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007把它當座駕!北極也能照飆不誤的雪地神車

007把它當座駕!北極也能照飆不誤的雪地神車

1912年1月,在南極洲愛德華七世半島上,生活於此幾千年的企鵝們目瞪口呆。它們圍攏在臨時碼頭旁,看著巨輪為一支探險隊卸下裝備。這支探險隊的領導人是英國的斯科特上校。在行動前,斯科特表示:「這次探險的主要目的是到達南極點,並為大英帝國贏得榮譽。」

斯科特的自信並非毫無根據:與其它競爭者相比,他有一件秘密武器——雪地車。和傳統車輛不同,它們安裝的是金屬履帶,而不是車輪——這增加了車輛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能讓它們克服積雪地形;同時,這種車輛的效率也遠遠勝過人力和畜力,令探險隊可以攜帶更多物資——斯科特相信,有了新科技的幫助,征服雪原將更為輕鬆。

斯科特探險隊裝備的雪地車

然而,他並沒有在這場征服南極的競爭中獲勝,駛出營地之後不遠,雪地車的發動機和軸承便被凍結,只能被探險隊拋棄:接下來的幾周,斯科特一行只能像奴隸般拖著物資向南極前進——這註定了他們的終點不是榮譽,而是白雪皚皚的墓地。

斯科特探險隊的墓地

隨著《絕地求生》新版本開始測試,雪地地圖和雪地車成了玩家的焦點。這不只是因為它們拉風炫酷的外形,同時,這些載具也象徵著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豪情:在以往人類難以涉足的領域自由馳騁,沒有什麼能比這種感覺更為洒脫愜意。

《絕地求生》新版增加的雪地摩托車和新地圖「維寒迪」

雪地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雖然斯科特的嘗試宣告失敗,但工程師們依然不斷努力。在這方面,俄國人後來居上——考慮到該國的自然環境,這一點並不奇怪。在1904年,即飛機發明的同一年,一名叫涅日丹諾夫斯基(Nezhdanovsky)的工程師便發明了一種「新的雪地運輸工具」。

這種運輸工具的結構非常簡單,是一個裝有內燃機和螺旋槳的雪橇。1907年,他和幾位同僚在莫斯科工廠生產的「滑雪車」開始在莫斯科生產和測試。與英國人不同,他們為引擎增加了自熱系統,並使用了抗凍性能良好的機油。一年後,這輛車獲得了一個極富現代感的名字——「雪地摩托車」。

雪地摩托車的出現引起了政府的興趣。在俄國北方的偏遠地區,冬天會持續數月,普通的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但雪地摩托車可以大顯身手。在1912年,俄國軍隊也開始大量訂購這種產品。一戰爆發後,它們被廣泛用於偵察和通信。有士兵曾明確表示:在東線,每一輛雪地車都比一名將軍更為寶貴。

俄國早期的雪地摩托車,它沒有斯科特雪地車的傳動裝置,而是由發動機直接帶動螺旋槳,因此更便於維護,也減少了設備被凍結的可能

由於雪地摩托車的表現如此成功,1915年中期,俄軍增加了雪地摩托的訂單。這些車輛中有一些配備了機槍,另一些則被刷上了紅十字標記。前線的使用記錄表明,它們可以在積雪最深的地方如履平地,敏捷地穿梭在戰線之間。

十月革命後,蘇俄內戰的各方也都使用了雪地摩托車。但繼承沙俄遺產最多的是紅軍:在1918-1919年的冬天,隨著鐵路運輸癱瘓,紅軍對全地形車的需求愈發強烈。為此,他們組建了雪地摩托車設計生產委員會(KOMPAS),並在1919年開始為紅軍穩定地提供產品。

KOMPAS最具代表的作品是Be-Ka雪地摩托車,它們參加的最有名戰鬥發生在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在這裡,水兵爆發了叛亂,有三部雪地摩托車被用於清剿叛軍。

Be-Ka雪地摩托車

在內戰結束後,蘇俄政權始終關注著這種車輛。1932年,動力雪橇和雪地摩托車建造局(OSGA)正式誕生。1934年,該組織被改造成一個特殊的工廠,專門負責相關產品的研發和製造工作。

在蘇芬戰爭中,這些裝備得到了一個大放異彩的機會。在這場戰爭中,面對神出鬼沒的芬蘭滑雪巡邏隊,蘇聯人決定用鋼鐵和引擎迎戰。在這場戰爭中最常見的雪地摩托車是NKL-6型,它的設計者一位是航空工程師圖波列夫,另一位是車輛工程師安德烈耶夫——正是因此,這種車輛也可以被看成是跨界合作的產品。

與早年的雪地摩托相比,NKL-6的最大特點在於安裝了裝甲、現代化機槍、大功率的引擎,同時,這些雪地摩托上還可以安裝無線電設備,以便為友軍引導炮火支援。另外,蘇軍還為空軍設計了一種雪地貨運摩托車——只需要幾分鐘,它們就可以穿越白雪皚皚的機場,把補給和備件送給在跑道盡頭等待的飛機。

NKL-6,這種雪地摩托在蘇芬戰爭期間表現搶眼

在蘇德戰爭中,雪地摩托得到了一個展現價值的舞台。根據工程師安德烈耶夫和維塞爾洛夫斯基(Veselovsky)繪製的圖紙,他們趕在1941年12月之前推出了新型號——NKL-26和RF-8,這兩種車輛都參加了在莫斯科城下反擊德軍的戰鬥。

戰爭期間,蘇聯的雪地摩托車執行了數百次戰鬥和運輸任務。它們在前線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由於速度極快,它們經常在敵人最始料未及的地段出現,並在完成任務後以閃電般的速度離開。

搭乘雪地摩托作戰的蘇聯偵察部隊

在很多情況下,雪地摩托車還會牽引著滑雪步兵投入戰鬥,在敵人後方大肆襲擊車隊、倉庫和駐軍據點。其中一場戰鬥發生在1942年初、莫斯科西部的諾夫哥羅德附近:當時德軍正在狼狽後撤,期間,他們遭遇了蘇聯第16集團軍的一個雪地摩托分隊。

第16集團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後來寫道:

「當時,位於諾夫哥羅德附近的前線迫切需要抓一些『舌頭』。之前,偵察兵曾不止一次派往敵人的後方,但襲擊都未得手。為此,他們決定將任務交給第53雪地摩托車偵察營。以最快的速度,搭載偵察兵的摩托車闖入村莊,在短暫的戰鬥中俘獲了數名德軍士兵,然後冒著敵軍火力全速返回了我軍陣地。這些俘虜都目瞪口呆……」

這些成功的戰例,令蘇軍始終對雪地摩托車保持著高度的熱情。1942-1944年間,它們推出了許多有趣的設計:其中一種是NKL-34,它配備了摩托車的小型發動機;而另一種是ASD-400,它可以被看成是一輛安裝雪橇的裝甲運兵車,尺寸是之前其它車輛的兩倍。另外,在更早的時候,蘇聯人還開發了一種「雪地摩托坦克」,但因為造價高昂,它們最終未能批量生產。

02SS型重型雪地摩托,它的武器可以與坦克匹敵

在二戰期間,蘇聯軍隊裝備了超過3000輛雪地摩托車。雖然在數量上它們不足以和T-34坦克或是制式卡車相提並論,但其影響力卻相當可觀。在二戰爆發前,德國軍隊曾開發過類似的產品,但由於對冬季作戰的忽視,這些產品從未跳出過原型。在東線遭遇的慘重損失,令他們最終如夢方醒:於是,一旦繳獲了這種裝備,它們便立刻會為其塗上鐵十字標誌、並投入前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但雪地車輛仍在繼續服役——但它們的角色早已不再是戰車,而是為內陸居民造福的工具。每到大雪降臨、河川封凍,這些車輛的身影都會出現在西伯利亞內陸,在它們運輸的貨物中包括了罕見的藥物,從而挽救了許多邊區病人的生命。

戰後蘇聯使用的雪地客車

同樣,二戰也充當了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後,世界上再也沒有爆發過如此大規模的冬季作戰,但同時,對雪地車輛的需求依然存在。

與二戰時期的雪地摩托相比,新車輛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種龐大無比,堪稱重工業的奇蹟。而它們的誕生又與冷戰有關:隨著鐵幕在歐洲徐徐落下,為監視蘇聯,北約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部建立了軍事基地和雷達站:在這些軍用設施的所在地,一年中有8-9個月都在零度以下,至於道路更無從談起。

這種需求吸引了一家機械公司——萊圖爾諾(LeTourneau),在二戰期間,他們為盟軍供應了超過70%的工程設備。為迎合日漸擴大的木材市場,萊圖爾諾在戰後設計了一種「陸地列車」:它的每個輪胎都有兩層樓的高度,即使是再崎嶇的丘陵地帶,「陸地列車」都可以如履平地。

然而,這種車輛真正派上用場地方卻不是叢林,而是北極雪原。早在1955年,萊圖爾諾便與美國軍方進行了合作,用這些車輛參與北極地區軍事基地的建設。憑藉強大的運載能力,這些「陸地列車」一共運輸了多達150噸的貨物。

萊圖爾諾「陸地列車」的強大表現,給美國陸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決定委託他們建造一種更專業的運輸工具:該車輛後來被稱為YS-1 Army Sno-Train,或者說LCC-1,它的馬力比原版大40%,於1956年誕生,單次最大裝載量為45噸。一完工,它就被投入到格陵蘭島上,用於為軍事基地提供物資——它一直服務到1962年。

在沙漠中進行實驗的「陸地列車」

這些成功也鼓舞了萊圖爾諾,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內心只有一個願望:推出「陸地列車」的終極版。這個產品被稱為TC-497,從各個角度說,它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怪物,它安裝了4台1170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可以為54部車輪提供強勁的動力,並能讓整個車輛攜帶超過150噸貨物。

在1962年的測試中,TC-497表現良好。但萊圖爾諾並不知道,他的發明已沒有未來可言。這一年,西科斯基公司推出了大型貨運直升機,令陸地列車完全過時:後者一天即可完成一個來回,另外,直升機的成本相對更為低廉。

TC-497:陸地列車的終極版

但直升機的出現,並沒有讓雪地載具完全退場——這和經濟和技術層面的考慮不無關係:短時間內,直升機依然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它們無法替代巡邏隊,監視每一處地形惡劣的地段;另外,雪地車輛本身也在進化,它們更為靈巧、更適應複雜環境,直到今天仍在軍隊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1970年代後,各國軍隊出現了一種新的車輛,它們在接下來的30多年裡代表了雪地車輛的發展方向。這些車輛可以被看做是縮小版的「陸地列車」,只是它們的行走機構從巨大的輪胎換成了橡膠履帶。除了在零下40度的嚴寒地帶運輸軍事物資之外,這些車輛還可以涉水前進,並且深入山區拯救受困人員——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瑞典陸軍一直它們最忠實的用戶。

它們的代表是M973「小型單位支援車」,以及瑞典的BvS 10多地形運載車。這些車輛雖然數量有限,但卻經歷過戰火洗禮,期間,它們曾被北約軍隊被派往中東和北非,儘管當地幾乎從來不會下雪,但在穿越群山和沙漠時,它們表現出的越野能力卻和在北極一樣優秀。

強大的動力系統給予了這些車輛升級的空間。在特殊情況下,它們可以加裝反應裝甲和自動武器站,足以對抗武裝分子的襲擊;一些前線技術人員甚至更進一步,為其加裝了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換言之,它們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運輸工具,還是一種可以信賴的戰車。

M973 「小型單位支援車」

雪地摩托車也經歷了革命。在1960年代前後,它們基本進化成了遊戲和大片中呈現的樣子。它有一個流線型的車頭:前半部分是雪橇,後半部分是履帶,它的轉彎就像是坦克一樣,主要通過履帶差速實現。

《絕地求生》中的雪地摩托,這類車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具體原型主要參考了polaris和龐巴迪等公司的產品

雪地摩托車很快引起了軍方的注意。對加拿大、俄羅斯以及北歐國家的邊境衛隊來說,它們是一種理想的代步工具。與沉重的履帶式車輛相比,它們更為廉價和靈活,同時,這些摩托車本身的性能也可圈可點——可以攜帶超過150千克的貨物行駛上百公里。

1980年代,雪地摩托重新出現在軍隊中,到今天,它們的作用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變得愈發不可或缺。今天,在俄軍北極地區組建的機動部隊中,它們扮演著比裝甲運輸車還重要的角色;同樣,美軍和加拿大軍隊部署在高寒地帶的單位,也經常展開雪地摩托車的駕駛訓練。

今天,雪地摩托也出現在了各國軍隊的武庫中

但它們真正大放異彩的地方是電影和遊戲。在這裡,雪地摩托成了一種男人征服自然的符號,比如電影《007》系列,但凡雪地場景,其中總少不了主角和一群敵人駕駛著他們追逐的橋段。其中一個最近的例子是《絕地求生》中維寒迪(Vikendi)。作為該地圖的獨有載具,雪地摩托是玩家在惡劣環境中的最好幫手,在冰面和積雪地帶,它速度極快,能賦予玩家明顯的優勢;駕駛著它們,你還能體會到一種自由馳騁的豪情,這一切和維寒迪的壯闊風光結合在一起,無疑成了《絕地求生》新版中最大的特色。

雪地摩托的出現只是這次更新的一部分,腳印追蹤系統和回放編輯器等新元素,同樣將從戰術和社交角度給玩家帶來更多的歡樂。作為「吃雞」的開創者,《絕地求生》仍在不斷改變自己和遊戲界。

《絕地求生》新版的雪地車,它讓你體驗不一樣的「吃雞」

結語

在可以想見的未來,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冰川不斷萎縮, 極地開始變暖,這意味著,當地將更容易開展軍事行動。另外,考慮當地數量巨大的自然資源,衝突的風險也將進一步加劇。近些年,許多政治力量,特別是北約和俄羅斯,開始有針對性地採購裝備、修建軍事設施,以往人跡罕至的地帶,很可能將成為高科技戰爭的舞台——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當軍人們在北極兵戎相見時,雪地車都將成為他們的最好助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最糟糕的25個密碼
密歇根的大學決定用冰球反擊校園槍手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