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餓死的和尚皇帝,其實文武兼備

被餓死的和尚皇帝,其實文武兼備

原標題:被餓死的和尚皇帝,其實文武兼備


「和尚」與「皇帝」兩個不同的身份在南朝梁國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身上奇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他是中國古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也曾勤政愛民,卻最終一心向佛,看破紅塵。他不是昏君,卻被叛軍活活餓死,落得個荒唐可嘆的結局。


文武兼備的梁武帝

南北朝時期,南朝第三個王朝「梁」的開國皇帝蕭衍(464~549),字叔達,南蘭陵中都里(今江蘇省常州市)人。蕭衍出生在南朝的「齊」國時期,相傳是漢代名相蕭何的後代;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


由於家庭背景優越,蕭衍的官運亨通,一路青雲直上,還被賜予了封地。與一些出身官宦世家的紈絝子弟不同,蕭衍具有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南齊建武二年(495),北魏孝文帝出兵數十萬攻打南齊,齊明帝蕭鸞派遣蕭衍等將領率兵迎擊。兩軍對陣義陽,因北魏的軍隊兵強馬壯,聲勢浩大,南齊的將領畏懼不前,沒人敢去迎戰。


此時,蕭衍卻主動請戰,願為先鋒。他帶領部隊趁夜色趕到距敵營僅有數里的山上遍插旗幟,虛張聲勢。等天一亮,北魏的軍隊看到滿山旗幟,以為中了埋伏,陣腳大亂;而南齊的軍隊見狀以為援兵已到,士氣大增,立即大舉進攻。蕭衍帶領軍隊從後方包抄敵軍,使得北魏軍隊腹背受敵,被殺得大敗而逃。



赫赫戰功讓蕭衍獨步朝中。齊明帝死後,其子蕭寶卷繼位,即歷史上著名的「東昏侯」。蕭寶卷荒淫無道,濫殺功臣,引得朝野不滿。蕭衍藉機起兵,推翻了蕭寶卷的統治,擁立齊明帝的另一個兒子蕭寶融為帝,即齊和帝。沒過幾年,蕭衍又逼和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為梁,蕭衍便是梁武帝。


蕭衍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才情出眾,博古通今。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機敏好學,天資聰慧,詩書畫藝樣樣精通,與同時代的沈約、謝、范雲等著名文人共稱「八友」。即使後來做了皇帝,蕭衍也常常手不釋卷,秉燭苦讀。他精通儒學,寫過《孔子正言》等儒學理論二百餘卷。臣子在學問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都會來請教他。蕭衍對史學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命人編修了600卷《通史》,打破傳統的編年體形式,另立新格。他寫詩撰文下筆成章,文采飛揚。他的書法兼通草書和隸書,莫不奇妙。他還是圍棋高手,棋藝超群。更奇的是,甚至連佔卜算卦他也很在行……如此文武兼備、多才多藝的一位帝王,本該成為一代明君,然而,梁武帝卻做出了「愛江山更愛佛門」的選擇。


愛江山更愛佛門


梁武帝執政之初,勤政愛民,孜孜不倦。他常常通宵達旦地批閱奏章,到了冬天,夜晚秉燭辦公,手都被凍裂了。他還大力提拔清正廉明的官員,善於納諫,時常關心百姓的疾苦……梁武帝的生活節儉也是出了名的:每天只吃一頓飯,飯菜沒有大魚大肉,只是一些粗糧和蔬菜而已;政事繁忙的時候,他只是順口喝些稀飯充饑。他常年穿粗布做的衣服,一頂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蓋兩年。梁武帝50歲以後便斷絕了房事,他的妃子們也都衣飾簡樸,不尚奢華。他不喝酒,不好樂舞,不到慶典絕不放鬆娛樂。他注重威儀,衣冠不整絕不見人,甚至盛夏也不袒胸露背。他待人接物謙恭得體,哪怕是見卑微的人,也會如同接待貴賓一般鄭重。



在如此出色的皇帝的統治下,南梁的社會風貌有了很大的好轉,經濟得到了恢復,社會秩序逐漸安定下來,人民的生活日漸富足。也是在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的帶動下,社會上開始崇尚文化,開創了自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文化局面。


長此發展下去,梁武帝一定會成為後世人眼中的「聖主」。但是後來,他卻成為了歷史上一位「和尚皇帝」。


也許是因為梁武帝太富有才情,也許是因為他的內心感情世界太過豐富,他對很多事情格外敏感,也格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自漢代以來,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廣為發展,百姓借信教以求苦中作樂,皇室中也有不少人信奉佛教。而梁武帝不知何時迷戀上了佛教,並一發不可收拾。

梁武帝並不像很多尊佛的皇帝一樣是表面造勢,他是真心地信奉,虔誠地皈依。他大量閱讀和研究佛經,親自註解佛經,闡述經義。《南史·梁武帝紀》中記載,他「制《涅》、《大品》、《凈名》、《三慧》諸經義計數百卷」。梁武帝以其聰明才智,很快掌握和參透了很多佛學的精義,於是還開壇設場講解佛法,吸引了眾多的高僧和信徒。


在佛學裡越陷越深的梁武帝不惜斥巨資在全國範圍內大建寺廟,甚至在自己的宮殿中也設立佛堂,日夜供奉。他還令自己的子女以及文武百官信奉佛教。一時間,全國上下香火鼎盛。


梁大通元年(527),梁武帝來到同泰寺禮佛。


一心皈依的他竟然臨時決定「捨身」出家。這可急壞了滿朝的大臣,於是大家一起來到同泰寺,死說活說才把皇帝勸了回來。誰想回宮的梁武帝覺得這樣還俗不合佛法,又再次「捨身」出了家。

無可奈何之下,大臣們只得給佛寺捐巨款,為皇帝「奉贖」。


據記載,梁武帝幾次出家還俗,花費高達四萬萬錢。這筆巨資掏空了國家的財政,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整日沉浸在佛學世界的梁武帝再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處理政務了。在他統治後期,朝政荒廢,綱紀鬆弛,奸臣並起,國力衰落。終於,在叛臣引發的「侯景之亂」中,荒唐的梁武帝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被餓死的「和尚皇帝」


梁武帝一心禮佛,自然對國家的隱患疏於防範。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東魏的大將侯景率部投降。侯景其人,陰險狡詐,為人兇悍,毫無信義可言,早在東魏之時就作亂一方。面對這等人的投靠,朝中很多大臣力諫拒絕。但以「慈悲為懷」的梁武帝並不介意,還給侯景加官晉爵。


侯景降梁後沒多久就暴露了本性,率部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反叛。由於沒有做防範,南梁的軍隊屢戰屢敗,城池接連被攻破。太清三年(549),梁的首都建康(今南京)被叛軍攻克。侯景帶著兵士闖入宮中,見到了此時已「看破紅塵,心靜如水」的梁武帝。


梁武帝從容地問侯景:「你從軍這麼久,不累嗎?」侯景沒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神色自若,氣定神閑,著實被梁武帝的「出世」氣質震撼了,嚇得汗流浹背。梁武帝又問:「你是哪裡人,敢跑到這裡來?」兇殘成性的侯景竟然嚇得說不出話。等退出宮後,侯景對旁邊的人說:「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從來都是意氣安穩,沒有一絲懼怕。今天見到蕭公,令人震畏,這難道是天威不可侵犯嗎?我不敢再見他了。」梁武帝的「天威」震懾住了叛亂的侯景,卻改變不了被敵人俘獲的命運。侯景並沒有打算親手殺了梁武帝,而是將他軟禁在宮中,斷絕了正常的衣食供給。然而就在這種危難的環境下,梁武帝仍然「痴心不改」,每日齋戒不廢。哪怕病重得不能進食,也要像往常一樣洗漱膜拜。


就這樣,沒過多久,在飢餓、憂憤和病魔的多重摺磨下,86歲的「和尚皇帝」閉眼西去,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傳奇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為官兩朝,這個外國人晚年為何被判凌遲?
民國「紅顏特工」任黛黛慘死之謎

TAG:今古傳奇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