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憑藉一部在國內外斬獲大獎的《路邊野餐》,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導演

畢贛

,如今已經成為

最受關注的華語新人導演之一

。《地球最後的夜晚》作為畢贛的第二部作品,固然會備受期待,更何況還有

湯唯主演、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以及3D長鏡頭

等的加持。電影天堂有幸受邀提前觀看了這部電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窺探一下這部電影的魅力。

畢贛曾經問過一位學苗語的朋友,如何來形容一個隱藏秘密的地方,對方答:盪麥。

他心生歡喜、信以為然。即便事後證實並非如此,他也因未想出更好的詞替代而作罷。對這兩個富有詩意的字的喜歡,可能遠遠超出了畢贛對真相探究的好奇心。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將搭上這趟去往盪麥的列車,和畢贛一起做夢、追夢、圓夢,永不停歇。

《地球最後的夜晚》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凱里出發,救贖愛情

嚴格意義上講,每個人的故鄉都特別,不論是被人烙在心裡的,還是長在夢裡的。在戛納斬獲盛譽的畢贛,與故鄉凱里的情緣更不必說。

這座別名「苗嶺明珠」的小城,橫亘在雲貴高原向中部丘陵的過渡地段,總面積不過1556 平方千米,溫和濕潤的亞熱帶季風常年從這裡穿行而過。在畢贛的鏡頭裡,這裡的山川、河流、樹木、青草都自帶文藝氣質。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故事同樣發生在凱里。電影剛開場就提出一個浪漫的問題:你相不相信書里的愛情故事,只要念扉頁上的咒語,愛人的房子就會旋轉起來。信或不信都能自圓其說,但旋轉的房子頃刻撩人心弦。

如此詩意的開始,為黃覺和湯唯的出場做好了極美的鋪墊。時光倒回到2000年,在一條滲水的山洞裡,羅紘武(黃覺飾)開一輛破車追著萬綺雯(湯唯飾),她身著墨綠長裙,黑髮如瀑、回眸百媚,「嗖」的一下從小水溝的這頭跳到那頭,忽然又在遠處喊著「我能在夏天找到野柚子」。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正是這樣的「野勁兒」引著羅紘武的破車走走停停。隨後,他們在漏水的房子里、廢舊的大橋下等等一切可以幽會的地方,傾訴衷腸、互相安慰,商量著逃離萬綺雯黑幫男友的計劃。她甚至提出,想讓羅紘武在電影院和兇手一起開槍,然後兩人遠走高飛。

如此危險孤絕、不顧一切的樣子,讓萬綺雯成為羅紘武心中的一根刺,不時便被扎得生疼。在有限的記憶里,他甚至時常懷疑自己,那些關於她的零散記憶是真是假?所以,並不難理解,萬綺雯突然消失之後,羅紘武發了瘋一樣的尋尋覓覓。即使從她早年獄友處了解到萬綺雯偷竊、詐騙的種種前科,他還是瘋狂的想要找回那個滿身傷痕、曾經一心想和他一起「跑了」的女人。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某種意義上,萬綺雯即是盪麥的化身,是每個人心底殘存的永不熄滅的追求自由的火苗,關於她的一切可能永遠無法與外人道。但也許,她是人們已經遺忘的那種不顧一切、勇敢堅強。而導演畢贛,堅持在他的電影里,用老舊的火車、廢棄的時鐘、漏水的房子和一把手槍,一一道出了所有。

60分鐘一鏡到底的夢

除卻浪漫愛情,《地球最後的夜晚》作為一部作者電影,最引人注目、也值得被計入世界電影史的部分,從影片第70分鐘後開始。羅紘武到一處面臨拆遷的歌舞廳去找萬綺雯。舞廳最後一夜的盛會尚未開始之前,羅紘武溜進一家破舊的電影院,繼續漫長的等待。而後,影片片名如電光火石般從天而降,屬於畢贛的3D世界由此打開。

在這個現實和夢境並置的時空里,羅紘武乘坐搖晃的礦車層層下降,在礦洞里遇到少年好友白貓,並和他一起打一場兵乓球,羅紘武對於旋轉球的熟練掌握,讓少年羨慕不已,並以此獲得少年的信任,答應可以帶他離開。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跟隨纜車下山後,羅紘武被撞球廳里單純美好的凱珍吸引。這次他同樣用「你和我一個朋友很像」來搭訕。在撞球桌上,羅紘武小心試探,希望眼前的凱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愛人。他小心翼翼,生怕下一秒眼前的她又會突然消失不見。

鏡頭在撞球桌四周環繞,記錄這讓人無限遐想的一幕。隨後,無人機將鏡頭拉向高空,在3D作用下,極強的沉浸感將重逢的故事渲染的更加真實、生動。而由無人機升降帶來的下降、漂浮,讓人如痴如醉,彷彿在和黃覺和湯唯一起做夢。

鏡頭繼續在苗嶺的階梯間穿行。紅髮女人同樣出現在夢境里。她高舉火把逼迫愛人帶她「亡命天涯」,苦苦不得……最終,羅紘武掏出手槍逼迫,紅髮女人終於贏得和愛人遠走高飛的機會。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電影結尾處,黃覺和湯唯終於在那個破舊不堪卻擁有魔力的房間里,念出咒語、旋轉入雲……鏡頭從房間切入舞台幕後的化妝鏡前,那支燃燒著的仙女棒依舊火光四射。這或許便是導演畢贛想要表達的,來到盪麥小鎮才會發生的浪漫奇蹟。

除了長鏡頭本身帶來的強烈的沉浸式體驗外,林強和許志遠的配樂也讓影片夢境的邏輯顯得更加迷人。那種適時迸發的樂符如囈語呢喃,讓一切都變得真實、可信。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實際上,畢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里,再次豐富了3D電影的語言和技法,電動車、過河纜車和飛翔等等,都變得異常合情合理,觀眾跟著長鏡頭一起飛檐走壁、貼水漂移,時不時還飛進磅礴大雨里。

運用光與影的獨特語言,畢贛實現了時間、空間、精神、外在、內在等多種元素的混合統一。他非常清楚每一元素的配比,最終精心調試出一杯只屬於畢贛的、口感醇厚的威士忌。在華語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從未有過一次如此高完成度、沉浸式的夢境。而一覺醒來,依舊讓人回味無窮。

冒險找到對接大眾的新入口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戛納的「一種關注」單元首映後,曾獲得全場起立鼓掌3分鐘的待遇。《Indiewire》也曾評價道,「它將魔法般的技術與高超的藝術在超現實的背景下結合起來,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達到了一個新的電影層面,像是王家衛和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出人意料的愛情之子。」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語片,終於等到了!

無可否認的是,影片的破敗美學基因,欲說還休的憂愁和獨特的置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王家衛的電影;緩慢的鏡頭運動軌跡和豐富的景深構造,又像是在致敬侯孝賢;隨火車轟隆聲一起震蕩、掉落的玻璃水杯,更像是畢贛一貫喜愛的塔可夫斯基的手法。

但除此之外,畢贛無處不在的創新嘗試也暗示著他想要打破常規,尋找一種更為獨特、豐富的電影語言。而畢贛的藝術個性,顯然已經將他渡到了彼岸。

少年時期,將塔可夫斯基的畫像貼到床頭的畢贛可能不會想到,他對於電影和美學的獨特看法,讓他在29歲這一年改變世界電影史,甚至為華語電影中的作者電影找到一個新的出路,並逐漸找到了對接大眾的新入口。

《地球最後的夜晚》將在12月31日上映,在2018年最後的夜晚,一年8760個小時中的最後兩小時,希望大家可以託付給這部電影,去電影院和黃覺、湯唯一起做一場夢,也和自己說聲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