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林清玄:繁華的時代,堅守內心的清凈最難得

林清玄:繁華的時代,堅守內心的清凈最難得

人在江湖

土能濁河

而不能濁海

風能撥木

而不能撥山

做生意的朋友來看我,談到內心裡的許多掙扎,說有時候為了生意,不免要去應酬、喝酒,有時還要對別人設計、扯謊,其實自己的內心裡嚮往著規規矩矩的做生意,過單純的生活,但這樣的希望是很不可得的。

他的結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呀是!」

朋友走了以後,我想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只是做生意的人,也 是一般人去做那些不隨已意的事時,最常用的借口,江湖,真的那麼可怕嗎?什麼是江湖呢?

「江湖」的用語,最早是出自莊子大宗師里「不如相望於江湖」,指的是三江(荊江、松江、浙江)五湖(洞庭湖、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後來成為佛教里的常用語,把雲遊四海的雲水僧人稱為「江湖人」。

那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江西有馬祖道一禪師,湖南有石頭希遷禪師,兩位禪師的德聲享譽四方,同時大樹法幢,當時天下各地的神僧,如果不是到江西去參馬祖,就是到湖南去參石頭,由於古代的交通不便,光是走到江西、湖南就要一年半載,他們沿路掛單參訪,稱為「走江湖」。走在江湖上的行者別稱為「江湖人」、「江湖僧」、「江湖眾」。

江湖還有別的意思,像禪士如果散居於名山大剎之外,居於江畔湖邊自己參究的,也稱為「江湖人」。

或者,一般隱士之居,也可以叫「江湖」,如漢書之「甚得江湖間民心」,范仲淹岳陽樓記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因此,在早期,「江湖」是很好的字眼,它象徵著一種自由追求真理的態度;「江湖人」也是很好的字眼,是指那些可以放下一切,去探究生命真相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民間,「江湖」成為一般通俗的稱呼,浪跡於四方謀生活的人,稱為「走江湖」或「跑江湖」;閱歷豐富的人稱為「老江湖」,而以術斂財的人叫「江湖郎中」。這些都還是好的,江湖只是名詞而已,到了現在,「江湖」成為「染缸」的同義詞,政客在國會打架、罵三字經,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商人出賣靈魂,重利輕義,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黑社會殺人放火,無所不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你們的江湖到底是什麼樣的江湖呢?

人處世間,江湖風險,似乎不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個江湖裡,有人自清自愛,有人隨濁隨墮,完全是看個人的選擇,「身不由已」只是一個借口罷了!我想起《韓非子》里說:「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如果心裡有清白的嚮往,而還繼續混濁,當然會有矛盾、衝突與掙扎了。

在我們幼年時代,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在庭前擺水缸,接雨水備用,接來的水要先放一兩天澄清,等泥塵沉澱才可使用。有時候孩子頑皮,以手去攪水缸,只要兩三下,水就不能用了,要再澄清兩天才可用。

因此,我們很少的時候就知道絕對不要去攪水缸,因為「要使水澄清很難,要一兩天;要使水混濁很容易,只要攪一兩下。」

身在江湖的人也是一樣的,古代的禪師主了發覺內在的澄明的泉源,不惜在江邊湖畔,苦苦尋索,是看清了「江湖寥落,爾將安歸?」的困局;現代的人則隨著慾望之江陷溺於迷茫之湖,向外永無休止的需索,然後用「身不由已」來做借口。

即使我們真是身在江湖,也要了解江湖真實的意涵,「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江湖實不可畏,怕的是自己一直把手放在水缸里翻攪。

如果馬祖與石頭還在,我也真想去走江湖,但是如今最好是安住於自己的心,來讓那心水澄清,以便那一天,可以拿來飲用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讀庫 的精彩文章:

關於婚外情里的「真愛」,我建議你讀一讀這個故事
薩特:我是怎樣愛上讀書的

TAG:文藝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