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不吼不叫的家教方式,是一種相互信任的家教方式,更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應該引導孩子怎樣走出心理誤區,怎樣改正錯誤,而不是替孩子決定一切。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同時還是一種對孩子的尊重和鼓勵。這樣,孩子在父母那裡感受到的就是溫暖,就是積極、正面的力量。

下面從3個方面給大家分享不吼不叫的教育方法:

1、父母犯錯也要向孩子道歉

2、父母要懂得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3、不能對孩子管制太多,應該給他自由的空間

一、父母犯錯也要向孩子道歉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父母這樣抱怨:「今天我的孩子又不理我了,因為我早上出門很急,不小心把他心愛的玩具汽車踩壞了,他就急得哭了,並說我是個壞媽媽,要我賠償。我聽了很生氣就訓了他幾句,明明是他自己沒有把玩具汽車收好,怎麼能怪我?然後他今天一天都沒跟我講話。」或者是:「我們家孩子今天被我發現偷偷躲在廁所抽煙,他才多大點的孩子,就學人家抽煙,我氣急了,罵了幾句,他就跟我翻臉,說爸爸也抽煙,怎麼不說他。」這些現象表明,孩子很容易受父母影響,父母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因此,父母應當在意識到自己犯錯的時候,及時向孩子道歉,然後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有這樣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父母犯了錯誤,要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並向孩子道個歉,這樣會讓孩子更加親近父母。另外,父母主動認錯也會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尊重。但是,要如何道歉才能幫助家長們改善親子關係呢?

在此,向家長們提供以下3點建議:

(一)真誠地認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愧疚

生活中,父母做錯了事情,要想得到孩子的諒解,不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可以解決的。因而父母在向孩子道歉的時候,要記住帶著真誠,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愧疚。比如說,本來跟孩子約好了這周末帶他去遊樂場玩,但是因為公司臨時安排出差,而且不能不去,那麼等孩子放學回家時就應該跟孩子說:「寶貝,媽媽這禮拜要去出差,不能陪你去遊樂場玩了,媽媽也很傷心,對不起,這次就讓爸爸帶你去好不好?等媽媽出差回來再陪你去。」父母這樣說的話,孩子就能感受到誠意,就會感受到父母的苦衷。另外,父母向孩子道歉時把「對不起」放後一點,把解釋提前一點,這樣道歉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二)道歉要趁早

大家都知道,做什麼事情都要趁早,不然一切都晚了。那麼父母犯了錯,也要及時認錯,否則時間長了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消除的陰影。在生活中,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事了,常會不問原因,就劈頭蓋臉地先罵孩子一頓,事後發現錯怪了孩子,做父母的也拉不下臉來向孩子道歉。孩子的委屈和憤怒就會積壓在心裡,認為父母不講道理,於是和父母產生就會隔閡,不願意聽父母的話了。因此,家長們千萬要記住,道歉要及時,晚了就追悔莫及了。

(三)應該意識到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父母犯了錯,就應該主動認錯,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對父母心服口服,另一方面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可以促進孩子正視錯誤,勇於承擔責任,並能使孩子意識到犯錯誤後要及時改正的重要性,從而避免以後再犯。

二、父母要懂得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免不了會犯錯,何況是孩子。那麼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就應該理智地面對孩子的錯誤,而不是對他大吼大叫,挖苦他、諷刺他,這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尤為關鍵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應該關注孩子犯了什麼錯,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而是應該引導孩子糾正錯誤,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上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因為看到其他孩子拿的玩具新奇,於是去搶別人的玩具,把其他孩子弄哭;或者孩子覺得公園裡的花朵很漂亮,就想佔為己有,便把花草連根拔起等等。遇到這類事情,許多父母都覺得無力應對,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爭氣,另一方面又找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於是沒有幫助孩子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沒能及時糾正,從而導致孩子重複犯錯。其實,大多數孩子犯錯都是無心的,在錯誤發生後孩子內心也會難受,如果這時父母再責備他,他更會感到委屈。因此,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隨意責備。相反,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控制好情緒,等自己已經完全平靜下來的時候,再來和孩子詳談,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意見是公正、客觀的,這樣才能使談話繼續下去。因此,在孩子犯錯後,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走出錯誤的困境,就成了每個父母必須要做的事。

舉例:貝拉是個五歲的小女孩,剛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就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還把人家的臉給抓破了,老師覺得貝拉很難管教,就打電話給貝拉的媽媽,讓她把貝拉帶回家去。貝拉的媽媽是個都市白領,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正不巧今天還碰到一個刁蠻無理的客戶,更是讓她頭疼不已。接到老師的電話時,她當然十分生氣,和經理軟磨硬泡了很長時間才請到假,於是急匆匆地趕到幼兒園,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還得一個勁地向小朋友的父母賠禮道歉,並賠償醫藥費。從幼兒園走出的那一刻,她就把女兒的手甩開,不讓她牽。貝拉也知道媽媽生氣了,不敢開口說話,只是靜靜地跟在媽媽後面。回到家後,貝拉的媽媽也不跟女兒說話,她準備晚餐,並讓貝拉去房間面壁思過。

等到吃完飯後,她才開始詢問孩子:「告訴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和那個小朋友打架?」貝拉在幼兒園的時候不管老師怎麼哄,怎麼訓斥,她都不說原因,只有在看到媽媽的時候才哇哇大哭。貝拉的媽媽看到女兒淚眼汪汪地望著自己,心頓時就軟了,也沒當面責備。於是平心靜氣地問道:「你為什麼打架?」貝拉小聲地說道:「他罵我是沒有父親的野孩子。」聽到貝拉無力的爭辯,媽媽心裡頓時不好受,因為自己年輕時犯的錯,一意孤行要把孩子生下來,而現在要孩子來承擔後果,貝拉的媽媽覺得心裡有愧。「媽媽不是說過嗎,爸爸出國了,在國外有很多事情沒辦法回來看貝拉,但是爸爸每個禮拜都會給貝拉寄信啊,貝拉怎麼可能會是野孩子呢?」她安慰道。「可是我都沒有見過爸爸的照片,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接送,就我沒有。」貝拉委屈地說道。「貝拉要知道,爸爸媽媽都很忙,貝拉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會理解媽媽的,所以媽媽才放心讓貝拉一個人去幼兒園,而且媽媽相信貝拉。」貝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是話說回來,貝拉跟那個小朋友打架是不對的,那個小朋友是有錯在先,但是貝拉不該打人家,還把別人的臉抓破了。不管因為什麼,總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用武力去處理問題,這是不對的。明天去幼兒園後,先向那個小朋友道個歉,然後再向老師認錯,以後不準再打架了,要和老師、同學好好相處,知道了嗎?」貝拉誠懇地點了點頭,並答應道:「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跟別人打架了。我會好好道歉認錯的,讓媽媽更加愛我。」貝拉的媽媽感到很欣慰,把女兒緊緊地摟進懷裡。

後來,貝拉果真說到做到,再也沒有跟別人打過架,還和那個打架的小朋友成為了好朋友,老師也對她讚不絕口。

由此可以看出,貝拉的母親無疑是位理智的好母親。她知道在自己生氣的時候跟孩子溝通很容易以偏概全,造成對孩子的誤解,所以選擇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相信自己,感受到她的真誠,這樣孩子才會說出實情,而等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再進行引導,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

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因此,孩子犯了錯時理智的父母應該這麼做:

1、面對孩子的錯誤,應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還小,犯錯誤很正常。看到孩子做錯事,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生氣,然後就是責備,甚至打罵孩子,但是這樣做帶來的後果往往是人們用一輩子也無法挽回的。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自己冷靜下來後,再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孩子糾正錯誤,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會有效。因為良好的情緒,能夠使親子關係變得和諧,並能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

2、拒絕簡單、粗暴的糾錯方法

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過錯,父母都不能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批評,更不能粗暴地對待,這樣不利於孩子糾正錯誤,還可能影響親子關係。這時父母可以採用積極正面的方式來引導,這樣既可以減少孩子的反感,又有利於幫助孩子認識錯誤,進而改正錯誤。

3、不過分責備孩子

孩子犯了錯,大多是無心之過,這時孩子心裡也不好受,怕挨罵,所以說話格外小心翼翼。如果父母在明知道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情況下,還對孩子大吼大叫,則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甚至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對此父母要有效地引導孩子糾正錯誤,不要動輒對孩子大吼大叫,而要讓他們自己意識到錯誤並改正,這才是父母應當做的。

4、讓孩子自己發現錯誤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能事事都幫他補救,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以後孩子一旦犯錯,不是自己首先想著怎麼補救,而是找父母幫忙,長此下去,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事事都依賴父母。所以父母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只有自己知道做錯了,才會記得並改正,避免以後再犯。

三、不能對孩子管制太多,應該給他自由的空間

「孩子大了,越來越難以管教了。」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被束縛太多,壓抑得太久,所以一旦孩子進入心理叛逆期,就不願再聽父母的話做個乖小孩,而是不願服從父母的管教,喜歡特立獨行。現如今青少年打架、鬥毆、偷竊的行為顯著增多,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許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育限制他們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因為管製得太多,就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機會,這樣讓孩子無法理解其中緣由,只知道一味地服從。孩子一旦不合父母心意,犯了錯,父母通常都是採取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更不知道原來是自己約束太多導致的。所以,廣大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不要限制太多,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私人空間。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優秀的人,所以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各種技能的培養,然而很少有父母能為孩子想一想:「孩子究竟喜歡什麼?孩子適不適合做這個?」要知道,孩子不是超人,不是每種技能都是他的強項,做不好也不完全是他的錯,其實,父母應該好好反省自己,認真地想一想硬逼著孩子去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是不是真的為他好?

兒童心理研究學教授楊廣學對此特別指出,在嚴厲管教下成長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可以看到,因為家長過度地溺愛或管教孩子,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包辦,不讓孩子動手,導致許多孩子只知道學習,對生活、社會一概不知,很多孩子上了大學都不會自己洗衣服,不了解社會,個人獨立性很弱,管理能力更差。

法國著名教育學專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孩子,要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讓孩子做父母喜歡的事情。」可是,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歡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決定,對孩子的選擇、意願完全不顧,喜歡掌控孩子的一切,對孩子限制太多,從而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樣孩子越長大,叛逆心就越強,自然就跟父母的關係也不再融洽。

而大多數父母則認為,不嚴加管教,孩子就不會成器。殊不知,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天才的消逝。所以對孩子管制太多,忽視孩子的個人興趣,讓孩子按父母的意願做事,會導致孩子沒有個人成長的空間。而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做事情,一旦犯錯,就會招來父母的責罵,這更加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壓力,讓孩子無法全面健康發展。

實際上,孩子是需要「放養」的,如果對他們限制太多,管教太多,會給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其實,孩子們最希望的,是父母能夠給他們一點私人空間,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做父母想讓他們做的事。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信任,少管教;多放權,少施壓

諸多事實證明,嚴加管教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焦慮。只有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只有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才有高度的責任感。許多父母小的時候和孩子生活的時代不同,他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孩子,於是對孩子管教太多,卻未曾想到這樣會讓孩子以後一個人生活的時候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而且如果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甚至嚴重到自殺或患抑鬱症。因此,父母應當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私人空間,讓孩子去面對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

父母不應當對孩子管制太多,這樣會剝奪孩子犯錯的權利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在人生的成長中,許多東西,總要親自嘗試後才能知道,才能懂得。這些廣為人知的理念早已向父母表明:孩子的人生應由他們自己做主。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成長,這樣才能幫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錯誤。

(三)多授漁,少授魚,少說教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說,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還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所以父母只有讓孩子在不斷的犯錯中學習,積累經驗,才能真正掌握方法,獲得成長。

來源:櫻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從孩子的表現,就能看到父母的缺點
20個抑鬱症休學家庭:多是優等生,也有博士後母親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