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來佛傳經另有用心?孫悟空為何遇白骨精六耳獼猴時2次被趕走?

如來佛傳經另有用心?孫悟空為何遇白骨精六耳獼猴時2次被趕走?

在《西遊記》的故事設定中,如來佛祖要傳三藏真經給東土大唐,是因為南贍部洲那方「貪淫樂禍,多殺多爭」,而「眾生愚蠢,毀謗真言」,屬於「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慈悲我佛,必當盡「勸人為善」之力,行「普度眾生」之功。

但實際上,作為玉皇大帝的臣子之一的如來佛祖,面臨著夾縫生存危機。

正如如來佛祖所言,「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他甚至惡批眾比丘聖僧曾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誦經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收取的「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屬於「忒賣賤了」的白菜價,會導致靈山「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如來佛祖,也需要凡間的供養。

但是,不巧的是,南贍部洲大唐的皇帝姓李,信道。有官方力推,太上老君所屬的三清系在東土大唐的香火佔有率自然不言而喻,對靈山信眾是一個強有力的擠兌。長此以往,靈山或許就陷入入不敷出的境況。

所以,如來佛祖的傳經和唐僧的取經,實際上是如來佛祖迫不得已的一次生存自救行為。

該行動,需要溫水煮青蛙一樣的不作聲色的推進。

於是,如來佛祖才在接到玉皇大帝御旨、一掌力擒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之後的五百年里,一直默默布局……

如來佛祖

當然,如來佛祖心裡明白,西經東進計劃要想完美施行,自然離不開取經人才的招募。

於是乎,如來佛祖在任命觀音菩薩為取經計劃總指揮時,以金緊禁三箍兒和金緊禁的咒語三篇相贈,並特彆強調——「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不聽話,就箍起來。

被如來佛祖封印五行山下的孫悟空,成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的首選護衛。

隨後,觀音菩薩先後將同樣觸犯玉皇大帝天規的反派角色——龍三太子小白龍、豬八戒、沙和尚先後納入唐僧麾下。

取經伊始,唐僧是看不明白的。他覺得自己的三個徒弟雖然本領高強,但都該是自己的徒弟,取經團只應該有一片雲,那片雲,就是自己。作為核心,徒弟們就必須無條件服從。

但唐僧卻忽略了:他這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甚至於白龍馬,均是觀音菩薩許諾在先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頭頂的那片雲,是觀音菩薩。

隱患就此埋下。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糾纏

古人講究三綱五常。既然師徒如父子,那麼父為子綱這事,放在師徒關係上也同樣適用。於是乎,唐僧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孫悟空等四徒弟都是他的「奴」。

小白龍從第一天化馬開始,就矢志不渝的以被唐僧騎為中期目標,且很快習以為常;豬八戒圓滑,有降妖除魔的大師兄孫悟空,他就負責哄唐僧開心就行;沙和尚的自我認知度更高,做好內勤,伺候師父日常起居;孫悟空恃才傲物,自詡是堅持真理的人,絕對服從這事,放在他身上,有點懸。

在唐僧看來,哪怕自己說得做得都是錯的,做「奴」的,只能執行,而不能當面叫板。

唐僧是這麼想的,可是孫悟空不這麼想,每一次唐僧發飆,他不是當面搶白就是打底,真沒把唐僧的心情當回事。

師徒矛盾因此日積月累,感覺總是要有事發生……

孫悟空經受緊箍咒折磨

三打白骨精時,孫悟空取笑唐僧見到白骨精的花容月貌,「必然動了凡心」,想和女妖精成親,甚至吆喝「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他親自「做木匠」,意欲就地「搭個窩鋪」,成全唐僧和白骨精「圓房成事」,只羞得唐僧「光頭徹耳通紅」;真假美猴王時,孫悟空為救唐僧「神狂誅草寇」數十人,卻落得唐僧「有十餘遍」的念那《緊箍兒咒》,讓孫悟空一遍一遍的打滾豎蜻蜓。孫悟空不禁要問:為救你肉眼凡胎僧,敢情鬧出亂子你拿我頂缸?

唐僧念完咒還不過癮,他又是道貌岸然的說教,又是鄭重其事的寫休書。

事兒終於發生了。孫悟空被先後2次趕走,一次都不能避免。

孫悟空心碎了一地:我一個大鬧天宮之勇的天地大才,你唐僧非要拿我當奴才。阿諛奉承我不會,忠肝義膽你不識……這可憋屈死我啦!

沒辦法,五行山封印之苦孫悟空不想在受,花果山流寇之名孫悟空不想擔,他只能尋找屬於他的那片雲——遂找如來佛祖評理,請觀音菩薩調停。

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是西經東進計劃的總指揮,深知取經大計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他們站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勢必更全面。

唐僧趕走孫悟空

唐僧和孫悟空之間的矛盾,在於唐僧認為徒弟們都是做「奴」,孫悟空認為自己是也是即將修成正果的大才。而在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眼中,孫悟空是確保唐僧平安抵達靈山大雷音寺的不二人選,是人才,同樣,唐僧難道不也是取經大業中的「奴」嗎?

這原本是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矛盾。

於是,如來佛祖給孫悟空強化了承諾,好生保護唐僧,「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同時又下佛旨著觀音菩薩特意下凡給唐僧遞話,「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唐僧至此才明白:原來這幾個徒弟,只可使用,無權罷黜。而孫悟空也有了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兩顆定心丸,篤行致遠。師徒們各讓一步,唐僧和孫悟空都變乖了。

靈山仙境,花雨繽紛,娑羅雙林之下,上品蓮台之上,如來佛祖拈花微笑……

特別聲明,本文中涉及人物關係源於並僅限於吳承恩小說《西遊記》人設。西遊路上妖怪多,跟著老宋捉活的。請關注《宋諞西遊》,查看更多西遊腦洞,一起探尋妖的人性和西遊的奇妙世界……

文/柳侍墨&老宋//宋諞西遊//原創作品//嚴禁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諞西遊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究竟有多少妖精?除孫悟空之外誰才是真正第一大妖?
西遊中竟有6根神棍?其中一根為先天至寶力克金箍棒讓孫悟空大驚

TAG:宋諞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