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為何親自為一個謀反重犯求情?

唐太宗為何親自為一個謀反重犯求情?

原標題:唐太宗為何親自為一個謀反重犯求情?


歷史的有趣之處,


不在於歷史本身的精彩,


而在於隱藏在史料記載背後,


人性與陰謀的解讀

就像上一期中為你解析的是


「鏡子君臣」的另一種可能。


唐太宗與魏徵真如看上去那麼和睦嗎?


(點擊鏈接


今天,我們要來解讀唐太宗生命中的


另一位「重要」人物。




侯君集一生,與兩次謀逆關係甚大


我們先說第二次:

貞觀17年,


侯君集鼓動太子承乾謀反被捕,


按照慣例,


這種人都是被嚴刑逼供然後殺掉。



但唐太宗卻意外的親自審問,


在侯招供後,


太宗這個邏輯鬼才還替他向眾臣求情。



群臣激憤,

紛紛上書要求將侯君集滿門抄斬,


無奈之下太宗才不得已下了殺令,


但依舊給侯君集的


兒子和妻子留了活口。


反觀太子承乾,


要不是大臣死命攔著,


太宗還真想殺掉。


究竟是什麼樣的詭異邏輯,


驅使著太宗


不保自己被謀士坑了的兒子,

反而要保攛掇兒子造反的罪魁禍首呢?



要解答這個疑問,


得先了解侯君集這個人,


在太宗心中的地位。



很多小夥伴都知道,


太宗繼位僅2個月,


表彰五位老臣,將其加封為公爵


其中便有侯君集的身影。


前四位相信任何人都沒有異議,


他們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


便是得力幹將、謀臣,


不管是史料還是演義小說,


出場頻次都十分高。


可侯君集是哪根蔥?



除了此前的功績,


五個人唯一的共同點,

便是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這次封爵說白了


就是對玄武門之變的論功行賞。


那麼,我們來看看,


侯大功臣在玄武門之變的功績:


《舊唐書》


「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新唐書》「預誅隱太子尤力。」



人家其他四位,

在玄武門的記錄都十分詳實,


恨不得把它們怎麼拔劍,


用哪個手挖了下鼻屎都寫出來,


到了侯君集這一句話就打發了?


我們都知道,


史書中記載簡略的事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真的不重要,


沒必要浪費筆墨;


另一種是,真的沒膽子寫出來


侯君集憑藉玄武門之變得封爵位,


記錄雖然語焉不詳,


太宗卻從此對他十分遷就,


所以,


當時侯君集肯定辦了一件李世民看重,


而且史官不敢寫的驚天大事!


而這件事的功勞,


可能比尉遲敬德等人的功勞還大!


不信?


我們看李世民對待兩人的態度,

有何不同。



玄武門事變後,


使得侯君集地位陡然上升。


不僅加官進爵,


通過各種軍事行動還入選了,


感動大唐的24個男人。



但不知道是嘗到了謀逆的甜頭


還是腦子抽抽了,


胸中那團謀逆之火一直在燃燒。


他直接跑去問大臣張亮


「你想不想造反?我跟你一起」


嚇得張亮,趕緊把事情向太宗報告。


可作為有道明君,


太宗是如何回應的?



但是,對待另一位,


玄武門事變的功臣尉遲敬德呢?


某次群臣酒宴,


尉遲敬德因為座次問題,


跟其他大臣打起來了。


太宗冷冷地說:


我看史書的時候,


經常對劉邦擅殺開國功臣的行為


深惡痛絕,


但是看了愛卿今天的表現,


我覺得會發生「兔死狗烹」這種悲劇,


也不都是劉邦一個人的錯吧!



威脅!而且是有失偏頗的威脅!


人家尉遲敬德只是喝多了打個架,


你就威脅要殺死人家;


那邊侯君集都公然發表演講要造反了,


為什麼還那麼縱容


這說明在太宗心中,


侯君集的功勞比尉遲敬德還大!


尉遲敬德的功勞是什麼?


保護我方基地李世民


+


手刃敵方ADC李元吉。


什麼功勞比這個功勞還要高?!


這就需要我們回到


玄武門之變來分析了。



大白天在玄武門發動政變,


想要成功需要具備什麼因素?




有一群謀臣設計伏擊地點、制定計劃,


有最勇猛的尉遲敬德上陣殺敵,


第一個因素可以放心。


那麼第二個因素,


李淵這邊出了紕漏么?


沒有!


李世民在宮城內鬧出這麼大動靜,


當時的皇帝李淵卻


「很配合」的在後宮海池泛舟



前一晚,秦王世民告發太子建成,


淫亂自己後宮時,


還氣憤不已,


要二人天亮進宮三方對質。


今天一大早就這麼有閒情逸緻,


水中泛舟?


真相只有一個!


當時的李淵是被人囚禁的!


而挾持他的人,只能是侯君集!



尉遲敬德與李世民等人弒兄,


還能說李建成不是好人而殺之。


但無論如何,


囚禁父皇逼其退位都是


不可能被接受的


所以,


李世民只能抹去


這段故事中侯君集的具體表現!


所以,在史書上,


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只留下了一句話!


但侯君集這份功勞,他卻記在心中



李世民為何一登基便封侯君集公爵?


李世民為何聽說侯君集想謀逆,


卻沒懲治他?


即使後來侯君集真的謀逆,


李世民為何不保親兒子卻保侯君集?


因為他害怕


侯君集將自己窮極一生都想隱藏的,


逼宮」醜事,抖落出去。



或許你想問,


為什麼太宗不直接殺掉侯君集?


或許因為侯君集已經將能證明,


太宗醜聞的證據暗中交給他人,


並告知他人,


一旦自己身亡便將證據公之於眾。


所以,


太宗只能一直對他,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他再度謀逆,


攛掇太子承乾造反。


太宗面對群臣的憤怒,


實在不能再保其性命。


但,即使最終被殺,


太宗也還是答應了他最後的要求,


留下了他一妻,一子。



其實,「玄武門之變」中,


李世民要隱藏的也不只「逼宮」這一件,


他還藏了什麼內容?


我們下期揭曉!


評論區留言,


說說你們是如何看待侯君集的一生呢?


作者|晶姐


來源|公眾號: 晶姐漫侃(id:JJMK-888)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典藏:縣令設宴請原告
頭頂有燈火

TAG: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