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獻帝劉協能遇到「漢賊」曹操,不是不幸,而是很幸運。

漢獻帝劉協能遇到「漢賊」曹操,不是不幸,而是很幸運。

原標題:漢獻帝劉協能遇到「漢賊」曹操,不是不幸,而是很幸運。


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命運多舛的漢獻帝劉協遇到了曹操,這一年劉協15歲,自中平六年算起,他已做了7年皇帝,可是直到這時,他才開始過上安穩的日子,很多人說「漢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暫且不說曹操是不是「漢賊」,其實只需要做一下簡單的對比,就會發現,劉協能遇到曹操,是多麼的幸運。


曹操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漢光武帝劉秀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起兵,終得以建立東漢,其子漢明帝劉庄、其孫漢章帝劉炟繼承光武帝施政方針。


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開創「明章之治」,東漢王朝達到鼎盛,東漢王朝的前三位皇帝共在位66年,而後,第四位皇帝漢和帝劉肇,雖開創「永元之隆」。

但是因為即位時年幼,竇太后掌權,劉肇要通過武力奪權,並且重用宦官,外戚干政、宦官專權便已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令人切齒的是,劉肇許多皇子大都夭折,劉肇認為是宦官毒害,於是將皇子養於民間。


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


而後出生僅百餘日的劉隆被立為皇帝,可是進過了220天便死了,是為漢殤帝,到漢安帝劉祜即位時內憂外患、太后秉政、宦官當道、後宮爭位,基本上能導致國家滅亡的幾個條件都齊了。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日,漢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經葉縣時突然病逝,皇后閻姬等人擁立劉氏偏枝子孫劉懿為皇帝,史稱少帝。


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斬殺叛臣,迎立劉保繼位,是為漢順帝,而且這位劉保的生母也是被皇后閻姬毒殺,由於宦官有擁立之功,故而劉保對宦官極為信任,委以大權。


漢順帝去世後,年僅一歲的漢沖帝劉炳繼位,漢順帝皇后梁妠臨朝攝政。


永憙元年,漢沖帝去世,年三歲,皇后梁妠之弟梁冀擁立漢章帝玄孫,時年八歲的劉纘為帝,史稱質帝。


由於梁冀一貫頤指氣使,不可一世,在一次朝會中,劉纘當著群臣的面說粱冀「此跋扈將軍也」,惹得梁冀大怒,害怕劉纘成年後無法控制,就派人用毒餅將他毒死。


毒死質帝劉纘以後,這梁妠、梁冀姐弟倆又立了個皇帝,也就是《出師表》「先主嘆息痛恨於桓、靈」中的漢桓帝劉志,在當了13年傀儡皇帝之後,劉志再次依靠宦官奪回皇權,可惜這之後再次導致宦官的專權,並且鎮壓反對宦官的直臣,史稱「黨錮之禍」。


漢桓帝劉志駕崩後,皇后竇妙臨朝問政,與其父竇武等商議,立劉宏繼承大統,是為漢靈帝,宦官們有一次政變並取得全面勝利,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滅族,靈帝死後,宦官上軍校尉蹇碩奉遺詔立劉辯為帝,外戚和宦官又雙叒叕開始奪權,先是外戚何進捕殺蹇碩,接著宦官張讓、段珪等又殺死何進,袁紹、袁術等帶兵反攻,西涼董卓廢少帝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是為獻帝,時年9歲。

由此,就可以在縱向上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東漢王朝自第四代起,宦官掌權、外戚干政輪換式的不停出現,伴隨了東漢王朝一百餘年,皇帝手中的權利被逐層削弱,像梁冀之輩更是敢直接毒死皇帝,皇帝早已成為權臣的傀儡,而獻帝劉協也只是其中一員而已。


影視形象,漢獻帝劉協


首先縱向的,和東漢頭幾位皇帝對比一下,年齡上,


光武帝劉秀享年62歲,明帝劉庄48歲,


章帝劉炟31歲,和帝劉肇27歲,


殤帝劉隆1歲,安帝劉祜32歲,


順帝劉保30歲,沖帝劉炳3歲,


質帝劉纘9歲,桓帝劉志36歲,


靈帝劉宏33歲,獻帝劉協53歲。


先主劉備曾經說過「人五十不稱夭」,看來除了開國的劉秀和亡國的劉協,其他都算是「夭」了,正是因為曹氏父子善待劉協,劉協才沒落得曹髦、李煜等人的下場,得以壽終正寢。

從受到的對待上來說,曹操並沒有因為董承自稱衣帶詔是皇命而對劉協如何,雖殺了董貴人,但是卻有清君側的作用,這個下面再說。


當劉協對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資治通鑒》中記載曹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議: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復朝請。


也許是因為有虎賁軍在側執刀,同時雖然曹操已經都安排了自己的人,可還有很多忠於漢室的人,所以曹操才會汗流浹背,驚慌失色,但是這件事之後曹操也沒有把劉協如何,如果是粱冀、董卓之輩,必然會殺了劉協。


之後伏皇后因為給父伏完寫信「令父密圖之」泄露,曹操因而殺了伏皇后及其族人,這件事後曹操依舊沒有廢劉協,而伏皇后等人之所以被誅,也多有爭論,我想如果想要知道原因,首先要確定,就是曹操判斷問題的方式是依託於東漢之前的歷史。


也就是說,剛剛經歷了一百餘年外戚干政之後,曹操深刻了解,雖然伏完還沒有實際行動,但是伏完還有六個兒子,曹操連年征戰,雖已打敗袁紹,可是天下尚未統一,絕不能留下這麼大的隱患。


董卓


接下來橫向對比一下,董卓控制劉協時,可以隨意廢帝立帝、廢官殺官。


後來到了討伐董卓之時,袁紹、韓馥為首,又倡議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但是曹操堅決反對,甚至說出了「你們北面奉立劉虞,我自尊奉西面的皇帝」。


而後袁紹等人又派人直接去找劉虞,想要逼他當皇帝,結果因為劉虞打算逃到匈奴那裡才作罷。

董卓覆滅之後,李傕、郭汜在長安奪權,李傕抓住劉協,內外隔絕,劉協的侍臣面有飢色,他想向李傕求米五斗、牛骨五具,結果李傕給了一堆臭牛骨,同時郭汜見此就劫持了大臣,劉協想要勸和,可是數次無功。


等到韓暹在洛陽挾持劉協時,《資治通鑒》上說「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各擁強兵,委輸不至;郡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可見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對劉協的雪中送炭啊。


再後來,袁術稱帝,甚至連山大王都敢自封為王,而且劉備稱帝還要說一句,劉協禪位給曹丕之後,曹丕並沒有殺死劉協,但是卻有傳言說劉協死了,劉備順承大統,理論上曹丕一定不會放出劉協死了的信息,只會告知天下他如何善待劉協,所以「劉協死訊」也很值得玩味,曹操那一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實在不虛啊。


影視形象,袁術


最後再來說一下《三國演義》里的大忠臣董承,李傕、郭汜內鬥時,楊定以及董卓女婿牛輔部將董承率軍把劉協帶到了楊奉營里,後來寧輯將軍段煨帶了很多物資想去楊奉營見劉協,讓劉協進駐到他那裡,可是因為段煨與楊定有仇,楊定和董承居然污衊段煨謀反,並且在劉協不同意的情況下進攻段煨,期間段煨依然供應劉協及百官飲食,可見董承並不是一心為了漢獻帝。


再後來在洛陽,因為韓暹權力太大,他又偷偷密召曹操勤王。等到他看到曹操掌權以後,又設計了「衣帶詔」事件,理由是,不論《資治通鑒》還是《三國志》,都說的是董承自稱收到密詔,僅成書較晚的《後漢書》說是劉協給他的密詔。


另外《通鑒輯覽》中說「董承智不及王允,而欲效圖卓之舉,非獨自殺其身,適足以危其主,所謂志可矜而智不逮者也」,我認為這裡評價的極准,對待董承及董貴人,其實就像之前說的伏皇后一事一樣,要除掉外戚,何況董承已然有所行動,有了董承的例子,曹操對於伏皇后自然更是要小心處理。


曹丕


如果曹操沒有「奉天子以令不臣」,那麼劉協可能過得更慘,雖然說他是以傀儡的身份活著,但是以當時,甚至說以幾十年來漢室的積弱來看,他又能有什麼作為?

我想以當時的時局來說,再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他能夠禪位成功,並且壽終正寢,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剛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光緒皇帝真的是被慈禧太后下藥毒死的嗎?
魏延被殺,跟諸葛亮其實沒有關係,諸葛亮表示,這個黑鍋我不背

TAG:剛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