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技如何驅動三醫聯動?

科技如何驅動三醫聯動?

科技如何驅動三醫聯動?

在12月16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微醫集團、易聯眾、海西醫藥交易中心宣布成立「三醫聯」平台,打通醫、葯、保的數據互動與服務,突破三醫聯動落地瓶頸。

科技如何驅動三醫聯動?

三醫聯動不足是醫改之痛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2340個三級醫院承擔了17.3億診療人次。這意味著,21.1%的診療在2.3%的醫院完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基層醫療薄弱問題突出;而重流通、輕研發的通病長期制約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許多製藥企業約50%的成本投入到了流通環節,研發佔比不足5%;此外,重複檢查、過度醫療、葯價虛高等問題,使得全國多地醫保基金長期承壓,運行效率不高。

今年,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工作任務的重點也轉移為建立新的「以健康為中心」服務體系。今年8月,2018年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強調,要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敢觸動利益,敢啃「硬骨頭」,持續加大醫療、醫保、醫藥在內的「三醫聯動」改革力度。

三醫聯動改革落地的關鍵在於「聯」。如何最大程度發揮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改革的作用,打造一個數據互聯互通、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三醫聯動平台,成為接下來推進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關鍵。

「醫療、醫藥、醫保之間互不相通、聯動不足,是中國醫改體系之『痛』,」微醫首席產品官、微醫聯眾CEO孔祥譜介紹,此次成立的三醫聯平台以通治痛,打通醫療、醫藥、醫保之間的技術壁壘,實現數據的統一、標準的統一、業務邏輯的統一、三醫服務的協同,發揮三方「1+1+1>3」的優勢,真正構建起以個人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三醫聯動平台目的是在這一輪新醫保推動中,以治理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更好的為社會、為行業,提供更有效、更高效的服務。

科技如何驅動三醫聯動?

三醫聯平台怎麼建?

海西醫藥交易中心高級副總裁紀任鍇說,「我個人認為三醫聯動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葯采平台,它連接著生產企業、配送企業,下端是醫院與藥店,醫院當然包括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中間是處方共享平台,它連接著醫院的醫生、患者、藥店、上游藥品供應端,還有支付端的醫保支付平台」。

孔祥譜介紹,「我們希望把醫藥、醫療、醫保能夠在一個平台上,數據、服務都有更好的融合」。

微醫一直在構建自己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在醫療的過程中,數據通有兩個層面,一是個人全周期的數據怎樣在平台上體現,尤其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時,數據非常非常重要。二是標準,以前,從病種到藥品,編碼標準全不一樣。所以,只有數據上形成統一標準,數據貫通,在開展醫療服務的時候,創新的健康醫療服務才可能得到醫保支持。

醫院裡面的葯,藥店的葯,微醫做藥品配送的時候,數據編碼也不統一。如果藥品數據聯通,藥品質量、藥品價格等一目了然,醫藥、藥品服務協同,數據互通即是三醫聯動平台。

三明醫改模式能否複製?

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吳一禹表示,三明醫改即是醫療、醫保、醫療的統一。三明醫改集中了醫療、醫保、醫藥的數據,又統一形成一個標準;政府監管能夠實時掌握到這些情況,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出問題,有效提出控制措施;標準統一,數據分析後醫保可以更有效;業務部門也能提供精準的服務。比如,醫療領域通過對藥品的分析,通過對藥物使用的分析,可以通過醫保支付,更有效的提升精準服務;因為實現陽光集采,所以通過醫療服務、政府政策,平台更好的把數據匯總、做更精細的數字分析。通過數據之間相互打通,可以有效協同。

作為三明醫改的醫藥、醫保的服務承接平台,海西醫藥交易中心與易聯眾具備長期服務三醫聯動綜合改革的經驗。三明醫改經驗正在福建省全面落地,並陸續向全國各省市規模化推廣。「未來,我們三方會聯合開發並運營三醫聯平台,以醫、葯、保數據和服務的連通為基礎,從老百姓健康需求為出發點,最大程度發揮三醫聯動的質量和效率,帶動行業新生態的建立,真正推動『以醫療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孔祥譜說。

吳一禹表示,易聯眾、 海西醫藥一直伴隨著三明的醫改的過程。如果要複製,應有幾個前提條件。第一要有地級市的試驗,第二是要有省級一定規模的實踐,最後形成經驗才可以作為全國推廣。我覺得「複製」應該是一種經驗。每一個地方條件都不一樣,大的政策都是統一的,但是具體涉及到人口、收入、經濟水平、醫療水平、百姓的文化習慣等等,在不同的情況下還有相對的一些特性。

福建已有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雖然各省條件不同,未必能照搬照套,但是做些調整,借鑒三明醫改的經驗,可以加快進程。三明醫改的經驗,最重要的是三醫打通。目前互聯網發展很快,政策相對滯後。所以,可能模式成功,但是政策不配套。政策配套是在於醫保驅動上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現行的政策,或者是否可以突破現行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專家學者就「大城市病」治理建言獻策
山西省科協科學傳播專家張曉紅赴芮城講環保與食品安全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