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羅漢介於人佛之間,既有人性表現,又有佛性光輝,所以是最能豐富表現各種情緒的題材,也是收藏家的最愛。

羅漢亦稱「阿羅漢」,有「殺賊」、「應供」和「不生」三種意義。「殺賊」,是殺盡煩惱賊,斷盡煩惱。「應供」,是已斷盡三界諸惑,具足福德、智慧、神通,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之供養。「不生」,即煩惱不生;不再受分段生死、不再於三界中輪迴。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勸君樂觀莫悲嘆,人生自古多艱難。

苦盡甘來終有日,功成名就錦衣還。

羅漢是佛的弟子。雕塑羅漢源於唐末,初為十六羅漢,後有十八羅漢。到宋代,五百羅漢已經普遍流行。羅漢雕刻不像佛像有嚴密的經典規範,所以有很大的創作空間,主要表現自由的造型意象。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去盡萬縷煩惱絲,留得一脈佛心慈。

了脫生死成正覺,離卻苦樂更無私。

《六祖壇經.疑問第三》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羅漢腳踩著不同的動物,譬喻透過修行去除諸煩惱賊,體現羅漢所證悟三明六通之神通變化與自在神情,在藝術創造上充滿想像與超現實手法,產生一種理想化與民間工藝的具體綜合表現。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曾是壇前一辯才,佛門論理口常開。

澄清玉宇安豺豹,法印常拈善果來。

最具人性化造型,具體形象是僧眾,一般身披袈裟,最富變化。羅漢的服飾簡單樸素,通常神情生動,形象古拙有趣,造形特異,姿態活現。

羅漢造像的意境表達(四)

凝神深參貝葉經,縱觀古今自從容。

禪定無亂涅槃處,物我兩忘無量功。

而對於意境的把握,許多塑像,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像創造出來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話傳說,表現出古代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也為現代雕刻家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與創作空間,將神話故事中的情景借鑒,不僅是對虛擬空間事物的一種遐想,也顯露了雕刻家高深的藝術造詣。

文中作品及圖片,均為倦勤軒原創禪雕作品&拍攝供圖。

文字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權益影響,請及時告知酌改,感謝!

堅持品質 價值收藏

信仰手工 倦勤禪雕

+

什麼樣的作品能取悅你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用你的品味

定義你自己

+

匠人精神 手工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倦勤軒禪意雕刻 的精彩文章:

關於禪與創作的寥寥片語(三)
達摩造像的意境表達

TAG:倦勤軒禪意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