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全馬「破4」,該怎樣訓練?

全馬「破4」,該怎樣訓練?

隨著馬拉松比賽井噴式增長,更多的業餘愛好者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這幾年,業餘選手的訓練也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系統,全馬「破3」,也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了。

但是,對於剛開始跑步的大多數業餘選手來說,「破3」暫時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先完成「破4」小目標,可能更現實一些。那麼,業餘選手「破4」,該怎樣訓練?

1

「破4」運動基礎分析

相對而言,準備「破4」的選手,各方面運動基礎和能力相對薄弱,缺乏科學、系統的日常訓練,對馬拉松的理解和認識也處於初級階段。通常,「破4」選手具體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此前沒有接觸任何跑步訓練,處於跑步零基礎;

第二種:有跑步經歷,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訓練不系統;

第三種:有跑步經歷,但是運動成績一直沒有得到提高;

以上三種運動基礎類型。

第一種:小白跑者。首先要分析運動員的運動類型(主要是年齡、體重、基本運動能力),然後才能根據運動員類型,遵循馬拉松初級訓練規律(加強核心力量訓練與低配速有氧訓練並行模式)來展開訓練,前期的訓練重點還是打基礎。

第二種和第三種:這部分選手已經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經過短時間的適應,是可以迅速進入系統訓練的。這部分選手需要做的就是要系統分析過去的訓練模式和習慣,找出沒有「破4」的主要原因。

2

「破4」訓練方法分析

「破4」訓練基本思路:主抓有氧耐力訓練,階段性(訓練前期)強化核心力量訓練。每周訓練次數:3~4次;每周跑量控制在50~60公里,儘可能保證每周有一次25公里+的大課。

持續加強有氧耐力訓練可以直接促進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提升,而有氧耐力素質直接影響著專項能力的提升,也就是運動員的馬拉松成績。

當然,增加有氧耐力訓練也是要講究科學,講究效率,注重循序漸進,跑量不能一下子加太多,要讓身體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而且,增加跑量的同時,要降低訓練強度。

另外,「破4」期間,不需要進行超過混合氧以上強度的其他訓練內容。比如:間歇訓練、速度訓練等。

3

「破4」四周訓練計劃

慢跑配速:心率控制在140~149/分之間,體感:呼吸非常舒暢,說話很輕鬆;

有氧配速:心率控制在150~159/分之間,體感:呼吸比較舒服,說話不吃力;

混氧配速:心率控制在160~169/分之間,體感:呼吸開始急促,說話較吃力;

第一種類型:

訓練重點——有氧耐力和核心力量訓練同步進行。

推薦:四周訓練計劃——僅供參考

周二:慢跑:6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慢跑:8公里,核心訓練

周五:慢跑:6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慢跑:10公里

周二: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有氧:10公里

周五:慢跑: 8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慢跑:14公里

周二:有氧:10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有氧:12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慢跑:16公里

周二:有氧:12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混氧:14公里

周五:有氧:12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慢跑:20公里

備註:四周訓練結束後,可根據自己運動能力和身體適應,在接下來訓練周期逐漸增加跑量。

第二種和第三種類型:

訓練重點——加強有氧耐力訓練

周二:有氧:14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有氧:16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有氧:20公里

周二:有氧:16公里

周四:混氧:16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有氧:24公里

周二:慢跑:18公里

周四:有氧:16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混氧:22公里

周二:慢跑:12公里,核心訓練

周四:有氧:16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核心訓練

周日:慢跑:32公里

總之,全馬「破4」,對於熱愛和勇于堅持跑步的跑友來說不是很難,但是前提要找專業的馬拉松教練幫忙制定一份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要確定周期訓練目標,要嚴格執行訓練計劃,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儘可能拉長周期訓練時間。

在完成一個周期訓練後,要根據自己運動能力和身體承受能力的變化,來選擇是增加運動負荷,還是降低運動負荷。

全馬「破4」,只要保持5分40秒/公里的配速就可以完成目標。所以,破「4」期間,不用急於拉「速度」,很多時候注重跑量積累比盲目提升配速更重要一些。

核心力量訓練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新科亞運會女子800米冠軍王春雨恩師——鄭曉峰
跑步需要堅持,跑好更需方法!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