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聖誕節與中國的故事!

聖誕節與中國的故事!

相信大家最近常常聽到聖誕這兩個字,被聖誕節的氛圍感染,也想要計劃聖誕節的節目。雖然聖誕節對國人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洋節」,但是就像中國幾個世紀以來吸收的許多外國風俗一樣,聖誕節已經發展出中國自己的特色。年輕一代人也伴隨著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聖誕節長大,可是這些關於聖誕的事,你真的知道嗎?

聖誕夜

傳說有個心地善良的沒落貴族,生活非常艱難。三個女兒快要出嫁了,他為沒有錢給她們買嫁妝而難過。喜慶的聖誕夜,三個姑娘早早地蜷在炕上睡覺了,剩下父親在長吁短嘆。聖誕老人決定幫助他們。他在他們家的煙囪里撒下了許多金子,落進姑娘們烤在火爐旁的長統絲襪里。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

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為奧丁神後裔,也傳說聖誕老人由聖·尼古拉而來,所以聖誕老人也稱ST.Nicholas。據說他原是小亞細亞每拉城的主教,名叫聖尼古拉,死後被尊為聖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聖誕夜時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頭上尋找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在中國叫「外國冬至」

起初聖誕節在中國叫「外國冬至」,它來中國已有一百多年,伴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加劇,以上種種古代流傳下來的「聖誕」思緒在近代中國日趨式微,而西方基督教意義上的耶穌生日則逐漸擁有了「聖誕節」這個名字,只不過,100多年前的西式聖誕節,在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它還不叫聖誕節,它的第一個中國名字是「外國冬至」。

1872年12月24日,上海《申報》第一次提到了12月25日是「耶穌誕日」。第二年開始,《申報》正式稱呼聖誕節這一天為「西洋冬至」,與之一起中國化的還有西方的1月1日新年,當時的中國人將西方人12月31日晚上的跨年活動稱為「西人除夕」。

之所以西洋人的聖誕節在中國被大家視為「外國冬至」,就是因為冬至這一天在中國傳統中也是一個節日,這一天大家要放假、休息和娛樂遊戲,這與中國人觀察外國人過聖誕節的活動有相似性,而且這一天離聖誕節又很近,於是西洋聖誕節在中國就成了「外國冬至」。

基督教的背景賦予了聖誕節很大宗教特徵,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即使傳入了中國,聖誕節也只是在駐中國的外國官員或傳教士的小圈子流行,並未被中國人所接收。不過隨著傳教士的活動日益廣泛,加入基督教的中國教民日益增多,華人參加過聖誕節的活動才開始增多,而作為最大的殖民地城市上海,接受西方聖誕節的速度就更快了。

文獻記載,1892年的上海「聖誕節」,已經成為當時外國租界各行業普遍參加的、「比中國新年更繁盛」的節日。1909年《申報》報道上海的聖誕節時這樣描述:「中國冬至那天,馬車絡繹前赴張園者不知凡幾。西國冬至,馬車絡繹前赴張園者又不知凡幾。中國人真不肯辜負良辰佳節哉!」當時的上海張園是著名的公眾遊樂場所,在申報的報道中,大家無論是過中國冬至節還是外國冬至節(聖誕節)都蜂擁前往張園遊樂過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道妙方 的精彩文章:

眾道妙方小兒推拿4個地區技能研修班同步結業

TAG:眾道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