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明朝舊臣在朝堂上鬧出了個笑話,多爾袞因此果斷下達剃髮令

一明朝舊臣在朝堂上鬧出了個笑話,多爾袞因此果斷下達剃髮令

明朝舊臣孫之獬,之所以要建議多爾袞推行剃髮令,和他出了個洋相有關,為什麼這樣說呢?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孫之獬生於萬曆十九年,是山東淄博人。早年讀書,天啟年間考中進士,從此成了國家幹部。

一明朝舊臣在朝堂上鬧出了個笑話,多爾袞因此果斷下達剃髮令

(孫之獬劇照)

孫之獬是個聰明人,他不光會讀書,還特別通世故。他入朝為官時,正是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威風凜凜的時候。所以,他利用會寫文章的才能,為魏忠賢歌功頌德,受到了魏忠賢賞識。

就在孫之獬沾沾自喜的時候,新上任的崇禎帝,卻開始對魏忠賢實行大清算。並把魏忠賢指使顧秉謙等人編撰的《三朝要典》下詔焚毀。孫之獬聽到後,抱著《三朝要典》在太廟門口大哭不止。崇禎很不高興,「削孫之獬籍」,革去了他的官職,打發他回家了。

丟了官的孫之獬,對明朝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當清軍入關後,他便率鄉民歸順了清朝。

由於他在明朝做過官,又是清軍入關後主動歸順的第一撥人。多爾袞對他極為厚待,給他封了個二品官禮部侍郎。

多爾袞這樣做,完全是給那些尚未歸順的明朝官員看的。意思是說,孫之獬一個被罷了官的人歸降都受到厚遇,你們那些在職的官員,只要投降了我,待遇自然會更好。

當時,由於清朝才在北京建都,政權還不穩固。為了拉攏漢官,多爾袞對他們的管理也比較鬆懈,允許他們像以往一樣,穿著明朝官服上朝。於是,朝會上,自然就分成了滿族官員一列,漢族官員一列。

一明朝舊臣在朝堂上鬧出了個笑話,多爾袞因此果斷下達剃髮令

(多爾袞劇照)

孫之獬看到這種情況,覺得他向清廷表忠心的機會到了。這天開朝會,只見他剃了發,留了辮子,又改穿上滿族官員的服飾,毫不遲疑地站到了滿族大臣的那一邊。

自帶優越感的滿族大臣,怎麼能容忍隊伍里冒出個漢人!所以,說著風涼話把他給推出了隊伍。孫之獬討個沒趣,又灰溜溜地走回漢官的隊伍。可是漢官對他的行為很鄙夷,所以一個挨一個,靠得緊緊的,根本不讓他插到隊伍中來。

孫之獬既不能去滿官隊列,又插不進漢官隊列,狼狽不已。退朝後,便怒而向多爾袞上疏,提出漢人既然歸順了滿清,就應該也如滿人一樣剃髮留辮,以示忠心。

孫之獬這條建議,算是說到多爾袞的心坎上了。

多爾袞自從入主中原後,就一直覺得既然統一了天下,漢人就應該改正朔,易服色,向滿族人看齊,這才是真正的歸順。所以,他立刻採納了孫之獬這條建議。

一明朝舊臣在朝堂上鬧出了個笑話,多爾袞因此果斷下達剃髮令

(推行剃髮令)

順治二年夏初,清廷下發了剃髮令,要求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並讓會剃髮的清軍,帶著寫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頭挑子,走街串巷。凡是未剃髮者,都被抓起來,被剃成光頭,只留後腦勺一綹頭髮編成辮子。

漢人一直受孝經影響,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對剃髮令極為排斥,各地紛紛反抗。但由於清軍已經控制了中原,於是就有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無人道的暴行。

至於孫之獬,多爾袞見他並沒有辦事能力,於是在利用完他後,便賞了他一大筆錢,讓他辭官回家了。

孫之獬的家鄉正在鬧農民起義,得知他「衣錦還鄉」,怒不可遏,於是把他活捉並捆到鬧市。然後在他身上扎滿針眼,並插上豬毛,以懲罰他諂媚清朝,殘害同胞的惡行。百般折磨後,才把他斬首暴屍。

清廷得到孫之獬的死訊後,也沒有給予任何旌表和撫恤。

(參考史料:《清史稿》《研堂見聞雜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為何選擇在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而不是政治中心的東京
連漢宣帝自己都承認,劉賀「不足忌」,為何還把劉賀一貶再貶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