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本文轉載自「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撰文 劉孝男 楊心舟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聖誕出院、闔家團聚很開心?死亡風險增加!

加拿大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病人如果在 12 月聖誕節假日期間出院,節後選擇回醫院複查的幾率會下降,因疾病複發重新入院的幾率和死亡率則隨之上升。研究一共分析了 2002 年至 2016 年共 217305 例病人的案例,年齡跨度從兒童至成人,這些病人都是在 12 月聖誕假期期間出院。作為對比,研究還統計了 453641 名在 11 月和 1 月出院的病人。

數據顯示,聖誕期間出院的病人,在出院後 7 天、14 天、30 天時的死亡率和再次入院的比例都更高,並且以出院後頭 7 天最為明顯。此外,7 天內 39% 的人都不會到醫院進行複查。

數據顯示,每 10 萬名在聖誕期間出院的病人中,出院 14 天后死亡、重新入院、進入急診室的人數分別比對照組多 26、188、483 人。研究認為「節假日資源緊缺,醫護人員會傾向於照顧重症患者。」同時他們補充道,「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病因細節,對節日出院現象和健康狀況之間的聯繫會顯得尤為重要。」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節假日出院的人(黃)存活率相對要低。圖源:BMJ

論文鏈接:

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481

一過節就長肉?控制方法竟如此簡單

美國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和中國的春節一樣隆重,一波接一波的聚會、大餐讓不少人體重也跟著長起來。平均來說,每個人每年體重會有輕微的增加,約 0.4-1 kg/年。而在聖誕節這樣的大型節日期間,體重增幅是最大的。怎樣才能避免在節日期間長胖?伯明翰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僅僅需要兩項簡單的飲食干預,就能有效避免長胖,甚至還可以使體重不增反減。

研究者一共召集了 272 名成年志願者,干預組與對照組各一半,實驗周期從聖誕節前後持續約 45 天。干預組會被建議定期進行稱重,並且記錄體重製成趨勢圖;研究者還會向該組成員提供體重控制策略,根據成員攝入的食物、飲料,計算消耗同等卡路里所需的運動量,比如一塊派所含卡路里需要跑步 21 分鐘來消耗,以此來督促成員合理安排運動。

結果顯示,干預組的體重在節日過後平均下降了 0.13 kg,對照組則增加了 0.37 kg。同時,干預組顯示出了更強的自控力,在得到建議後會收斂食物的攝入。當然兩組之間的差距還不足以讓研究者滿意,他們認為還有可能做得更好,「健康政策應該提醒人們減少大量食物攝入,尤其是節假日期間,風險顯得更高。」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圖源:BMJ

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867

在美國,矯形醫生最愛打高爾夫球

在美國,公眾普遍認為醫生最喜歡的休閑活動是打高爾夫球。但是目前還沒有數據支持這種說法,因此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醫生的業餘興趣展開了調查。調查選取了超過美國最大的醫生資料庫—— Doximity 醫生網路社區作為研究對象,並且將他們與高爾夫註冊信息資料庫進行比對。

數據顯示,在 1029088 名醫生中,超過 4%(41692 名)的醫生在美國高爾夫業餘協會有記錄,其中約 90% 都是男性醫生。打高爾夫球比例最高的是 61~70 歲的男性醫生,31~35 歲的女性醫生則最低。醫生類別中,矯形(骨)科醫生佔比最高,達到 8.8%,泌尿科 8.1%,整形手術醫生 7.5% 分別位列其後。而比例最低的是內科和感染科醫生,均低於 3%。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打高爾夫的醫生中男性佔到90%,比例最高的科室是矯形科醫生。圖源:BMJ

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859

比快餐店更能讓你長胖的是……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生活質量提高,外出就餐成為當下流行的飲食方式。英國 2008-2012 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要出門就餐一次。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 2016 發出的更新報告,該數字上升到了 39%。但是,經常在外吃飯的人群增重和肥胖的幾率會大大提升。BMJ 的兩項研究分析了外出就餐的能量攝入情況,研究發現,無論是在快餐店還是餐館就餐,能量攝入都超過了標準攝入量。多少有些令人意外的是,相比於名聲不佳的快餐店,傳統餐館的能量攝入值要高得多。

英國國立公共衛生機構對飲食的最新建議是,午餐和晚餐都不要超過 600 卡路里。利物浦大學以此為基準,對英國人的兩種外出就餐類型進行了比較分析。平均來看,外出就餐選擇快餐的,一次將攝入 751 卡;而選擇傳統餐館,則達到了 1033 卡,比快餐多出了近 300 卡。並且這個數據是在沒有統計飲料、甜點、小吃情況下得出的,實際攝入值還要更高一點。

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982

在另一項涵蓋了美國(北美)、巴西(南美)、中國(東亞)、芬蘭(歐洲)、印度(南亞)、迦納(非洲)等 6 國的研究中,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全球各地在同等食物重量下,快餐所含的能量都要少於傳統餐館。三個差距最顯著的國家中,中國相對少 46%,巴西 34%,美國 29%。全球平均對比的結論與英國學者基本類似,快餐餐飲每餐平均提供 809 卡,傳統餐館提供 1317 卡。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該研究中指出,在全球參與調查的國家中,無論是快餐還是傳統餐館,只有中國每餐提供的熱量要比美國少。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中國(橙色)用餐平均卡路里要低於其他國家。圖源:BMJ

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864

年輕多用腦,老了更聰明——但不會延緩認知衰退

為了研究智力使用與晚年認知能力的退化之間的關聯,英國科學家對 498 名出生於 1936 年的老人進行了跟蹤調查,在 1999-2013 年間對這些老人的認識水平進行了多次測試。研究人員使用了標準的數字元號替代測試和聽說學習測試來考察這些老人的認知水平,並且通過問卷分析了閱讀、問題處理、抽象思考、學習衝動四種智力活動與認知水平的之間的關係,得出的結論是:智力使用與晚年的認知水平之間有顯著的關聯,其中在解決問題方面投入的智力活動與認知水平之間的關聯最大。

但是智力使用並不影響認知水平隨年齡下降的相對速度。換句話說,年輕時候腦子用的多,等到老了還是會更聰明,但是並不影響認知衰退的速度。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類似填字遊戲和數獨的益智活動可以增強老年人的腦功能。

此前也有許多研究支持「不用則廢」的觀點,比如有研究認為文字閱讀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認知能力的一種方式,有報道稱在控制受教育水平等其他條件的情況下,那些每周至少參加兩次認知活動(如閱讀、玩棋盤遊戲和演奏樂器)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顯著降低了。

回家過節?節日出院病人死亡率增加|權威醫學期刊的腦洞研究

研究在英國阿伯丁追蹤了蘇格蘭1947年智商調查的孩子,當時他們平均只有11歲。圖源:BMJ

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925

此外 BMJ 聖誕特刊還包含了其他研究,包括平安夜心臟病發幾率更高;女醫生懷孕會受到更嚴重歧視等。

來自瑞典的科學家發現,心臟病發病風險最高的時間是平安夜 10 點,比平常升高了 37% 。平安夜是歡慶假期最重要的時段,因此也是人們情緒最激動的時候——75 歲以上者以及患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人發病幾率最大。(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811)

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表明,在醫生的職業群體中,懷孕的女性醫生受到了「隱性、持久甚至是公然的」歧視。他們發現,成為母親後這些女醫生面臨的突出問題包括:工作表現的變化、職業發展機會減少、經濟差異、生育前後缺少支持以及難以維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醫生的職業文化和規章制度加劇了這種歧視。這種歧視給這些母親帶來的是不穩定的工作和經濟狀況,有的甚至要離開這個行業。倫敦皇家精神病學院院長凱特·洛維特指出,只要生兒育女還被認為是女人的責任而不是父母雙方的責任,「對懷孕女性的歧視就不可能得到解決」。(論文鏈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926)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降低HIV感染、防癌……2018年,阿司匹林又創「新業績」
再鼎醫藥複發性卵巢癌藥物則樂在香港正式上市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