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帖覽七聖」 —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萬歲通天帖》再度現身引熱議!

「一帖覽七聖」 —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萬歲通天帖》再度現身引熱議!

想一睹王羲之書法的真容?

沉醉於王獻之書法的洒脫?

又錯過了年初的遼博大展?

沒關係!

遼寧博物館

年底憋大招!

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

正式開展

《萬歲通天帖》將再度現身!

12月20日上午10點,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遼博全面開館後又一國寶雲集的精品展覽。涉及展品從先秦開始至清代結束,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反映中國古代書法的基本變遷軌跡。其中,榮登央視第一季「國家寶藏」的《萬歲通天帖》、唐代狂草書法代表懷素的《論書帖》、宋代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的《書翰文稿卷》、「趙體」書風創立者趙孟頫的《歐陽修秋聲賦》等悉數亮相。

遼寧省博物館所庋藏的歷代書法作品,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書法的基本變遷軌跡。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為序列向觀眾呈現此展,以期引領觀眾感悟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永恆魅力。展覽共分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 先秦至六朝書法

商、西周的甲骨文和金文既是十分重要的文字資料,也是含有藝術素質的精美的書法作品。春秋末期開始,文字向書法的發展達到了有意識的階段。秦漢時期漢字變遷劇烈,書法家大量產生,給以後書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魏晉六朝時期書法諸體咸備,名家輩出,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燦爛的時代。

大盂鼎拓片軸(局部)

《萬歲通天帖》

第二單元 隋唐書法

隋代立國較短,書法臻於南北融合,為唐代書法起了先導作用。唐初社會安定,經濟日益繁榮,書法亦蓬勃發展,朝廷設書學博士,以書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書法,倡導書學,並竭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這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了推動作用。唐初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為代表,而後有顏真卿、柳公權等,奠定了楷書的法度規範。草書前有孫過庭,後有張旭、懷素,氣勢飛動,格調不凡。

唐 懷素《論書帖》草書墨跡

第三單元 宋元書法

北宋初期的書法沿續唐代餘波,變唐人深雄氣魄為雍容端麗。《淳化閣帖》的摹刻,對行書的迅速發展和尚書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以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為代表的「宋四家」,注重在書法中表現主觀意趣,而趙佶的「瘦金體」也風姿獨特。南宋高宗趙構耽於書法,造詣頗深。張即之尤善大字榜書,能另闢蹊徑。其他如陸遊、朱熹、文天祥等文人都留下了為人喜愛的書法作品。

元代書壇崇尚復古,宗法晉唐,形成端莊樸厚的書風。趙孟頫與鮮於樞為代表的書家,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體態,其他尚有張雨、楊維楨諸家,也另闢蹊徑,為元代書風帶來了生機。

南宋朱熹行草書翰文稿卷

趙孟頫行書歐陽修秋聲賦卷(局部)

第四單元 明代書法

明代書法繼宋元帖學而發展,初期沿襲元代傳統,尚未形成特色,以「三宋」為代表,「台閣體」盛行。明中期江南地區人文薈萃,文人書法重新抬頭,以祝允明、文徵明等為首的活躍於蘇州的吳門書派,改變了低靡單調的書法審美趣味,成為書壇主流。明後期書壇出現了許多風格獨特和成就卓著的書法家。徐渭以縱橫馳騁的行草書抒發胸中鬱憤。董其昌主張師古借鑒,樹立了古樸清雅的格調。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等則另闢蹊徑,極具創新精神,形成了以奇取勝的書風。

祝允明《東坡記游卷》(局部)

第五單元 清代書法

清代書法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篆書、隸書和碑體書法成就卓著,書壇興盛,流派紛呈。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推崇趙孟頫,書風皆為之一變。明末遺民傅山、王鐸亦能獨樹一幟。乾隆時《三希堂法帖》刻成,標誌著帖學達到極盛,湧現出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等大家。乾嘉以後,金石學興起,帖學已入窮途,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法創作的經驗和理論。此後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完成了變革創新,碑學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近代。

清 何焯《桃花源記軸》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萬歲通天帖》遼博大展再次現身!你還想錯過嘛?

《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硬黃紙本,行草書,是東晉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法書精品。

「下真跡一等」

《萬歲通天帖》又稱《王氏一門法書》,是為唐代流傳下來的王羲之家族書法的臨摹品,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王氏後裔王方慶將王羲之、王獻之等先祖名家的十通書翰進獻,武則天命人用「雙鉤填廓法」精心臨摹後,將真跡歸還於王方慶,臨摹品則收藏在內府。

王方慶

唐摹《萬歲通天帖》較之台灣收藏的《遠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喪亂帖》等更為重要。以其忠於原作風貌,為人們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東晉至六朝書法的可靠依據。《萬歲通天帖》包含著深厚歷史與藝術價值。

旋 轉 手 機 橫 向 觀 賞

《萬歲通天帖》

《石渠寶笈》載:卷高八寸三分,橫七尺八寸八分。共十帖: 一、《姨母帖》王羲之書,行書;二、《初月帖》王羲之書,草書;三、《癤腫帖》王薈書,草書;四、《翁尊體帖》草書;五、《新月帖》王徽之書,行書;六、《廿九日帖》王獻之書,行書;七、《王琰牒》王僧虔書,行書;八、《卿栢酒帖》王慈書,草書;九、《汝比帖》草書;十、《喉痛帖》王志書,草書。

王羲之

後來,王氏後人丟失了真品,此臨摹帖成為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珍品(今傳《蘭亭序》也是臨摹品)。宋代時,遭戰亂,流散民間,已經殘缺。先後有南宋高宗、岳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名人收藏、題跋於上。

《萬歲通天帖》後來收藏在清代內府,乾隆時乾清宮失火,險些被火燒掉,留下了火殘痕迹。清朝滅亡,被趕下台的末代皇帝溥儀將此帖連同其他大量國寶珍品帶到了東北長春。

溥儀

1946年,吉林省主席鄭洞國任「剿總」司令期間,收藏了此帖。1948年,鄭洞國率部長春起義,將包括《萬歲通天帖》在內的五件書畫珍品交給解放軍。

鄭洞國

啟功認為:「《萬歲通天帖》次序與《寶真齋法書贊》、《真賞齋帖》微異。原有人數,按《舊唐書》所記,三組為三十九人,今卷所存僅五分之一;如按竇蒙《述書賦·注》所說『凡二十八』,則今卷也僅存四分之一。」

清代朱彝尊評價:「鉤法精妙,鋒神畢備,而用墨濃淡,不露纖痕,正如一筆獨寫」

南宋著名文學家岳珂詩讚

萬歲通天帖贊

洛石赤心,以出寶圖。

燕涎雞晨,即端制書。

有奕王門,南土華腴。

獻其家珍,陳於玉除。

筆法之神,匪臨伊摹。

史館之儲,尚其不誣。

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

展期

2018年12月20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

遼寧省博物館

三樓22號展廳

交通信息

乘坐地鐵二號線至白塔河路站,轉乘有軌電車一號線至運行中心下車,再南行800到達遼寧省博物館;

乘坐地鐵二號線至21世紀大廈站,再換乘有軌電車三號線至和鴻廣場站,西行500米即是;

乘坐130路或108路公交車至全運五路公交樞紐站,西行300米即是。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部分圖片致謝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降溫!寒冬!也擋不住這家拍賣行的熱潮!
康熙、雍正、乾隆,皇家三代,誰的審美你最愛?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