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平民出遠門,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它基本堅持不下來

古代平民出遠門,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它基本堅持不下來

在古代,出遠門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即便是坐馬車也有「舟車勞頓」一詞,可馬車等交通工具只有家境殷實或是達官貴人才能坐得起,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平民百姓出門只能靠走路,就算是千里的路途也是如此,這可不是隨便說說。

《列子》中有一個寓言說貧窮的北宮子出門只能依靠「徒行」,富裕的西門子出門則是乘坐四匹馬拉的車,看來貧富差距不止是現代,自古便有之。

不用想都知道,徒步行千里的路是有多困難,但到底困難到什麼程度?各個朝代的情況不同,我們便以戰國時期為例,「莊子」曾說平民出行,若是去不遠的郊外,只需帶一日三餐即可,若是去百里之外,就要連夜舂米準備乾糧,若是去千里,則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路上的糧食。

「三個月」時間在我們看來未免有些誇大其詞,更何況三個月能準備多少糧食?路上又會增加多少負重?所以說這裡的「三個月」不一定是用來準備糧食,而是用來準備盤纏,以便在沿途的道路上住店或者是購買糧食。

然而盤纏和糧食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是路上沒有了「這東西」,一般人很難堅持走下來。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有名的縱橫家,他在各諸侯國之間縱橫捭闔,被六國認為丞相,地位超然,像這種人物出遠門自然會有人備好車馬,可蘇秦早年的時候窮困潦倒,別說是坐馬車,就連一雙頗為像樣的鞋子都買不起,這個時期的蘇秦常年在外遊歷,遠行乃是家常便飯,後來又在六國之間長期奔波,可想而知他這一生到底走了多少路。

《戰國策》中對蘇秦出行有過專門的描寫:「無罷車駑馬,桑輪蓬篋」,說蘇秦出行時就連最便宜的,用桑樹木料做的輪子和用草編織的車廂的馬車都坐不起,其後又說「羸縢負書擔橐」,我們應該都知道「倩女幽魂」中寧采臣的形象,這句話描述的形象就與其差不多。

而其中的「羸縢」就是平民出遠門除了乾糧和盤纏必備的東西,其實就是綁腿布,別看這條不起眼的布,它在遠足中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沒有綁腿布的話,別說是一千里,可能五百里的路程你就會因為生理原因走不動路了,要知道古人在路上為了節省開支,都是儘快的趕路,走上幾里就休息一下不僅浪費時間,這浪費的時間還會增加你的開支,畢竟這段時間中你住店要錢,吃飯也要錢,像蘇秦就是每天要趕一百里的路才投宿,腳上的繭子都磨掉了好幾層。

徒步遠行對人的腿和腳無疑都是極大的考驗,公輸般曾經十天十夜的不休息趕路,「裂裳裹足」撕裂衣服把小腿和腳裹住,如此做法不僅能緩解腿部的酸痛,還能防止腳的磨損,野外還能防蚊蟲的叮咬,山路上還能防皮膚被荊棘刮傷。

小小的一個綁腿布,包含的卻是古人從艱苦磨練中總結出的智慧,許多歷史也都是這樣走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何每卷軍書都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
古人名字聽起來為何如此別緻?因為4個避諱,外加一個字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