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看點對美國精英學校有一定了解的家長會知道,除了成績,招生官看重的另一項素養就是「運動」。在他們看來,熱愛運動的孩子有足夠的熱情和毅力去完成一件事。這一點,在澳大利亞也是如此,下文中澳洲中文學校校長Jessica就像我們介紹澳洲學校及家長對孩子的運動要求,可以說運動讓他們真實的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

文丨Jessica 編輯丨李臻

在澳洲做老師時間越久,接觸過的家庭越多,我就越能清楚地看到孩子生活中真正的主角並非學習(課本知識)。

對於優秀的孩子尤其是精英階層來說,掌握學校要求的讀寫技能簡直不值一提,家長真正下功夫培養的是孩子在課堂外的各種興趣特長,而在這其中,穩穩佔據中心位置的就是:

運動

作為在應試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在教學初期對這種現象非常難以理解,又不是打算讓孩子當運動員,為什麼要在這上面花費這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呢?

可是幾年過去,我漸漸明白了為什麼「會動」在澳洲人的眼裡這麼重要,並且也開始從善如流,努力地讓自己動起來。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從出生就學著「動」的孩子

澳洲人對於運動的培養絕對是從娃娃抓起。我時常在想,澳洲家長眼中的人生起跑線大概就是是運動場上那根真實的起跑線-「我家的孩子從出生就要開始動」!

孩子多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培養他們的運動能力呢?在澳洲,答案是幾個月,比如下面這三種非常流行的運動課程,都接收年齡非常小的孩子: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根據政府最新的報告,澳洲的孩子們在四歲前參與有組織的體育運動的比例就超過了40%,而入學以後這個數據平穩維持在80%以上。這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澳洲孩子,都在校外固定參與有組織的體育運動。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同一份報告的另一數據表明,大部分的澳洲中小學生不僅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校外體育活動,反而參與的次數越來越頻繁。這就說明,澳洲的教育並不使用犧牲孩子的運動時間來換取學習成績的做法。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除了孩子和家長實打實的時間投入,整個澳洲社會都對運動極其看重甚至崇拜。在學校里,成績好的孩子遠沒有各類運動隊長出風頭。國內備受老師和家長寵愛的「學霸」型學生,在澳洲的校園裡,如果沒有任何體育特長,也很難得到額外的關注。

國內很多抱持傳統觀念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反智現象,不值得學習;或者認為國外的孩子是因為生活輕鬆,沒有競爭的壓力,所以能夠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甚至有人說,國外的孩子不務正業,所以學習成績不好,將來肯定競爭不過亞洲孩子。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運動之所以超越了其他才藝,成為了澳洲孩子的高配技能,背後有深層的原因的,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借鑒。

通往精英的道路-運動

在澳大利亞,精英階層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類似,簡而言之就是既有殷切的期望,又有嚴密的規劃。

「期望」是指希望孩子成為像自己一樣的社會精英,而「規劃」則是指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要儘可能的效率最大化。既然運動能夠贏得精英家長們的青睞,一定是因為它不僅不會耽誤孩子的發展,而且是孩子成為人生贏家的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除去運動最直接的益處,即增進身體健康,本文,我會從學習成績、執行能力和人格魅力三個方面,詳細分析運動如何為孩子的精英之路助力。

1. 運動與學習成績

與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不同,類似澳洲這樣的發達國家並非因為單純地希望孩子「開心」、「快樂」,而鼓勵他們運動。

除了增強國民健康體質的目的以外,科學家和教育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地研究運動與孩子學習成績間的關係。可以說,正是由於人們看到了運動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才會選擇舉國培養熱愛運動的年輕一代。

我來澳洲留學以前,也把運動和學習放在對立面上,認為學生的本職工作只是學習,把時間花在運動上,就像把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遊戲上一樣,多多少少有些不務正業。而對於那些擅長運動的人,比如學校里的體育生或者專業運動員,總覺得他們是因為不擅長學習才不得不以體育為出路。

但是等到我開始在澳洲當老師,就越來越驚訝於運動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絕大多數善於運動的孩子學習能力也很強的事實。

實際上,各國研究人員歷年來做了大量的試驗和調查,結果大多表明運動和學習成績並非此消彼長,反而經常是齊頭並進的關係。

比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做了一個五年的長期調查,發現每周把小學生的數學課時間拿出33分鐘進行體育活動,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們的數學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至於為什麼運動與學習成績之間有這麼積極的聯繫,科學家們給出了很多解釋,包括:

  • 生理上

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供氧量、神經傳導素以及供養神經元的蛋白質因子,而神經元在大腦中正是負責學習、記憶和思考。

  • 心理上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緊張、焦慮甚至抑鬱的情緒,也能夠提供機會,讓孩子的自尊、自信和獨立得到增長。

  • 認知能力上

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比兩組孩子的腦部掃描圖發現,參與體操訓練的孩子大腦產生了明顯的認知方面的優勢。

運動,尤其是有複雜規則和技能要求的競技運動,需要孩子不斷地觀察、思考和反應,這些思維過程都發生在孩子的大腦里,而且與他們學習書本知識時使用的大腦區域幾乎一致。因此,孩子在運動過程中,不僅活躍了肢體,也在積極地開發腦力。

2. 運動與執行能力

傑出和平庸的界限在哪裡,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和控告扎克伯格侵權的文克萊沃斯兄弟就是完美的例子。侵權之事的是與非,在此不多做贅述。這裡只想討論一下,為什麼同為在哈佛學習的優等生,幾年以後扎克伯格卻遠遠地跑在了文克萊沃斯兄弟的前面。

既然能考進哈佛,並且同時產生做社交軟體的想法,這三個人的智力一定是不分軒輊的。可是當文克萊沃斯兄弟還在猶豫以及忙於生活瑣事的時候,扎克伯格已經開始如火如荼地著手製作和推廣Facebook了。

因此,聰明人永遠不等同於領導者,扎克伯格可以在一群聰明人中脫穎而出,要歸功於他高超的執行能力。

所謂的執行能力,就是把一件事從想法變為現實並加以完善的過程。這個能力聽上去簡單,但其實非常稀有,因為它提出了很多挑戰人類天性的要求: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一個聰明人,只有擁有了非同一般的執行力,才有可能把自己聰明的想法領先實施,成為真正的精英。

運動為孩子帶來最重要的益處之一,就是不斷使用並提高執行力的機會。絕大部分的體育運動都自帶目標,不管是跑得更快,還是進球得分,孩子想要體會到越大的樂趣,就越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天長日久,孩子會將這種不斷奮鬥前進的精神融入自己的性格,並延展到其他任務上,比如學習。

同時,孩子通過運動能夠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期望和情緒,尋求遲來的(更大)回報。作為老師,我遇到過很多孩子無法忍受失敗,極其沒有耐心,一個任務但凡需要反覆嘗試就會輕易放棄。但是據我觀察,通常長期參與體育運動(包括跳舞)的孩子,這種心態出現的概率低很多。

我的中文班裡有一個8歲的澳洲女孩,她從4歲開始學習體操和中文,有時也會參加業餘的兒童體操比賽。她在同班6個孩子里,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耐心和韌勁。

當有一次我們學到比較難的辭彙時,她主動提議每天早上吃飯的時候,請家長幫忙提問複習,因為「每天學一點,慢慢就記住了」,後來她的確也完成了這項任務。

一個二年級的孩子能有這種執行力,是很令人驚訝的。事後在與她的交談中,我清楚地體會到是練習體操的經歷幫她養成了這樣的行為習慣:不怕失敗,反覆嘗試,達成目標。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3. 運動與人格魅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成功人士大多散發出明顯的人格魅力。很多時候,比起專業知識,我們早被他們光芒四射自信和氣場所征服。記得有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位脊骨神經學專科醫生Michael Sexton,也是前專業橄欖球運動員。在短短的半小時交談中,他高超的智商和情商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愧「精英」二字。

很多人覺得,Michael是因為天賦異稟,才能在20幾歲兼顧專業體育比賽、醫學院學習、創業(開辦診所)和家庭(結婚生子),並成為一名大方又謙和的人。但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多年的專業運動經歷是Michael能具備「精英」般人格魅力的原因之一。

運動不僅促使人努力拚搏,達成目標,還在無時無刻提供機會讓人表現自己的能力和進展。這種幸運的結合,能讓孩子養成既堅持不懈,又勇於表現的性格。

同時,大部分的體育活動在集體的環境中進行,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參與團隊協作、統籌安排、溝通交往等環節,他們的社交能力會遠超過只懂得悶頭苦學的「書獃子」。

要動又要「會動」

世界上的運動千百種,參與形式也是各不相同,並不是隨便的動一動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一路走到人生巔峰。

包括澳洲在內的各國專家對於孩子運動不斷地進行試驗和研究,再結合我對澳洲本地精英階層的孩子的近距離觀察,發現結合下面三種特徵的運動形式是最優選擇:

1. 長期參與

早在20年前,美國運動教育學博士Jennifer Etnier就在總結了134份研究報告後提出,長期堅持參與某一運動比偶爾爆髮式的參與給孩子帶來的益處多得多。

這也就是說,運動跟世界上大部分的事一樣,沒有捷徑可走。不管孩子是想要通過運動增進健康,提高體能,還是磨礪性格,都需要持之以恆地投入。也正是這一次次的參與,反覆的嘗試和鍛煉,才能讓孩子吸收到我們希望運動帶給他們的益處。

2. 集體項目

首先,對於年幼的孩子,集體活動更能引發他們的興趣。根據幼教常識,兒童在參與集體活動時注意力維持的長度,幾乎是單獨活動時的兩倍。

其次,只有在參與集體運動項目時,孩子才有更多機會,鍛煉到諸如尊重、協作、溝通、耐心等能力。同時,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加入某種運動團體,與其它團員發展出的友誼和情感,反過來也能促進孩子對該運動的堅持。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3. 興趣為主,競賽為輔

最後,在為孩子推薦運動項目時,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自己的興趣和選擇。不管是哪種運動,都會給孩子帶來豐富的挑戰和發展機會,只有他們真正感興趣,才有可能積極地學習和應對挑戰。即使他們出現畏懼和倦怠的情緒,也比較容易在成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克服困難,收穫成就感。

至於體育競賽,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積极參与,並且理性地面對結果。但是既不應貪多,也不應該過分看重結果。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只要能夠意識到差距的存在,並且保持積極的情緒,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他們就在不斷獲益,否則過猶不及。

下面的圖片出自今年澳洲對於兒童參與校外體育運動的調查報告,圖片里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女孩和男孩最流行的校外運動,或許可以給家長們做一個參考。雖然有的運動國內不太流行,但大部分的項目都方便可行,也不需要太高昂的費用,值得作為一個高配技能為孩子投資。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能讀會寫只是基本款,成為「精英」必須會這項高配技能

外灘教育攜手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中國辦公室

NSDA China

將美國規模最大中學演講辯論組織、

全美頂尖演講與辯論教練請到你「身邊」,

「面對面」助你建立演講與辯論基礎!

美式演講&辯論達人養成計劃正式開啟!

點擊下圖了解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