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上應台宿,內有洞天:天台山桐柏宮與道教南宗

上應台宿,內有洞天:天台山桐柏宮與道教南宗

位於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山,自古以來便是道教聖地。李白詩云「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可謂是「山水神秀、道影仙蹤」。

本文通過天台山名字的由來、地理環境的介紹、桐柏宮與全真南宗思想、桐柏宮與道藏的修訂帶大家走進這個古往今來讓人神往的南宗祖庭。

天台山(資料圖)

1

上應台宿

天台山的「台」,念「胎」音。

按舊《圖經》載陶隱居曰:「(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曰天台。」

又《十道志》謂之「頂對三辰」。

三台星君(資料圖)

所謂的「台宿」,指三台星。

《雲笈七籤》中有:「三台有六星,兩兩而起勢。一曰天柱,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

次二星曰中台,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為下台,為司祿主兵。」道教將其人格化後有「三台星君」。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注》中有:「三台者乃中天之大化,北斗之華蓋也。」所以三台星君,又稱「華蓋星君」,即」上台虛精開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麴生司祿星君。」

《太上老君說益算神符妙經》中有「三台星君共增祿壽,令無禍殃。」

日月同輝(資料圖)

「頂對三辰」中的三辰,即日、月、星。南朝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唐代孫華《進呈御覽詩一百韻》云:「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可見天台山的名字,頗有來歷。

2

內有洞天

天台山的地理環境又如何?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所作,然而道門中卻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遊記》註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劉一明所作的《西遊原旨》則是必須加以重視的以丹法闡述《西遊記》的經典之作。

明·仇英《玉洞仙源圖》(資料圖))

天台山地理環境優越,適合修行。《抱朴子·內篇》云:「諸山不可煉金丹,以其皆有水石之精,惟太華少室縉雲羅浮及大小台,正神居之,助人為福,可以修鍊。」

《真誥》云:「天台之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曰金庭。……是之謂三災不侵,洪波不登,不死之福鄉,養真之靈鏡。

赤城山(資料圖)

此外,道教十大洞天的「赤城山洞」位於天台西北,是天台山南門。

《孔靈符《會稽記》云:「赤城山,土色皆赤,狀似雲霞,望之如雉堞。道書以為第六洞天,名上玉清平之夭,即天台之南門。」

徐靈府《天台山記》云:「自天台觀東行一十五里有赤城山,其山積石,石色赭然如朝霞,望之如雉垛,故名赤城,亦名燒山。」

李白在詩文中一直用「赤城霞」來描寫仙境,如《天台曉望》中的「門標赤城霞,樓棲滄海月」,《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中的「掛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

清·錢維城《台山瑞景》局部(資料圖)

正是這樣的福地洞天,歷史上吸引了葛玄、司馬承禎、魏華存、張伯端等高道來此修行。

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對此地神往。乾隆一生,共有十餘首詠贊天台山美景,在《瓊台酌醴》曾寫到:「瓊台懸中天,金庭擅桐柏。道宮築唐時,其下淙靈液。一酌便登仙,奚藉藍橋驛。」

在乾隆眼裡,這裡是仙人對飲的仙境。

3

道教南宗

桐柏山,位於天台山南麓,位於天台山「八重」的第二重。所謂「桐柏」,即「木則蘇琊琳碧,泉則石髓金漿」。

陶弘景《真誥》中有:「天台之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曰金庭。是之謂三災不侵,洪波不登,不死之福鄉,養真之靈鏡。」

桐柏宮(資料圖)

唐朝崔尚曾言:「天台也,桐柏也,釋謂之天台,真謂之桐柏,此兩者同體而異名。」所以,「桐柏」在修道人眼裡就是「天台山」的代稱。

桐柏宮紫陽真人像(資料圖)

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始創於葛玄。北宋時期,「紫陽真人」張伯端在此著《悟真篇》,開創了南宗。

宋濂在《跋長春子手帖》中寫到南宗傳承:「蓋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漢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遼進士劉操。

操授宋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此則世所號南宗者也。」

其中,「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為南宗五祖。南宗五祖的著作,張伯端有《悟真篇》、《長生要義》等,石泰有《還源篇》,薛道光有《復命篇》,陳楠有《翠虛篇》,白玉蟾有《玉隆篇》、《上清集》等。

其中,以《悟真篇》影響最大。南宗宣揚的內丹修鍊,做到「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

4

道藏源流

《道藏》,是道教典籍的總集。我們平日里所接觸的道藏版本,如《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等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的。

通常這類《道藏》都由政府牽頭,在全國範圍內搜集道教典籍編訂而成,而桐柏宮的道教典籍的保存上貢獻巨大。

《正統道藏》(資料圖)

桐柏宮的道藏情況,在《重修道藏經記》中有記錄:「吳越忠懿王得為道士朱霄,朱外新之,遂築室於上清閣西北,藏金籙字經二百函,勤其事也。

建閣藏經,始於五代時期的吳越忠懿王。陳國符教授在《道藏源流考》中曾指出:「五季重建道藏,其可考者,一在蜀中,杜光庭建;一在天台桐柏宮,吳越忠懿王建。」

桐柏宮的道教典籍,為宋真宗時期的《大宋天宮寶藏》提供了豐富的典籍資源。

據朱封鰲先生《天台桐柏山在道藏史上的地位》統計:「4565卷的《大宋天宮寶藏》中,錄自天台桐柏道藏的著述有1300卷,佔四分之一,在122卷的《雲笈七籤》中,源於桐柏道藏的有30多卷。

張高澄道長(資料圖)

千百年前來,桐柏宮從創立、興盛、式微,又經歷了戰亂、原址淹沒,直到近代復興重建。

作為南宗祖庭,傳承至今不斷。張高澄道長為南宗的復興積極奔走,對桐柏宮進行規劃選址、籌資重建,為恢復南宗道統做出了巨大貢獻。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士為何亂世下山?道教的「劫運」與元始天尊「歷劫度人」
修道首重積功 建造廊橋中異事頻傳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