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巴洛克美術,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

巴洛克美術,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

巴洛克美術(Baroque art)是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巴洛克美術因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其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這種風格最先產生於義大利的羅馬,以後遍及歐洲各地,成為17世紀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

巴洛克畫家的典型代表是義大利的卡拉瓦喬、弗蘭德斯(比利時)的魯本斯等。他們的畫作人體動勢生動大膽,色彩明快,強調光影變化,比文藝復興時代畫家還要更強調人文意識。

魯本斯的宗教畫人體姿勢動作激烈,色彩鮮明;倫勃朗的畫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處於高光部位,與周圍的陰影有強烈的對比;委拉斯開茲的"宮女",背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線下工作的織女,曾經對後期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產生很大的啟示。

彼得·保羅·魯本斯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教名伯多祿·保祿·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彼得·保羅·魯本斯是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上十字架

典出《聖經·新約·福音書》。為了強調衝突與運動,採用從左上角向右下角展開的對角線構圖,又稱死亡對角線,加深悲劇意味。強光來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現在與強光相背的方向。耶穌被釘的十字架刑具是從畫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豎起的。這支十字架顯得很沉重。

行刑的人物都很緊張,右邊一個兵丁緊拽著繩索,左邊的執行者托著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綻開的樣子。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穌卻現出堅定的神態,臉上毫無痛苦的表情。他舉目斜視著天際,突出了一種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穌與下面一群執刑的暴徒,構成了力度上的對比。

畫家受威尼斯畫派影響,對歷史細節弱化處理。人物衣著既不是傳統的中世紀長袍,也不參考文物上的古代造型,而是簡化成近乎包裹身體的布匹。

魯本斯很善於在這類畫上添上些很生動的風景細節。右上側那棵大樹,葉子似被狂風吹得翻卷亂顫,而與此相對,左下角畫了一隻張著嘴的捲毛狗。全畫處在一種旋風般的激情中。這些形象使我們想起了丁托萊托的某些畫面。義大利風格在這幅畫上是以傳統的色彩與筆法來映襯的,因此,雖然顯露著威尼斯的情調,然已展現出魯本斯的個性特徵了。特別是在造型結構上,他用心於自己的塑造風格。

下十字架

典出《聖經·新約·瑪竇福音》:到了傍晚,來了一個阿黎瑪特雅的富人,名叫若瑟,他也是耶穌的門徒。這人去見比拉多,請求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就下令交給他。若瑟領了耶穌的遺體,就用潔白的殮布將他包好,安放在為自己於岩石間所鑿的新墓穴內;並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口,就走了。在那裡還有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外一個瑪利亞,對著墳墓坐著。

基督的屍體處於中心的亮區頂端,那位老者用嘴含著布,托著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若瑟。承受降下基督身體的穿紅袍者是聖若望,對應的那位長鬍子老人是聖伯多祿;抬手撲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聖母瑪利亞,那位虔誠而多情地捧著基督腳的是瑪利亞瑪達肋納。

魯本斯在《上十字架》完成後,相繼創作了同樣的祭壇畫《下十字架》,但是風格發生很大改變。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卡拉瓦喬式的聚光法布置畫面,人物組合成對角線式安排。在這幅畫中沒有激烈的人物動勢,沒有強烈的激情,只有充滿崇敬的愛和深沉的哀傷,畫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圍,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

典出奧維德《變形記》:古希臘神話英雄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傳系廷達瑞俄斯和麗達的兒子,統稱狄俄斯庫里,意即一胎所生。其實波呂刻斯是麗達與宙斯所生的兒子,兩人一個善騎,一個善戰,英勇無敵。這幅描寫的是傳統的"搶婚"場面: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兩個黝黑的壯漢把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從睡夢中劫走,正準備強行拉上馬背的情景。畫面上人和馬佔據了整個空間,兩匹馬和兩對男女的交錯動勢,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馬頭、人手、馬腳、人腳,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這裡既是暴力,又是一種充滿喜悅的遊戲。不管這種風俗是表現雙方的心愿還是雙方的敵對,對畫家魯本斯來說是並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體與馬匹之間的色調對比,關心的是人仰馬翻般的猛烈的場面。這種動勢的色彩,線的運動與裸體的質感造成一種狂熱的色彩交響。近乎方形的構圖,本來是穩定的,但形象組成了X形,卻又構成了極不穩定的動亂。畫面左側一角,畫家又添畫上一個長著翅膀的小愛神,它給整個畫面作了一點暗示:這是一種愛情的暴力。

卡拉瓦喬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義大利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一位著名的畫家。他的藝術生涯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諸大師相繼逝世後開始的。他是義大利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曾師從米蘭畫家培德查諾學畫,繼承了義大利北部現實主義民俗畫的傳統,並受到威尼斯畫派的影響。1593年到1610年間活躍於羅馬、那不勒斯、馬爾他和西西里。

《聖馬太蒙召》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是一位受過苦難、堅定不屈。他富於想像的藝術家,他所畫的《聖馬太蒙召》,在聖誕節前夕,聖馬太和他苦難的工友們在他家數著他們一年勞苦所掙來的苦工錢,正在這時,耶穌帶著門徒西蒙彼得一起親臨他家,進門後,耶穌伸手召喚聖馬太,請聖馬太跟隨他去,賜他幸福,在場的人又驚又喜,驚得是喜從天降,喜的是苦盡甘來。只有數錢的年青工友正在聚精會神地數點他們一年勞苦所掙來的苦工錢,未注意耶穌的親臨。真實的場面令人回味!真實的場面令人感動!這是一幅勞動者只要您勤勞一定會得到幸福的好作品。

《聖馬太與天使》

《聖馬太與天使》是位年邁禿頂善良的勞動者,過著苦難的日子,赤著腳回家。年輕的天使顯身他家,告訴他今後的好事,請他拿筆記下,告訴他:你要離開本地、本族,往我所指示的地方去,賜福給你。這是一幅善良禿頂的老者在驚喜中拿筆邊聽邊記的動人畫面。這是一幅善良人只要您無私一定有善報的好作品。

基督下葬

左邊一個女人虔誠的跪下,雙手捧著基督的腳,露出悲傷祈求的神態;後面,聖母瑪麗亞已經由於過度的悲傷而昏了過去,一對年輕人支撐著她不至於倒下,最左邊的一位女子也因為聽到消息而感到憂傷;右邊這一組人物也同樣籠罩在一種沉默的氣氛之中,尤其是右邊第3個人,在人群之後,低垂著頭,坐在暗處,更加重了這一情節的氣氛,低沉憂鬱,默默無語,整個場面肅穆、寧靜,在沉默中卻又浮動著一股不安的氣息。

委拉斯凱茲

委拉斯凱茲(Velazquez,1599-1660),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 生於西班牙的歷史文化名城塞維利亞,與許多大師級的畫家一樣,委拉斯凱茲從小喜歡繪畫,並顯示出極高的創作天分。父親是當地的一個下等貴族,儘管當時做畫家沒有社會地位,出人意料的是,父親非但沒有反對他的愛好,反而非常支持他,親自把12歲的委拉斯開茲送到當時正享有盛名,號稱"塞維里亞的米開朗基羅"的埃里拉家裡進行系統的訓練。然而不久,迪埃戈發現這位以刻板的臨摹為要義的老師根本不對自己的胃口,於是毅然離開了埃里拉的畫室。

《宮娥》

透過畫面牆壁上的鏡子顯現出來的人物,我們知道,正是國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瑪麗安娜,他們吸引了現場所有的眼神。但是,是委拉斯凱茲在給國王夫婦繪製肖像,由於瑪格利特公主的突然出現為畫家的創作帶來了麻煩呢,還是畫家為瑪格利特繪像,由於小公主的任性難以配合,而此時國王和王后突然到來,使整個畫面的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尊貴的瑪格利特小公主旁每個人物都流露出慌張的神情,只有畫家是那麼鎮定自若。而此時,從側窗打入室內的光完全把畫面定格在了這一瞬間,這一瞬間猶如照相機迅速按下的快門,它是如此真實!前所未有。

這幅高度達3米的作品,畫面的每個物體與實物同等大小,這些正顯示出了委拉斯貴支高超的技法。畫家將每件物體都刻畫得相當到位,毫不敷衍。質感、形體、空間、明暗的處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畫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時間片段的塑像。

《紡織女》

《紡織女》是委拉斯開茲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題材來自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巴拉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的故事,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同時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現得引人入勝,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

這主要是表現在,神話人物安置在畫面中描繪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對面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面的近景則是描繪了神話和現實兩個世界,但畫家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

《鏡前的維納斯》

維納斯是畫家最愛描繪的女神,畫家往往借女神形象表達自己的社會和審美的理想。不同民族、不同畫家塑造的維納斯是不相同的。威尼斯畫家筆下的維納斯豐艷多姿、典雅莊重;魯本斯創造的維納斯搔首弄姿、堅實有力;而委拉斯開茲這幅維納斯卻嬌小玲瓏、端莊、高貴,她的優美無與倫比,表現了西班牙人的審美觀念。

畫家以充滿節奏感的流動線條,塑造了女性人體美,如果以維納斯身體環視一周,她的曲線起伏變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緩。大師素來善用透明凝練的色彩和精到的筆觸去描繪複雜的肌膚變化,細嫩的肉體富有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氣息。這是畫家對人類自身美感的讚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畫菌 的精彩文章:

華麗、驚艷、絕美—洛可可風格的繪畫

TAG:愛畫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