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細柳營外,周亞夫攔住漢文帝後,下場如何?

細柳營外,周亞夫攔住漢文帝後,下場如何?

語文課本上曾有一篇課文《周亞夫軍細柳》,說的是漢文帝時期的將軍周亞夫治軍有方,漢文帝前來軍營視察,結果士兵把皇帝的聖駕擋在軍門之外,周亞夫自己親自出來拜見漢文帝時,並不卸甲,也不跪拜,而是用軍禮拜見。《史記》中稱,漢文帝高度評價了周亞夫的這種治軍手段,司馬遷也高度評價了周亞夫,並且認為正是周亞夫的嚴格治軍---軍中但聞有將軍之令,不奉天子之詔---最終讓匈奴望而卻步。

孫武所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有這樣軍隊才能有更大的戰鬥力。

要知道,在古代如果沒有皇帝的允許,敢於披甲見駕,會給皇帝造成極大的壓力。秦始皇時期開始延續的習慣是:由於荊軻行刺等原因,任何人求見皇帝都需要經過層層盤查,並且要距離皇帝一定距離,解劍卸甲相見,披甲帶劍會讓天子產生不安。我們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時,年羹堯見雍正不卸甲,雍正皇帝正面時也感到了恐懼,回宮之後就虐待年妃,不久之後就殺了年羹堯。

這樣看起來漢文帝劉恆要比他的父親劉邦寬容大度了很多,確實是一位大度的君王。其實縱觀歷史,如果事情到此為止,恐怕也算是罕見了,翻遍封建社會歷史,見龍不卸甲,實際上未有善終者。

《史記》中太史公偶爾的一些偏見其實會出現一些自相矛盾,這表明他必然掩埋一些事實。簡單地說,周亞夫治軍的這一套沒有沒有多少技術難度,漢文帝雖然說他此前去過的「霸上、棘門」的治軍不及周亞夫,但是為什麼這兩處都沒有模仿周亞夫?

周亞夫何許人也,其父周勃,乃劉邦開漢之猛將,與陳平共同平息諸呂,扶植漢文帝之後又與陳平分拜左右丞相,乃有從龍之功。這就是類似於尉遲恭跟著李世民搞了場玄武門,只要沒有大過錯,皇帝一般都能忍。

所以說,所謂的「周亞夫軍細柳」是有著先天原因的,對於別的將軍來說「周亞夫的成功不能複製」。古代君王的威嚴哪裡是那麼容易冒犯的,就算是號稱以人為鏡的李世民,最後也怒掘魏徵墓。

這位將皇帝擋在軍營之外的將軍,又被皇帝稱讚之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呢?

事實上,大臣如果簡單的把皇帝的稱讚如果當真,這個人離死不遠了也就。到了漢景帝的時候,周亞夫的脾氣越來越大,漢景帝非常擔心,曾表示: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幼主。

後來有人在周亞夫家裡找到了500副用來辦喪事用的鎧甲,有人趁機誣陷他謀反,審問他時,他脾氣仍然很大。廷尉問他,你要鎧甲不是要謀反吧。周亞夫回答,都是喪葬用的,怎麼謀反。廷尉說,恐怕死了到地下也要謀反吧。

周亞夫感覺受到了屈辱,非常生氣,就絕食而死。

事實上,周亞夫也是比較幸運的,如果他活到了更加刻薄的漢武帝時期,那他的命運將更加凄慘。司馬遷最瞧不起的武帝時期的將軍之一就是衛青,稱他「以和柔自媚於上」。衛青統兵時,手下一名偏將蘇建全軍覆沒隻身逃回,手下有人建議衛青殺他,有人建議衛青放他,結果衛青卻將這麼小的一件事也交給了漢武帝。

衛青其實也知道,這樣做非常不妥,還找了理由,說自己是天子親戚,不需要建立威信。後世對衛青的評價是: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即使是這樣,從不結黨,不立私威的衛青,還是因為統帥了大規模的軍隊而被漢武帝所排斥,漢武帝後期迅速提拔霍去病加以制衡,霍去病死後,本來重新啟用衛青很有機會徹底將匈奴消滅,但是漢武帝寧肯縱容匈奴也不用衛青。衛青死後,即使他的姐姐貴為皇后,也一門被滅。

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雖然自古以來被兵家所追捧,但事實上,兵將作為政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不可能稍有對君命的「不受」,像衛青那樣,司馬遷給了他個「媚上」的評價,結局卻依然令人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德戰爭焦灼時期,蘇軍坦克領先,為何被痛毆?
雍正皇帝為何猝死?他勵精圖治,卻有五大隱憂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