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無字碑前話乾陵

無字碑前話乾陵

無字碑前話乾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周末相約去乾縣郊遊,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見氣勢恢宏的乾陵——大唐夫妻皇帝的合葬墓了。在長安城生活了六十多年,常常筆走貞觀開元盛世、讚歎李唐榮耀,卻鮮有機會領略近在咫尺的形勝,今日總算彌補了遺憾。

在當地朋友吳強偉導引下,一行六人從西側山腰走小路向梁山進發。小吳是乾陵腳下司馬道村人,他家承包地就在神道的東側,別看年紀輕輕,已在西安有家招標公司,對這兒的風土人情、掌故傳說一清二楚,每逢周日總要回家轉轉,幫忙照看父親在景區經營的跑馬場。他講乾陵位於海拔1047米的梁山,面向渭河,「背靠梁、腳蹬川,世世代代做高官」是塊福地。整個皇陵仿長安城格局建造,分皇城、宮城、外城,宮城周長12里、外城周長80里,有建築380多間,堪稱中國帝王陵墓之最。巢黃用了40萬大軍,溫韜曾三次上山盜掘,孫連仲拿大炮轟炸,都沒能找到墓道口。

同行的崔煜對這段歷史了解頗多,說當年武則天委派星相家和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尋找吉穴。袁到關中夜觀天象,見此處山巒紫氣衝天,與北斗交匯,認定是風水寶地,找出一枚銅錢置放蓋上浮土以作標記。李沿渭水行走,觀秦川突兀一山形若美人卧於天地之間,其雙乳對稱、兩腿間有清泉湧出,隨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布八卦、轉動身針於二魚之交將髮針所於土中也作好標記。武后派人複查,撥開浮土竟發現李淳風的那根髮針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於是認定是龍脈,大興土木在這裡建起皇陵,因其在長安城西北方為乾位,所以謂之乾陵。隨問黃巢溝在那兒?小吳說就是我們腳下這條溝。那邊便是白虎門,底下公路就是沿原先城牆修的。

無字碑前話乾陵

穿行立有「賜進士及弟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敬書」的 「唐高宗乾陵」碑刻廣場,向上走過一段磚砌的路面,再行進路越來越窄、坡度越來越大,為遊人踏出「之」字行小道。爬上一面若碌碡大小奇異石塊組成的坡道,小吳說整個墓冢是這種石灰岩結構,石形的花紋旋渦因雨水浸蝕而成,但十分堅固。58年修西蘭公路時民工曾在這裡炸山取石,崩出巨大石條無意中找到了墓道口。經省考古部門勘察,這些石條長1.25米、寬0,5米,呈階梯狀疊砌,大約有八千餘塊,石條間用5-10公斤重的鐵細腰固定,再用鐵水澆鑄,與舊唐書「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記載相同。大文豪郭沫若力主發掘,被周總理「我們不能將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而阻止。據史載和專家推測,乾陵地宮中埋藏的金銀財寶佔了唐朝財政與宮中珍寶的兩個三分之一,而大名鼎鼎的《蘭亭序》極有可能藏於其中。怨不得有許多人覬覦乾陵寶藏,全然不顧背上罵名。

孫濤、昆明、續鯤幾個常爬山鍛煉之人,嫌不過癮,執意要下黃巢溝、探白虎門再登頂。而我與崔兄盤坐石上小憩片刻,藉助碗口粗的檜柏,在被千年踩踏已十分光滑的石徑吃力攀爬。好不容易登上山頂,環顧四野,田疇陌陌、涼風習習,整個陵園盡收眼底,神道及雙乳峰上的朱雀門歷歷在目,十對石頭翁仲與五雙石人石馬及一對華表隱約可見,教人胸襟頓開、心曠神怡。此時彷彿回到大唐,可觀金戈鐵馬、賞霓裳羽衣,髮指點江山、懷揮斥方遒思古之幽情。

坐於茶攤之前,聽兼賣紀念品戴石頭墨鏡的兩老漢閑談。說俺這叫「瓜婆陵」,現在滿山的松柏是後種的,上邊涼爽,每天上來擺攤不為掙錢,就為鍛煉身體和與遊客聊個天。不知何為發起牢騷,說不讓燒柴草做飯了,還要改水廁,咱農民屙個屎咋還要這講究?「瓜婆」都不管拉屎把尿,現在文明的啥都管起來呀!勸老漢消消氣,這是環保講衛生呀。估摸是當地政府想為群眾辦好事,作風有些簡單粗暴而惹得事。

等幾個到齊,老漢又招呼人喝茶,諞瓜婆陵修了23年地方嘹很,來此必有福報。於是年青人打趣崔哥必有好事,戲說武則天67歲當了皇上,你也正當其年,卻比她活得瀟洒輕鬆。大家有說有笑相互攙扶下山,先找到郭沫若題寫的「乾陵——唐高宗與則天皇帝合葬之墓」的碑文,然後在沒有了腦袋的61蕃臣石像背後,尋找依稀可見的于闐王、波斯王、吐火羅王等殘缺文字,立於後拍照領略一下往昔使臣來朝的感覺。

無字碑前話乾陵

出得朱雀門,西側為武則天撰文、中宗李顯書丹,歌頌高宗文治武功的「述聖紀碑」。碑高7.53米、寬1.86米,重89.6噸,由頂、身、座七部分構成,由於千年風雨侵蝕,文字大部模糊不清。而距之東闕8、9米開外的「無字碑」才是整個乾陵的精華與氣度所在。其高與述聖紀碑一致,寬2.1米,由一塊重98.8噸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碑首雕刻有八條螭龍,兩側有線刻升龍圖,更顯奇崛瑰麗、巍峨壯觀。其上本無碑文,僅留長四厘米、寬五厘米的方格,宋金以後才有「到此一游」之輩亂題瞎刻的文字,竊以為有悖於一代人主立無字碑的本意。

千秋功罪任人評說。想那武曌政治清明也好、任用酷吏也罷,興修水利發展農耕、促進中外交流與民族和解也好,為權力誅殺親生兒女與寵幸面首生活驕奢淫逸也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僅一生嫁了兩位皇帝、生了兩個皇帝,自己又乾脆做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就堪稱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其文學才幹和書法造詣也屬一流。如她的詩作《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書寫的飛白體:太子升仙碑均為精妙之作,流芳千古。

圍繞武則天自立的無字碑仰視三匝,感嘆其身後留下的種種迷團,再與那些無語的翁仲對眸,突兀間疑問為何常往東線的秦陵,一直未能來西線的瓜婆陵?不管怎樣總算開了眼界。從手機搜到劉伯溫過乾陵留下的詩句:「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自是登臨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竟與此行的心境相同,思量下次應去九嵕山拜謁是也。下山後,熱情的東道招呼品嘗了乾縣別有風味的豆腐腦與羊肉泡,還帶去他家馬場騎了回馬,不亦樂乎。

無字碑前話乾陵

乾陵武則天的無字碑

作者:郝小奇,筆名、 祁 河 ,曾任工廠黨總支書記兼副廠長、市委副秘書長、西安日報社長。經濟師、高級政工師、高級編輯職稱。現任黃土畫派會員、曲江攝影學會會員,黃土畫派藝術報執行總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代永瑆(成親王)書作——殘拓、行書手札等
徐健:中華傳統文化名句書寫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