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專業集群發展助商科類專業升級

專業集群發展助商科類專業升級

社會經濟產業結構對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有決定性作用。隨著經濟學、管理學、信息技術、智能應用、雲計算等最新學科發展與科技成果在新商業系統的交互疊加應用,新的商業產業鏈和創新鏈初見端倪,新商業生態系統邊界不斷擴張,各類複合型、融合型商業職業崗位噴薄欲出,勢必對高職院校原有的專業結構特別是商科類專業結構產生影響。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將服務於新商業產業鏈的、具有內在關聯的若干個專業,用集群的方法集合在一起,實現創新要素集聚與資源共享,推動商科類專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適應跨界融合的產業發展需求,把握商科類專業集群發展的邏輯起點。

數字經濟是繼傳統經濟之後的新經濟形態,是驅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變革的關鍵力量。浙江省是全國的數字經濟大省,「雲」上銀行、無人超市、互聯網醫院等眾多新模式新業態在此誕生,金華市更是在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網路泛娛樂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而固定化、單一技能型的高職人才遠不能適應如此複雜多變的數字經濟發展需求,滿足未來行業交融化和服務智能化的需要。面對這樣的區域產業背景,筆者所在的學校對各類企業用人需求、特別是各大招聘網站發布的商業類崗位招聘信息進行數據採集、清洗與分析;從企業用人需求角度歸納出「需求分析、信息採集、購物場景、推廣運營、訂單交易、戰略管理」6大新商業衍生出的崗位群,細分不同崗位群的核心工作崗位,如需求分析崗位主要需要業務分析專員、市場分析專業、數據分析員,信息採集崗位主要需要網站策劃、網站編輯、網店美工,購物場景崗位主要需要設計經理、店鋪規劃、賣場經理、品類經濟,等等;整合不同崗位對於員工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需求,按照「產業—崗位—能力」的分析路徑,動態刻畫出新商業人才能力結構圖譜,重新釐定各商科專業的覆蓋邊界。

二是構建互選互融的柔性課程體系,建立商科類專業集群發展的聯結紐帶。

交叉、融合、開放的新商業形態要求商科類專業在整個數字經濟工作體系框架下,從多個工作主題切入,打破傳統的相對固定的課程體系,建構新的基於系統性訓練的課程體系,打造學生能力培養的鏈狀發展脈絡。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遵循「通用勝任力、核心勝任力課程一體化,專業勝任力課程精準化,崗位提升力課程多樣化」的原則,搭建「互選互融」的商科類柔性課程體系。其中,通用勝任力課程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和如法治素養、智能應用素養和團隊協作、創新創業意識等;核心勝任力課程主要培養商科類人才的基本職場素養,如大數據素養、溝通技巧、寫作與表達等;專業勝任力課程側重崗位技能的培養,如需求分析、信息採集、推廣運營、訂單交易執行等;職業發展力課程重在跨界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課程編排上,一年級主要安排通用勝任力、核心勝任力以及新商業職場體驗3個課程模塊,讓學生通過職場體驗,樹立職業意識、確立職業愛好;二年級平行開設面向不同崗位的專業勝任力課程模塊,學生選擇一個主要意向崗位,進行「1+X」崗位技能強化訓練;三年級開設職業發展力課程模塊,進行素質拓展以及崗位遷移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與組合各模塊下的課程,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獲得主修專業與輔修專業的證書,既能滿足複合型崗位的要求,也能適應多元化的崗位選擇。

三是建設智能模擬的智慧教學工場,建構商科類專業集群發展的空間軸心。

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新技術獲取差異化信息、掌握新技能的途徑大大增強,倒逼高職教育在教學內容的實用化、學習行為的數據化、教學設計的情境化和技術平台的先進性等多個方面全面進化。商科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缺乏具象,學生很難想像知識對應的場景。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變抽象的商科教學為具象,將AR/VR等技術應用於教學場景打造,建設具有新商業生態體驗、大數據分析、智能互動等功能的新商科智慧工場,以項目為驅動進行綜合訓練,拉近課堂與職場的距離,讓學生上課等於上班,讓教學場景變單一為綜合、從支撐型轉為賦能型,為商科類專業集群發展提供空間軸心。同時,依託智慧教學工場進一步支撐課程群的開發與建設,首先,遵循「資源—模塊—課程」的課程建設路徑,通過不同層級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形成「知識點上有資源、技能點上有項目、崗位點上有課程」的數字化課程集群;其次,選擇區域內典型企業為合作對象共建課程,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由骨幹教師與業務能手共同編製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模塊;校企聯手基於業務場景將真實業務項目、數據改造成為教學案例、素材,開發基於場景、角色、任務的形態多樣的課程數字資源。

四是組建開放共享的商科產教聯盟,強化商科類專業集群發展的協同支撐。

專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行業、企業的參與。筆者所在的學校抓住金華市將數字經濟列為一號產業的重要機遇,融入產業集聚區政校行企共建網路經濟特色產業學院,組建人才培養、產業研究和社會服務一體化的產教聯盟,建立需求對接、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合作與運行機制,為商科類專業的集群發展提供協同支撐。聯盟探索理事會治理體制和實體化運作機制,通過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的共建共治,調動行業、企業參與商科育人的積極性;成立聯盟專家指導委員會,企業全面參與專業集群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建設、人才管理和學業評價;制定師資培養計劃,專業教師深入聯盟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輪崗輪訓,在校內為優秀的企業兼職教師建立大師工作室,在聯盟內建立產業教授、技能大師的評聘機制,打造「聯盟人才聯合體」,為商科類專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5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何士光文集》記錄改革開放40年大變革
「少兒萬有經典文庫」:讓經典打開孩子人生格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