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國痴情譚延闓,母親出殯他入棺材,痛恨封建婚姻:此生永不納妾

民國痴情譚延闓,母親出殯他入棺材,痛恨封建婚姻:此生永不納妾

以我們現如今的眼光來看,舊式婚姻限制了女子選擇的權利,更是充分體現了男女不平等。但是在古人看來,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認為一夫一妻有多正常,他們便認為一夫多妻有多自然。

民國卻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新舊思想碰撞,一夫一妻自由戀愛成為那些新人士的追求,而包辦婚姻與一夫多妻被新人士唾棄。然而,這不過僅僅是表象,在所謂的新人士之中,真正能夠由內而外做到一夫一妻之人鳳毛麟角,在絕大多數的人心中依然留有封建思想的痕迹。

梁啟超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宣言一夫一妻,許下諾言,最後還不是有王桂荃的存在。但也並非人人都是梁啟超,譚延闓就是一個不錯的楷模。

一、為母親而奮鬥

譚延闓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族,他的母親便是家中的妾侍。當時清朝還沒有滅亡,在那樣的年代,身份地位的優勢是許多人為之奮鬥一生也難以爭取到的,譚延闓也深知這一點。好在譚延闓是個男兒身,雖然是妾侍所生,但想要出人頭地也並非全無機會。

眾人都是為功成名就、為保家衛國、為大清朝廷而奮發向上,但那個時候的卻是單純地在為母親上進。譚延闓希望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母親可以不用站在桌子一旁伺候,他希望家中的僕人能夠對母親多一些尊重,他希望父親的正妻能夠對母親少一些刁難。

都說母憑子貴,這話有理,但也不全對。譚延闓考取功名,在朝中受到重用之後,母親的地位也是的確有所改善的,畢竟兒子有出息,大家都忌憚幾分,即便有欺負也不敢明著過分。但是,小妾終究是小妾,譚延闓的母親在家中依然沒有任何話語權。

正是因為從小看見母親這樣的處境,譚延闓對封建婚姻深惡痛絕,他下定決定,不管未來自己的妻子是何人,都絕不納妾,絕不會讓她陷入母親的這種處境。不過,作為帶有新思想的人,譚延闓的這種說法談不上有多稀奇,關鍵是其能否做到。

二、母親下葬,他躺入棺木

後來,清朝滅亡,譚延闓追隨了孫中山,坐鎮湖南。從地位上來說,此時的譚延闓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譚家最有地位之人,也是最有話語權的人,然而在他母親這件事情上,他卻總需要採取最極端的手段,才有希望求得一個平等。

1916年,正在局勢緊張的時候,譚延闓得到消息,母親在家中病逝,他放下一切,赴上海迎接母親的靈柩,一路運送回老家。但就在老家主持葬禮的時候,譚延闓卻與家中的長輩起了重大的爭執。

族中的長輩以譚延闓的母親是妾侍為由,不允許其棺木從正門出殯,而要求其從後門出殯。都說死者為大,但是在封建禮教面前,即便是死者的靈魂也絲毫不管用。這時候,本就悲傷的譚延闓的憤怒達到了極致。

就算自己付出如此之多,到達現如今的地位,母親的靈柩居然連走個正門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直接躺在了母親的棺木之上,大聲喊著: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譚延闓的意思很明確,既然你們這幫族中長輩認為母親是小妾,便終生沒有機會走正門,那就讓我這個兒子來帶著她走正門。譚延闓的這一舉動,震懾住了族中這幫長輩,他們也不敢再多言,畢竟這譚延闓手中可是有兵之人。

三、終身絕不納妾

有這樣的家世背景,在對待婚姻之事上,譚延闓便顯得尤為謹慎和堅持。十六歲之時,譚延闓便迎娶了方榕卿,一位官宦世家的小姐。雖然說這方榕卿出自封建官僚家族,但是在她身上卻沒有那些富家小姐的陋習。

在成親之後,方榕卿從未擺小姐架子,也從不會叫苦叫累。譚延闓在外奔波,方榕卿幫不上的別的,但是她能夠為譚延闓解決後顧之憂。家中的一應大小事務,譚延闓從未操過辦半分心思。相應地,譚延闓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永不納妾。

兩人在感情上都是屬於內斂型的,外人看不出有多恩愛,但至少是做到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然而,老天卻有些殘忍,在譚延闓母親去世的兩年之後,方榕卿也去世了。得知妻子去世之後,譚延闓悲痛欲絕,當場只說了一句:此生不再續弦,你是我唯一的妻子。

這樣的話很感人,說起來也非常簡單,但那個時候的譚延闓正在壯年,身份地位也都不差,想要與他結姻緣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譚延闓畢竟與梁啟超、康有為這類把持不住自己的人不同,也與徐志摩、胡蘭成這等浪漫的文人不同。於譚延闓而言,妻子是唯一的,既代表著一種責任,也代表著獨一無二的情感,即便去世也終究是無法替代。既然無法替代,又何必還要去荼毒他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機關算計太聰明,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熾熱美艷,唯獨吃虧在讀書少
冰心、魯迅、錢鍾書都寫文痛罵林徽因,為何她從不還嘴?階層不同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