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如果有人問:如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也許有人會說:「不就寫快點嘛?」「重新臨行書帖就可以了!」這些觀點都是不科學的,相對片面。今天我就此和大家聊聊:如何較為科學地將楷書過渡到行書。

進入正題前,思友們要明白一個概念:楷書和行書無先後關係,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學術體系,擁有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書法基礎,所以本文所講的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思路,當然不只是速度的關係,這裡面包含了楷書和行書體系間微妙的基本功、筆法架構、布局和行氣等系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8點思路。

先看個例子,我們知道,現在在歐楷方面有成就的只有天津田氏兄弟,雖然田氏兄弟的楷書對真正的歐楷作了些許改造,相比真正的歐楷還差的很遠,但不能不說,就當世來說,田氏兄弟的楷書無疑是最好的。咱就拿田蘊章的楷書來說,我們對比他的行書和楷書是怎麼樣的?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田蘊章的楷書,非常成熟,我們不多評論。但是落款處的行書,雖然寫的很「漂亮」、「秀氣」,但是,依然能看出楷書的筆法痕迹。這就說明,但一個人書法特點完全固定成型了的時候,想要變換是困難和存在瓶頸的。抑或說,田老師的行書,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蛻變。

那麼,如何相對「科學地」將楷書轉換到行書?基本原則是大道理,從宏觀上指導人們的思維和實踐,具體方法是明細要求,從微觀上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書法實踐不能光講大道理,要有具體要求來規範操作過程。「變」是楷書向行書轉化的關鍵。下面用實例來做印證說明。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1、用筆:變中鋒行筆為諸鋒兼用

「中鋒行筆」千古不易,楷書尤其講究這一點,這也是古代書法大家用筆經驗的總結,今人可遵照執行。但在行書的書寫中,由於寫意抒情的需要往往兼用多種筆法,使得筆下的線條變化無窮而生出許多情趣來。用中鋒能獲得豐滿圓實的、具有立體感的線條,就像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那樣,力透紙背、墨如漏痕。側鋒也是書寫時常常用到的,清人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正鋒取勁,側鋒取妍。王羲之《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由此可見,根據需要時而用側鋒書寫,也能獲得《蘭亭序》那樣的頓挫生姿、妍美無比的效果。除了運用中鋒和側鋒以外,行書書寫有時還可根據需要偶爾使用偏鋒,以求得異樣的效果。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2、運筆:變緩書慢寫為快慢兩可

相比較而言,行與楷的顯著不同就是書寫時行書運筆的速度快於楷書。就這麼一快,使得行書表現出諸多風姿來。當然,從實用角度看,不快不足以提高速度,不足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藝術角度看,書寫速度加快使得線條變化多姿,粗細、曲直、枯濕、燥潤、濃淡、虛實都得以表現,令人看來有豐富多彩、心曠神怡的感覺。假如把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帖》展現在我們面前,無人不為米芾疾如劍舞、慢若閑步的疾緩有度所痴迷:該詩帖起首幾行書寫速度不緊不慢,可見書者心緒尚處平和之態,到了「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一曳如風車,叫啖如臨戰。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這一節,則明顯看出米芾的心緒起了波瀾,書寫的速度較前面要快,但注意到了快慢結合,「戰」字左半濃墨慢寫顯得穩實沉著,右半隨情緒波動快寫,起承轉合自然顯露,飛白和枯筆與左半的穩實沉著形成鮮明對比;「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兩句前六字行筆略慢,後四字書寫速度明顯加快,頗有抑揚頓挫、波動起伏之感。

行書的快寫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內容情節、根據書者寫意抒情的需要靠臨場發揮來表現,該慢則慢,當快則快,快慢結合。當然,快寫自不待言,即使是慢寫也比楷書要快許多。

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點字帖 的精彩文章:

從東漢書法佳作中看古代書法的力
古人也常寫錯字,切莫盲目崇拜

TAG:墨點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