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史記·趙世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晉景公三年,因為晉靈公之難,司寇屠岸賈想消滅趙氏。因此他向眾人公開宣告:「趙盾雖然沒參與弒君,但卻是罪魁禍首。以臣弒君,其子孫卻還在朝中做官,那如何來懲罰他的罪行?請誅滅其族!」韓厥前往阻止,但屠岸賈仗著晉景公撐腰,根本就不聽。隨後,屠岸賈就行動起來,率領屬下攻打下宮,將趙盾之子趙朔、兄弟趙同、趙括、趙嬰齊全部殺死,趙氏從此被滅族。其後,趙朔之妻生下了趙武,在公孫杵臼和程嬰救助之下,得以逃過一劫。十五年後,趙武長大成人,在韓厥舉薦之下,繼承了祖業,替父親報仇,殺死了屠岸賈。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史記》中的「趙氏孤兒」故事,感人至深,在後世流傳了兩千多年。然而,這一故事的漏洞之處甚多,極有可能就是東周時期渲染出的一個傳說,並非史實。

《史記》記載趙氏被滅族的下宮之役是發生在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但《左傳》記載應該是在晉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83年;《史記》中記載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都下宮之役中被殺,但《左傳》記載趙嬰齊在公元前586年就被趙氏族人放逐到了齊國;《史記》中記載趙武在下宮之役當年剛出生,《左傳》中卻說趙武在當時雖未成年,但卻已出生,還繼承了趙氏家族之田……。

以記載的完備性與合理性而言,顯然《左傳》更加可信。《史記》的「趙氏孤兒」故事,也許不過是子虛烏有的小說演繹。

晉國趙氏幾乎被滅族,這不是區區一個晉國司寇就能擅自做主決定。導致趙氏被滅族的原因和背景,要遠比《史記》記載複雜得多。

趙氏被滅族的根源,要從趙盾專政說起。



公元前621年的董之蒐上,晉襄公正式任命趙盾為晉國中軍主帥。從此,趙盾成為晉國正卿,登上了晉國政治舞台的中心。董之蒐數月後,晉襄公就突然去世。晉襄公太子晉靈公尚在襁褓之中、無法施政,陰差陽錯之下,造成了趙盾權力一家獨大,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專政時期。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趙盾二十年的專政生涯中,不斷提拔重用自己親信,執政不公,致使晉國政壇內鬥不斷:狐射姑在與趙盾的內鬥中失敗,被迫逃亡狄國;先蔑、士會因為趙盾失信,被迫逃亡秦國;箕鄭父、先都、梁益耳、士縠等人,因為不滿趙盾的人事任命,殺死了先克,隨後又全部被殺;胥甲因為在河曲之役中不聽令,被趙盾放逐至衛國,而同樣違令的趙盾堂兄弟趙穿卻安然無恙……。

總而言之,趙盾的專政,已經遭到晉國其他許多氏族的高度不滿。

隨著晉靈公長大成人,他對於趙盾專權也極為痛恨,數次暗算趙盾,卻都未能成功。在逃脫晉靈公暗算之後,趙盾便馬上發起了反攻:指使堂兄弟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

隨後,趙盾改立晉文公之子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晉成公。

晉成公回國後,為了拉攏晉國卿族,立刻實施了一項後患無窮的新政——在晉國恢復「公族」、「餘子」、「公行」之官:晉國卿士的嫡子做「公族」,其餘嫡母之子做「餘子」,庶子作「公行」。晉國卿士,從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得知這項新政後,趙盾立刻推薦同父異母之弟趙括作了「公族」,而自己則作為「餘子」,統領旄車之族。晉成公這一新政,頓時讓趙氏家族的勢力愈發壯大起來了。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然而,壯大之後的趙氏家族,對於晉國卻並不是什麼好事。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兵伐鄭,引發了晉、楚之間的第二次爭霸決戰。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為應對咄咄逼人的楚莊王,晉國三軍全部出動:中軍主帥是荀林父,中軍佐為先縠,中軍大夫為趙括、趙嬰齊;上軍主將是士會,上軍佐為郤克,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下軍主將是趙盾之子趙朔,下軍佐是欒書,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趙盾從小撫養成人的韓厥為司馬。對晉國而言,這次晉、楚爭霸已是精英盡出。

晉軍這一主將陣容中,趙氏家族中的趙括、趙同、趙嬰齊、趙朔全部在列,再加上與趙氏關係密切的韓厥等人,已佔據三分之一以上的主要職位了。

可是,以先縠為首的功臣之後集團不聽荀林父號令,甚至還暗地裡與荀林父對著干,最終導致了邲之戰的大敗!

趙氏家族中的趙括、趙同、趙旃(趙穿之子)等人,在邲之戰過程中,不斷地推波助瀾,致使晉軍號令不一的情況更加惡化。因此,雖然戰後晉國公室把邲之戰失利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先縠,並將他殺了謝罪,但是趙氏集團的巨大威脅卻被晉國公室給記住了。

公元前594年,晉國戰勝赤狄,滅了潞氏國,晉景公特派趙同前往周王室獻俘。趙同到達成周之後,態度卻甚為不恭敬。周王之子劉康公氣得當場就預言:「十年之內,趙同必有大難,老天已經把他魂魄奪走了!」

魂魄之說,當然是無稽之談。但趙氏族人在晉國國內驕橫跋扈已成習慣,到周王室仍然改不掉這一毛病,被人暗地裡吐槽也就極為正常了。

然而,此後數年,趙氏家族之人似乎就低調了很多,鮮少再有出格之事。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也許這是因為趙朔不幸去世,趙氏家族失去了一大重要支柱,難以再參與到晉國政治生活中去了。

直到鞍之戰後,晉景公為表彰功臣,把晉國軍隊擴張至六軍,趙氏家族的趙括、趙旃都被提拔為晉卿,趙氏家族才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就在這時,趙氏家族內部突然鬧出了一個大丑聞。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趙衰跟隨晉文公流亡到狄國之時,狄人送給晉文公兩位嗇咎如女子:晉文公自己娶了季隗為妻,而把叔隗賜給了趙衰。在這十二年中,趙盾出生了。海外流亡十九年,晉文公回到了晉國,鑒於趙衰功勞甚大,又將公室之女嫁給趙衰。趙姬與趙衰又生下了趙同、趙括和趙嬰齊。因此,趙盾與趙括、趙同、趙嬰齊雖然都是趙衰之子,年齡上卻幾乎是差了一代人。趙盾之子趙朔,年齡才與趙括、趙同、趙嬰齊三兄弟相仿。

趙朔之妻是趙莊姬,為晉成公之女。邲之戰後數年,趙朔就去世,趙莊姬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時間一長,趙莊姬未免寂寞難耐。由於趙家幾位叔叔常來常往,趙莊姬慢慢就與小叔叔趙嬰齊勾搭成奸,有了私情。

不幸的是,兩人通姦之事很快被趙氏家族之長趙括、趙同知曉了。公元前586年,為挽回家族名聲,趙同與趙括二人決定將趙嬰齊放逐到齊國去。趙嬰齊深知大事不妙,抱著僥倖的心理向兩位兄長求饒:「因為有我在,所以欒氏才無法加禍於我們。我如果流亡了,恐怕二位兄長就有麻煩了吧?人都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放過我又有什麼危害?」

邲之戰中,趙嬰齊是趙氏家族之人表現最為突出的:他預感到晉軍將會大敗,所以提前在黃河邊預備好舟船,使得他的部屬得以先行渡過了黃河。比起趙同、趙括、趙旃等人只會好勇鬥狠、製造混亂,趙嬰齊的才幹,要超越兩位兄長太多。正因為如此,趙嬰齊也成了趙氏家族中,唯一能與時任晉國正卿欒書相抗衡的人。欒書出身於晉國十一家舊氏族,不屬於趙氏集團,早就對趙氏家族心懷不滿。自從趙朔去世後,趙氏家族能安然渡過這麼多年,看來趙嬰齊出力不少。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趙同和趙括這樣的粗人,顯然無法考慮長遠,只慮及趙嬰齊有辱家風。因此,不管趙嬰齊如何哀求,二人仍然將他趕到到齊國去了。對趙嬰齊而言,這實際上是福不是禍。



趙嬰齊被趕跑之後,趙氏家族又平平安安地過了兩年。

然而,該來的遲早要來。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因為痛恨趙氏兄弟拆散了自己和趙嬰齊,公元前683年,惱羞成怒的趙莊姬向兄弟晉景公誣告趙同、趙括造反。早就對趙氏家族懷恨多年的欒氏和郤氏,紛紛跳出來證明趙氏兄弟的罪行。趙盾專政,多黨同伐異,還殺死了晉靈公;邲之戰時,趙氏家族大多驕橫跋扈。趙氏家族的異常龐大,讓晉景公對此深信不疑。6月,晉景公派軍前往討伐趙氏,發起下宮之役,殺死了趙同和趙括!

趙氏被滅族後,趙氏之田也被晉景公沒收,轉而賞給了大夫祁奚。

這場晉國內亂中,趙莊姬告發的只是趙同和趙括,因此下宮之役中所涉及也只是趙同、趙括族人。此時,趙朔早已去世,他兒子趙武因為母親是趙莊姬,就跟隨趙莊姬生活在晉國宮中,並未受到牽連。甚至趙氏家族中的另一分支,趙穿之族也沒有被涉及,其後裔趙午、趙稷後世還能「食邑」邯鄲。

眼見趙氏家族遭此大劫,被趙盾從小養大的韓厥終於看不下去了,便向晉景公進諫道:「趙衰的功勞,趙盾的忠心,如果他們都無後於晉國,那麼恐怕為善之人從此就要害怕了!」晉景公聽了後,醒悟過來,便下令趙武為趙氏之後,把趙氏之田又賞還給了趙武。

趙氏孤兒悲劇,根源在於趙盾二十年專政,但史實卻在《左傳》!

兩年後,晉景公夢見趙氏之祖前來索命,不久後就「不食新麥而亡」。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是因為晉景公知道趙氏被滅族是場冤案,心中有愧,才會產生這樣的噩夢吧!



因此,回顧趙氏之難的根源,正是趙盾二十年專政導致了趙氏家族樹大招風,不但為晉國其他氏族忌恨,也被晉國公室所猜疑。趙氏之後,晉國郤氏緊接著被滅族,可見趙氏家族慘案,本質上是晉國卿族與公室之間矛盾逐漸激化的結果。任何一個家族過於強大,遲早都會遭致晉國公室的猜疑:趙盾長期專政,已經註定趙氏家族會有這樣的命運。

在晉國,這樣的鬥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所以說,「趙氏孤兒」的史實,就在《左傳》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