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引體向上神器!別做卧推的巨人,引體向上的矮子

引體向上神器!別做卧推的巨人,引體向上的矮子

本文適合初級以上健身愛好者

內容標籤:引體 強力變式 增肌 增力

原著:Ben Bruno

編譯:陸肆壹

力量訓練中的「綠葉蔬菜」

引體向上在訓練計劃中起的作用,就好像蔬菜在基礎飲食中起的作用一樣。

我們都知道應該多吃蔬菜,但實際上我們中有多少人真的吃到位呢?引體向上也是如此。

引體向上是任何訓練計劃都應該有的動作,不管目標是增長力量還是增長肌肉。沒有什麼能比引體更好地測試一個人的強壯程度,強大的引體能力對其它任何基本動作都有轉移效果。

它會給你的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肱二頭肌,前臂帶來實打實的肌肉量增長。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控制住了下肢,它還會強化你的核心。

1:1的引體向上和卧推

一個合格的訓練者,其引體向上的負重(含自重)應該和他的卧推一樣多。

也就是說,一個體重200磅的人,如果卧推300磅,他做引體向上時的額外負重應該是100磅。

1:1的引體&卧推力量比應該是底限,事實上我更願意看到引體力量強於卧推。

我假設閱讀這篇文章的男性最少可以做7-8個自重俯卧撐。如果你不能,並且還有著幾年訓練經驗——你應該把這當作一個警鐘,提醒自己重新思考訓練飲食方式。

一旦你建立了基本的力量基礎,就是時候提升它了。這裡介紹五個引體向上變式,幫助你進一步提升力量和肌肉。伴隨引體能力的提高,你的整體訓練水平也會提高一個檔次。

1.等長收縮停頓

用這種引體為你將來的進步奠定基礎:

把你自己拉起來,直到你的上胸與單杠齊平。

將你的胸部挺起來,肘部向下和向後拉,集中精力用力將兩側肩胛骨向脊柱中間擠壓,然後維持住這個姿勢直到力竭被迫下降。

感覺你的背部肌肉在燃燒?這種狀態應該是你今後每做一次引體都能達到的。但在目前學習階段,你只需保持靜態擠壓儘可能長時間即可。

靜態擠壓會強迫你募集正確的肌肉——如果你沒有主動擠壓肩胛骨,僅僅依賴手臂來做靜態收縮,你不可能堅持太長時間。擠壓肩胛骨還能夠幫助你強化下斜方肌和菱形肌,克服某些人的體態問題和肩關節傷病隱患。

你應該採用正手+半握(拇指和另外四隻手指放在同一邊)來執行這個動作。

研究表明,在執行正手引體向上時,斜方肌下部的激活程度要顯著高於反手引體向上,後者更強調肱二頭肌。

再配合半握,可以有效削弱屈肘力度,讓背部首當其衝承受壓力。

試著在你的常規引體向上訓練結束時,增加一組這樣的30-45秒停頓引體。一旦你能達到45秒,就往身上添加額外負重。

2.隔離手臂

採用反手引體向上,並且不要讓你的手臂參與。你需要一對「腹肌弔帶(ab straps)」這工具通常是被拿來做懸垂舉腿用的。

開始的設置與懸垂舉腿一樣,將你的上臂固定在弔帶上,雙腿垂直向下。可交叉雙腿防止腿部擺動。

確保弔帶套牢在肱三頭肌起點處,幾乎塞進腋窩裡。

挺胸,背部微微拱起。

然後將自己向上儘可能拉到最高,維持1秒。

如果做對了,此時你的感覺應該和上面的等長收縮引體類似。身體姿勢也應該基本相同:挺胸,手肘向後,肩膀緊貼在一起。

接著,儘可能將自己往下放,然後重複動作。

這種引體的運動幅度會略短於正常的反手引體向上,但基本的運動模式是相同的。這些練習並不是讓你取代常規引體向上,而是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幫助你學會使用正確的肌肉,然後從常規引體向上中獲得更多好處。

試著在你執行常規引體之前,做一組隔離手臂的引體,幫助你激活並感受到正確的肌肉收縮。

如果你有手指、手腕或肘關節傷病,那麼用這個變式來取代常規動作也是比較完美的。

3.1.5次引體

這是一種「募集學習+增肌+增力」效果三合一的引體變式。

每當有人對我說自己在引體向上時「感受不到背闊肌」,我會讓他們做這個動作,通常立即見效。

你可以使用任何你想要的握法——正手、反手、對握。

然而,如果你採用正手握,我建議你配合上面介紹的半握,因為「1.5次引體」是一種追求感覺的動作,我們儘可能去掉肘部屈肌的發力。

先做一次常規引體將自己拉起到最高。

接著將自己下放到一半,頭部低於單杠即止,立即再將自己向上拉。

將自己完全放下來,重複以上過程。

做3-4組,每組6-8次(這裡1.5次算作1次)

這種動作風格有助於確保每個次數都是在控制下完成的,用正確的肌肉在執行動作。由於你的收縮次數是正常情況下的兩倍,這對加強上背部和背闊肌很有好處,更長的持續緊張時間也可以導致更多的肌肉生長。

1.5次引體可以代替常規引體向上。記住,這裡的6-8次意味著6-8 x 1.5次。

你的做組次數應該能達到常規引體向上的2/3。所以,如果你可以做12次常規引體向上,你應該能做8 x 1.5次的引體向上。

一旦你能夠標準地完成6-8次,就添加額外的負重。注意這種引體會導致強烈的酸痛,尤其是在你使用的初期,所以你可能要考慮在計劃初期限制訓練量(組數)。

4.速度訓練

現在,我們從「找感覺的動作」轉移到真正的力量強化動作。

往身上添加額外負重的引體是第一步,但大部分人會很快在負重引體中陷入瓶頸期,這時候就可以加入速度訓練了。

長久以來,力量舉運動員一直使用速度訓練來提高他們的卧推、深蹲和硬拉能力。目的是為了強化最快爆發力,使用輕重量配合快速移動——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引體向上,就是彈力帶引體向上。

在單杠的正下方放置一個較重的啞鈴,將彈力帶一端系在啞鈴上,另一端系在你的腰帶上。

在你伸直手臂懸吊時,彈力帶就應該已經拉直(但不能過緊)。

像往常一樣做引體向上,試著在每次拉起時動用最快爆發力,速度是關鍵。

彈力帶提供了變化的阻力,意味著在底部的張力較小,在頂部的張力較強(因為此時帶被拉得更緊)。這個過程會迫使你用快速爆發力來克服彈力帶向下拉的阻力。

每周訓練1次,做6組,每組3次,代替你的常規引體向上訓練。

採用正握、反握、對握分別各做2組,不要在任何訓練組中接近力竭!根據需要增加彈力帶的力度,但是寧可選擇過輕也不要選擇過重,否則速度訓練就失效了。

5.超大重量負重懸掛

研究表明,長時間的負重拉伸可能導致肌肥大。然而,這並不是我訓練這個動作的主要目標。

做負重懸掛時,你不應該使用助力帶,你需要堅持45秒來強化握力,同時讓身體熟悉比常規引體向上更重的負荷——當你回到常規引體時,會感覺重量變輕了。

這種懸掛也會帶來一些新的肌肉增長,但效果有限。

注意這不是一種「被動的懸掛」-你依然要保持胸部挺起、背闊肌收緊、肩胛骨下壓,保持相關肌肉緊張的同時避免關節承受過多壓力。

另一種思維模式是盡量把肩膀往下拉,遠離耳朵。

正握和對握在這裡可以起到不錯的作用,而反握會讓肩關節和肱二頭肌承受太多壓力。

在你的常規引體向上結束後,選擇另一天來執行負重懸掛(而不是像上面的等長停頓引體那樣放在同一天)。最初選擇的負重要比較保守,然後慢慢加重。

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但你很快就能承受比你想像的要重得多的重量。一旦達到這種狀態,你的握力應該不成問題。而且,你的常規引體即便加到最大重量,也不會感覺重量有多嚇人。

你的引體向上計劃

我提出的大多是動作實操方面的建議,沒有提到太多有關組次的建議。根據你當前的個人能力將這些動作加入到計劃中。

不要同時將以上5種都加入計劃!這樣會導致你根本無法判斷哪種管用,哪種沒用!選擇其中的1-2種,給它幾周的時間看看情況如何,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改變。

哪種方法效果最好,取決於你的弱點:

---如果在引體向上時感覺不到背部收縮,試試手臂隔離和1.5次引體。

---如果你的菱形體很弱,你很難完成每次拉起到最高的最後幾英寸,等長收縮停頓可能會有幫助。

---如果你缺乏引體啟動力量,嘗試速度訓練。

---如果你需要提高引體握力,負重懸掛正好對症下藥。

最後,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看在上帝的份上,你的計劃中必須包含引體向上,並專註提高某種形式的引體向上。它們帶來的好處貫穿整個訓練生涯。

原價199元課程,限時拼團促銷29元

《增肌訓練——深度解析力竭法則》

參與方式見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itEmpire健身領域 的精彩文章:

這些激素和神經調控,讓你重整男人肌肉與力量雄風
每周該怎麼安排訓練部位?含金量十足的邏輯和原理

TAG:FitEmpire健身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