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弔死崇禎帝的那顆「歪脖子樹」,30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弔死崇禎帝的那顆「歪脖子樹」,30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雖然後世學者們對明朝的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明朝的皇帝的確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君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念貫穿到了明朝的每個時期,整個明朝的皇帝以此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心繫百姓,廣懷天下。

何以對明朝皇帝如此高的評價?就拿崇禎帝來說: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

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崇禎帝眼看李自成大軍破城而入,自知大明王朝將在自己手中破滅的他,下出了生命中的最後一道命令:所有的妃嬪自殺殉國。做出了自己給自己的最後一個決定:士他找到了紫禁城北面的一座煤山,在這裡的一顆歪脖槐樹自縊身亡。

士可殺不可辱,他一身骨氣凌然正氣。他在衣服上留下自己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文字:「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

要知道,殺手都知道用「死無全屍」去威脅那些將被他們殺死的人,以此讓他們放棄抵抗少費些氣力,更何況是一代君王。但崇禎帝卻寧肯忍受「靈魂」無處安放的後果,做出了「任賊分屍」的割捨依然以此守護著自己的黎民百姓。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依然是他,依然心繫百姓。

這就是他被世人銘記的原因,這就是他被稱之為有骨氣的皇帝原因,更是我喜歡他的原因。縱別人說:「他可是一位亡國之君呀!」我仍舊是倔強地回答:「那又怎樣呢?」

所以,弔死他的那顆「歪脖子樹」成了人們緬懷或紀念的象徵。

崇禎死後,大清王朝建立,弔死大明皇帝的這一顆「歪脖子樹」成了大清王朝滅亡大明王朝的象徵。縱清朝一世,清朝的統治者們都將其用鎖鏈捆住,稱之呼為「罪魁」,希望整個大清王朝都引以為戒,時時刻刻警醒著自己大明王朝滅亡的教訓,能有所作為。

「罪魁」就這樣在紫荊城後山中,在被人們觀望、指點中存活過了兩個朝代幾百年。只可惜,清朝後世的統治者貌似並沒有引以為戒,終在清朝末期時,閉關鎖國的清王朝被八國聯軍打開了國門,「罪魁」上的鎖鏈就此被掠奪,不再是一顆「罪魁」。到了1966年,「膽大包天」的紅衛兵剝去了「罪魁」的樹皮,「成功」的讓不能缺皮的「罪魁」走向了枯亡。

現今,在煤山上,有還是有著「歪脖子樹」,只是有的只是公園管理處為了紀念崇禎,於1996年重新移栽的一顆約150年樹齡的老魁樹。只是,僅是一顆有形無魂的「歪脖子樹」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如果蔣介石願意回國,該給他一個什麼職務?周總理的回答讓人意外
媳婦和媽同時掉水裡先救誰?其實早在2000年前就已有了答案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