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猶太人復國,英美提供三塊地方,為什麼不要?偏偏選定巴勒斯坦

猶太人復國,英美提供三塊地方,為什麼不要?偏偏選定巴勒斯坦

194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也是二十世紀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隨著以色列這一新的國家的誕生,在周圍幾乎全是阿拉伯的國家裡插入了一根「楔子」,以色列的猶太人已經他們的信仰,成為了中東地區一個別樣的存在。

所以從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之後,圍繞著這塊地域的爭奪,先後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持續小半個世紀,不過猶太人還是在這個地方站穩了腳跟,如今那些阿拉伯國家對他們的存在無可奈何,而且經過戰爭的洗禮,以色列如今不僅是中東強國之一,其軍事實力也足以位列世界前十。

不過在猶太人最初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地區並非是唯一的選擇地,當年的英美,曾為猶太人選擇了三個地方,但最終都被猶太人一一否定,這裡面又有什麼有趣的歷史背景呢?

其實在十九世紀晚期,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就已經風起雲湧了,當時他們的復國運動被稱作為「錫安主義」,領頭人是一名叫做郝茨爾的記者。郝茨爾作為猶太人復國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深知想要讓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能夠有一個穩定的家園,那麼勢必要爭取英美等國家的同意,這兩個國家的支持將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英美當時也同意猶太人復國,一方面是猶太人建國的願望非常強烈,更為重要的是,猶太人中的精英分子,在歐美國家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主觀上也傾向於他們制定政策的時候會優先考慮猶太人。

雖然郝茨爾將猶太人建國的重心放在了巴勒斯坦,因為這裡在千年之前就是他們的「故鄉」,但這個時候,巴勒斯坦這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著,當時帝國的皇帝哈米德二世不同意猶太人在這裡復國,因此這條路徑被堵死了。

首先美國提出了一個地方,此處位於南美洲,地名叫做巴塔哥尼亞,暫時還是一個沒有主人的土地,只不過郝茨爾在考察之後,認為這裡氣候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只好放棄了。

接著英國也提出了一塊地方供猶太人選擇,這裡就是西奈半島。西奈半島扼守蘇伊士運河,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可是這個地方也和巴塔哥尼亞一樣,氣候乾燥,飲用水的基本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所以郝茨爾也只好忍痛拒絕了。

最後英國又給他們找了一個地方,此處地處非洲,就是今天的烏干達。郝茨爾還是感覺不方便,因此又拒絕了。所以英美兩國提出了三個地方,郝茨爾都不同意,最終復國的地點又回到起點,還是巴勒斯坦好了。

那麼郝茨爾為什麼如此看重巴勒斯坦地區呢?這裡曾經是他們的故鄉,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這是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這裡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帶,不是烏干達這些偏遠地區,所以佔據了這裡,就能和世界的發展保持同頻共振,不得不說,今天看來,猶太人的選擇還是頗有眼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有四種動物對二戰貢獻最大,有一種動物還被授予了軍銜,它是啥?
此國娶老婆,彩禮一頭牛就夠了,石油儲量豐富,卻無法開採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