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書法:行雲流水,提筆江山

中國書法:行雲流水,提筆江山

書法

魯迅先生曾說:「飾文字為觀美,華夏所獨。」

的確,中國書法是漢文字形象美獨特的藝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早已含融在書法藝術承傳的的氣脈中。

早在造字之初,華夏祖先便展示了認識自然、品鑒萬類的卓越才華與智慧。

書法

漢字構造便是先民文化意識,文化思維、文化精神最直接、最形象、最真切、最高妙的融入。

在神話傳說中,遠古倉頡奇異而有四目,觀天察地,洞悉萬象,納天地精神,統萬類殊有,取象主意,書以狀之,久經衍生流變,約定俗成,是為文字。

中國書法始於道而歸於道。

書法

道文化,主要包含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國本土哲學精神,而文字從初創到演進為書法,這漫長過程中,都明顯呈現出對道的體認的文化關懷。

大道流行,渾元幻化,渺冥莫測,統納天地,包羅萬象,內中充溢淵深之哲理與奇妙之玄機。

書源於自然,在自然中體認,在人生中驗證,此乃中國書法體道、證道、載道、歸道之根本也。

所謂,文以代興,書亦如之。一代之人自有一代之文,一代之人文,自有一代藝術之風尚。

書法

今見漢字之最早者,乃契刻於甲骨上之殷商文字,多為祭天地鬼神,占卜吉凶之辭,故又稱殷商卜辭。因系刀刻,故其筆劃犀利堅勁,挺峭生辣,簡潔明快,意象高古。

代之而興的是周秦篆書。周為大篆,多鑄造於鐘鼎彝器,為其款識,故又稱鐘鼎彝器款識。其銘文少則數字,多則數百字,因器形大小而隨意布局。

秦小篆則為秦統一六國文字,統一度量衡之通行文字。

書道自覺,始於漢末,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朝庭令蔡邕集天下善書刊石經於太學門外,功成日,觀者如流,車日千乘,阻塞街陌。

書法

朝庭設鴻都學,開以書取士之風,朝野上下爭相習尚,日作數十尺,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墨。

繼之而來的是魏晉文化風尚。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思想文化最活躍、最璀燦奪目的黃金時代。

代之而起的盛唐氣象所呈觀的,是吞吐山河、威震四海的雄壯美。


此外,書法還講究心法承傳。這是中國書法文化精神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的氣脈。

書法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涵養心氣,行路廣博見識,古今學問端從讀書行路中磨鍊得來。非深入斯道者難以言其工拙,明其雅俗也。

夫書畫,小技耳,不足以喻道,然潛心翰黑,超然於筆墨之外,馳情煙霞,徜徉乎山水之間。恢宏八極,囊括萬殊,寓不時之風騷,納無限之思緒。

鎔裁世情,廣博胸次,涵養心性,陶鑄風骨,則忘懷得失,審物我於同心,合天人於一途,亦技進乎道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宗祖風情 的精彩文章:

TAG:宗祖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