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趙孟頫書法復古風(二)

趙孟頫書法復古風(二)

受趙孟頫「復古」書風,尤其是他的《六體千字文》的影響,元明清時期,書寫《千字文》盛行。

趙孟頫用古文、小篆、隸書、章草、楷書、草書六體,書寫《千字文》,書法史上絕無僅有,其中古文、章草在當時已少有人問津,瀕臨滅絕,趙孟頫以《千字文》的形式保留下來,也是其力振古法的傑作。

《六體千字文》首列古文字,「以鼎篆、古文錯雜為用」,實為保存漢文化、恢復漢文化的表現,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 章草大致形成於西漢,東漢、魏晉、三國時最為成熟,成就最為顯著。章草大家有杜度、崔瑗、皇象、索靖等,東晉以後,章草日漸甚微,僅衛鑠、王羲之、王獻之等偶有書之。唐宋幾乎沒有人過問,趙孟頫以皇象《急就章》為範本,規範、書寫章草,忠於原帖,如圖一為《急就章》原帖,「萬、歲、秦」三字,如圖二為趙孟頫臨本「萬、歲、秦」三字。結體基本保持風格一致,筆法、筆勢和運筆技法方面,由於原帖是拓本,不易理解,而趙孟頫的臨本可以說是對原帖最準確的演繹,點畫精到,如「萬」字的橫畫和「歲」的橫畫在處理上不一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原帖。在圖三和圖四的比較中,就可以更清楚原帖的筆法和運筆筆勢。在他的感召下,鮮於樞、鄧文原、康里子山、楊維楨、俞和、虞集等都有不同面目的章草作品傳世,如康里子山《李白詩卷》、楊維楨《自書詩卷》等。虞集的《七發》,如圖五,雖為行楷,筆法明顯有趙孟頫提倡的古法筆意。可以說元代是一個全面「復古」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各種字體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尤其是章草字體得到復興。元以後書壇也不乏寫章草的書家,如清代的王鐸、傅山、沈曾植等。他們的章草作品也都流傳下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道之 的精彩文章: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