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UCloud出海記:神秘的東南亞雲計算賽道,還沒到劃地盤的階段

UCloud出海記:神秘的東南亞雲計算賽道,還沒到劃地盤的階段

「我們公司名字叫UCloud,很多人說這個名字不好記,因為聽起來像刻光碟的,但其實我們的UCloud本意是指優秀的雲服務立刻可以得到,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這麼多年的奮鬥,我們認為『優秀是刻苦努力得到的』更適合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因為我從來不相信唾手可得的成功,我從來不相信一夜爆富的可能性。」

UCloud出海記:神秘的東南亞雲計算賽道,還沒到劃地盤的階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UCloudCEO 季昕華

12月21日的UCloud用戶大會暨Think in Cloud大會上,UCloud創始人兼CEO季昕華話音剛落,台下陣陣掌聲。

季昕華一直強調的是「冬天」,不僅應時應景,也是對當前互聯網市場的另一種解讀(貿易摩擦、股價大跌、裁員潮)。

新品發布 堅持走「中立路線」、堅持純內資

會上,包括季昕華在內的眾多高管接連發布了UCloudStack新一代輕量級IaaS平台,介紹了UCloud機房級別的熱遷移技術、剖析了VPC、UXR等網路架構,以及UCloud數據隱私保護工作;並為不同行業定製了FSDI-CBA企業級一體化雲計算方案;與工業富聯、NEC、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華興資本等用戶達成合作。

UCloud堅信,自己與互聯網巨頭出身的雲計算服務商不同,它自成立起就具有中立基因:不涉足用戶的業務、堅持純內資和自主研發技術。目前得益於中立與自主可控的差異化優勢,UCloud為互聯網公司、傳統企業、政府等各領域的8萬多個用戶提供服務。

在本次大會上,UCloud出海業務是個亮點,重點展示了在「中國製造2.0」、「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幫助電商、社交、資訊等中國企業整船出海的情況。

UCloud出海記:神秘的東南亞雲計算賽道,還沒到劃地盤的階段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UCloud在全球各大洲有29個數據中心,在東南亞、非洲、歐洲、北美、南美部署雲服務,在全球已經有500多個CDN節點,6.5億以上的帶寬。通過這些節點,能夠將各類型公司的服務快速分布到全世界。

其中出海用戶包括香港綠洲、紫龍遊戲、寶寶巴?、快看漫畫、微鯨科技、探探、Blued、什麼值得買、前隆科技、心動網路等等。

會後,雷鋒網對負責UCloud海外業務的謝樂冰進行了深度採訪,就海外雲計算賽道競爭情況、技術應用需求等問題進行了詳細了解。

UCloud出海記:神秘的東南亞雲計算賽道,還沒到劃地盤的階段

UCloud出海業務商務拓展總監 謝樂冰

謝樂冰曾在德國工作10年,回國後供職於惠普的電信業務部門,之後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了數人云,之後UMCloud與數人云合併,完善了UCloud的私有雲產品線。

入華企業業務拓展 UCloud比AWS更有優勢

應雷鋒網的提問「海外企業來中國是不是更偏向用AWS」,謝樂冰表示,會比較多,但是基本上會選擇多家。由於進入中國本土會有一個試錯過程,而相對風險較小的方式就是用AWS或者Azure,但是當業務需要進一步拓展的時候,會成立一個本地的合資公司做本地化業務,在這個時候,中國的雲就有優勢了。


「UCloud擁有的各方面牌照便於這些海外用戶開展本地業務,以及尋求本地技術支持,我們有很大的優勢在裡面。」

雷鋒網繼續追問「2018年7月在印度孟買建立了數據中心,印度也在掀起一個數據本地化運動,這對於UCloud有影響嗎?」謝樂冰表示,現在他看到各個國家都在開始強調數據本地化,印度、印尼、越南等都頒布了《網路安全法》之類的文件。而這正好也是UCloud到處布點的原因所在。未來包括歐盟在內的區域對數據安全越來越強調,在英國倫敦的節點會主要服務這些企業,這也是一個趨勢。

東南亞的IT基礎設施是中國5-10年前水平

眼下,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印度,正成為高速增長的互聯網市場,但從國際來看,像中國這種BAT大舉進入東南亞的現象,實屬少見。

謝樂冰告訴雷鋒網,新興市場比較分散,海外的雲計算賽道也是,眼下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言外之意是,阿里和騰訊走生態路線,而UCloud則主要針對互聯網企業為主的出海市場。

現在出海還是一個很早期的階段,就像10年之前中國互聯網剛剛爆發的時候。

並不是說在那邊投資了一個中國版「滴滴」、「美團」、「頭條」,格局就定了,那個市場對於大家來說都是有機會的,暫時當地也不會很快出現一家寡頭企業。

「互聯網的生態遠遠沒有到劃地盤的階段,因為客戶的業務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最終用戶的社會環境會快速變化。」

這也意味著,東南亞一帶的雲計算市場競爭其實也還處在早期的階段。

謝樂冰還指出一個有意思的點,前幾年國內企業出海是以遊戲工具類的為主,這兩年基本上中國互聯網經濟模式是全系列出海。

有一個笑話恰如其分地顯示了出海的「套路」:


「中國的公司想到一個目的地,先試試把遊戲、直播、現金貸看看能不能進去,如果這三個可以進去,就可以發現該國的市場環境是和中國一樣的。」

他表示,國內市場相對來說發展比較成熟,經過檢驗的模式都會在各地落地,當然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

企業出海最大困難:容易低估現狀

中國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謝樂冰覺得還是「低估了當地落地的困難」。

中國網路建設在這些年取得了成就,這麼多年摸索下來,國內企業對很多規章制度什麼行什麼不行都比較清楚,但是到新興海外市場,就像回到十幾年前,一切都從頭開始,這對比較年輕的創業者、還沒有經歷過之前肩挑手扛的時代的人來說還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另外就是找人,因為創業很多時候還是要人來解決問題,海外沒有那麼多人才。這個人必須要解決當地的問題,美國企業的人解決越南的問題並不現實,必須要找到一個在越南了解越南文化,了解互聯網經濟的人。

互聯網需要「去產能」 2019年UCloud將深耕2大市場

謝樂冰覺得,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去產能」,而互聯網行業就有巨大的剩餘產能。


「中國企業最擅長到一個人口紅利很好的地方沉下去,然後把流量經濟各方面做起來,顯然東南亞、非洲是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地方。」

眼下,跟著人口紅利走是一個趨勢,但跟著政府走也是一大趨勢。謝樂冰覺得這兩者可以有效結合,因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也是國家的號召。創業者有好的團隊、好的商業模式、充足的資金,不如去新的市場打開一片天地。

在目標上,謝樂冰談到,2019年UCloud很明確地想深耕非洲和東南亞,會去布更多的點。他也預計,國內的企業出海速度會加快,在各地的大數據、AI、雲計算的需求都會上升。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用戶在海外創業的時候,能夠享受到一個跟中國比較類似的IT環境。當然這是一個目標,因為實際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做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央行余文建:小微企業首貸難多因銀企間信息不對稱
ofo線上排隊退款用戶已超1000萬;滴滴發布27項整改措施;SpaceX將融資5億美元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