王庭筠、趙秉文、任詢、武元直、楊幫基、馬雲卿等。其他如虞仲文的墨竹,劉謙的山水,蔡珪的竹蘭,殷志賢的龍,趙霖的走獸和臨寫的《六駿圖》,李漢卿的草蟲,龐鑄的山水禽獸等也很有名。

同時金代的寺院和墓室壁畫作品也相當豐富,並有很高的水平,有的更出自名家和宮廷畫師之手,成為金代繪畫藝術的又一寶庫。王庭筠(1155-1202年),字子端,號黃華山主,辰州熊岳(今遼寧蓋縣)人其父任貴也是畫家,子曼慶畫風如父。庭筠文採風流,畫山水學米元章。見於著錄的作品有《幽竹枯槎圖》、《山林秋晚圖》、《江山遠意圖》、《雪梅圖》、《雪溪小隱圖》、《熊岳圖》等。從後人評他的畫知道,他是一個畫筆爽快的畫家,可惜傳世作品,今僅有一幅《幽竹枯槎圖》藏在日本。該畫瀟洒蒼勁,獨木枯朽尚發嫩葉,秀竹玉立其旁,與宋文人畫風似無二致。

武元直(生卒不詳),字善夫,明昌時進士。善畫山水竹梅。畫有《桃園圖》、《風雨回舟圖》、《秋江罷釣圖》、《雪霽早行圖》、《漁樵對話圖》、《赤壁圖》等十餘件。《赤壁圖》,紙本水墨卷。明人李日華評此畫是「江流有聲,斷崖千尺」。的確此畫構圖技巧特色突出,以勁利的側筆表現懸崖、石塊嶙峋。以細短筆直皴,斜直交替,濃淡相間。樹木細小挺直,峰石略加皴染。江水波浪不興,順流而下。舟上人物雖小,而精神面貌可觀其概。元直的畫氣勢磅礴,注意寫景寫意,與文人畫一流。

趙霖(生卒不詳)。傳世畫有《昭陵六駿圖》,此畫絹本設色,是以唐石刻唐太宗所騎的六匹馬為素材而畫的。以石刻又繪成畫,屬於藝術的再創,這幅畫既有原石刻藝術的樸實效果,又顯出繪畫的技能,圖畫比原物立體感強,更生動,是一幅少有的藝術珍品。楊微的《調馬圖》,絹本設色,畫草原調馬生活,一馬飛奔在前,馭手在馬上伸出套馬杆緊追在後,形象逼真,動感極強。如果作者沒有實地生活的細心觀察,很難想像能畫出如此準確的圖畫。這是一幅草原畫中的優秀作品,也是畫家高超才能的體現。

張璃的名畫《文姬歸漢圖》,絹本設色,是一幅歷史題材畫。畫以蔡文姬歸漢為內容,分四組十二人。人物裝束有番有漢。人物神情生動,步騎人等,逆風急速而行,並有馬駒、家犬相隨,布局十分緊湊。與這幅畫構圖類似的還有宮素然的《明姬出塞圖》,二畫如出一稿,故論者有先後相摹之爭。傳世的金代名家捲軸畫還有不少,作品亦屬上乘,如李山的《風雪杉松圖》、張珪的《神龜圖》、楊幫基的《聘金圖》、馬雲卿的《維摩不二圖》等,今多流傳國外。壁畫在金代,墓室壁畫比之前代有所衰退。

內容簡單,孝子故事畫明顯增多有的甚至為全部內容。寺院壁畫技術提高,反映出當時畫家的藝術水平不斷發展。寺院壁畫以山西朔縣崇福寺彌陀殿、繁峙縣岩上寺南殿兩處具有代表性。崇福寺在朔縣城內,彌陀殿內東西兩壁,各畫三組佛說法圖,畫面高達5.73米。主像都是結跏趺蓮花坐佛,三佛只有手勢區別,佛兩旁畫菩薩,上畫飛天。南壁西邊畫千手千眼觀音及其部屬,東邊是三佛和地藏、除蓋障、妙吉祥像。北壁佛菩薩像已脫落。門楣上畫八寶觀音和十六觀音像。其中觀世音菩薩,袒胸,臂帛,衣裙,佩瓔珞及手鐲,左手執凈瓶,右手執楊柳枝,眉目修長,面貌豐潤,端莊慈祥。

飛天繪於說法佛上方,豐圓臉,戴耳環、手釧、袒上身,披帛下著長裙,雙臂伸開,身如仰月,裙帶飛流裹身,彩雲升騰,呈現出飄飄「仙景」的味道。婆藪仙圖,繪一綰髮白豐髯老者,身穿道袍,雙手拄竹杖,是所謂長壽神情的體現,寫實手法很強。老者足下跪一四臂護法神,二手舉劍,二手抱拳,頗有力感。壁畫雖是宗教內容,變化又少,但畫法精嚴,線條有力,色彩濃麗,有唐畫之風。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與其他人一起分享你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潔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慧居寺擴建時,抗日戰爭爆發,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下被迫停止
菲律賓最大的島嶼,旅遊的精華地區,走進呂宋島

TAG:心潔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