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宋朝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一直為後世所詬病,認為宋朝是在「花錢買和平」,是一種在處理外交關係上,非常屈辱的方式。,是開了「屈辱求和」的先河。

不過,如果仔細研究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澶淵之盟」並不是什麼開中國歷史的先河,反而是一種前人做法的延續。而且宋朝這種處理和北方游牧民族外交問題的方式,還為後世所學習採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澶淵之盟)

在宋朝之前,中原國家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間,一直是處在一種強烈的對抗之中。

當中原國家處於大統一狀態,國力比較強盛的時候,中原國家一般都是採用強力打壓的方式,處理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外交問題。比如秦漢時期,多次深入漠北,遠逐匈奴。隋唐時期,也對突厥、柔然等形成了高壓打擊。

但是這種方式,其實並不是處理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好方式,因為在這樣做的時候,固然北方游牧民族受到了殘酷打壓,數年乃至數十年不敢再南下侵擾。但是,中原國家往往也因此遭受震蕩。比如秦朝因為打擊匈奴,大量拉夫修築長城,最後造成天下大亂,以至滅亡。漢武帝的時候,因為多次派兵遠逐匈奴,最後漢朝國力在漢武帝開始,由盛到衰。唐玄宗的時候,因為好大喜功,極力打擊突厥,開疆拓土,最後造成邊將擁兵自重,「安史之亂」爆發。

所以說,對北方游牧採用強硬打擊,並不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大多數時候,中原國家對北方游牧民族是採取「和親」的方式。所謂「和親」,就是中原國家的皇帝,把公主(一般都是找一個宮女冒充皇家公主)嫁給游牧民族的可汗。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文成公主入藏)

這種方式,說起來,其實和「澶淵之盟」是一脈相承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和親」是用女人換和平,「澶淵之盟」是用錢糧換和平,方式方法其實是一樣的。

其二,「和親」體現出的是一種中原國家對北方游牧民族的「賞賜」,「澶淵之盟」體現的也是一種賞賜。

其三,「和親」是通過血緣關係,把兩家皇室聯結起來,「澶淵之盟」則是通過錢糧聯結兩家皇室。因為給遼國的錢糧,主要也是皇室在用。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土木堡之變)

而且,「澶淵之盟」所換得的和平,比用「和親」的方式所換得的和平更有效,更有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和親」維繫和平的時間較短。如果換了皇帝,或者漢人公主年老色衰等等,都會再次引起兩家的爭鬥。而「澶淵之盟」則讓宋遼兩國的和平,維繫了一個半世紀。

其二,「和親」有文化的交流,但對經濟發展,尤其對漢民族的經濟發展影響不大。而「澶淵之盟」因為在邊關開闢榷場,宋朝通過貿易所產生的收入,遠遠高於支付給遼國的歲幣。

其三,從宋朝開始,中原國家用「和親」來處理外交關係的辦法,基本停止。而用「歲幣」(也可以叫「歲賜」)來處理外交關係的辦法,則一直被後世所接受和利用。比如明朝中期開始,對蒙古人就採用了「歲賜」的方式。「土木堡之變」就是也先不滿明朝給他的歲賜太少,發動的戰爭。

由此可見,後人儘管一直在批評「澶淵之盟」,其實卻又一直在利用「澶淵之盟」的方式處理外交問題。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史上,哪個地區戰鬥力最強悍,打仗最有韌性和血性
美國為何選擇在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而不是政治中心的東京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