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八路軍不願穿繳獲的日軍軍鞋?上過戰場的老兵最有發言權

為何八路軍不願穿繳獲的日軍軍鞋?上過戰場的老兵最有發言權

原標題:為何八路軍不願穿繳獲的日軍軍鞋?上過戰場的老兵最有發言權


聽過著名音樂作曲家賀綠汀《游擊隊之歌》的朋友,對歌曲中「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句歌詞定不會陌生。這首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曲子,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物資條件匱乏的八路軍、新世紀等抗日武裝,因敵取資,利用繳獲敵方的物資補充自己的詳情。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依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軍隊武裝到了牙齒,裝備非常精良。反觀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隊伍,只有小米加步槍,自製土炸彈、土地雷來打擊日寇。所以非常注重在戰鬥中的武器和軍用物資的繳獲。


在八路軍繳獲的軍用品中,衣服、藥品、食物(罐頭居多)、毛毯、水壺等非常受歡迎,反倒是腳下每天都要穿的軍鞋鮮少有人問津。這背後又是何原因呢?



侵華日軍陸軍腳上穿的軍鞋是昭和五年設計定型的,日軍後勤生產部門又稱其為「昭和5年式軍鞋」,該鞋是侵華日軍最主要的軍鞋。此款式鞋子在抗戰影片中出鏡率非常高,鞋子底部有30多顆防滑鐵釘,腳後跟處還嵌後近10毫米厚的馬蹄形鐵掌,我們常說「日本鬼子的鐵蹄」,都是有來源的。


日軍軍鞋不僅耐磨,還有防滑的作用。用軍鞋踢傷人,也是日軍行暴的常見方法。一腳下去,鞋子上的掌釘掛破衣服,腿上的鮮血直流,絕非虛言。著名作家馮德英的小說《苦菜花》中就有類似情節:「鬼子們看著這老頭子,嘿嘿冷笑幾聲。抬起帶鐵釘子的翻毛皮靴,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不過日軍軍鞋非常笨重,穿起來不方便,戰士們嫌其笨重,都不願意穿,有的乾脆就扔了。115師的林師長也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中詳細寫道,日軍「步兵穿著皮鞋爬山,簡直不行。雖然他們已爬到半山,我們還在山腳,但結果我們還要先搶上去,給他們一頓猛烈的手榴彈,他們只好像滾蘿蔔一樣地滾下去了」。


時任115師宣傳部長的蕭向榮,戰鬥之後也曾回憶,八路軍戰士有的因為衝鋒跑得太快,把自己的鞋子跑爛了,就穿上了日軍的軍鞋,發現太重,還夾腳痛,明顯不如棉布鞋乾脆利落。

所以,在抗戰時期,我軍領導對戰士的腳非常愛惜,特別是開展大生產運動後,大部分部隊都能保證每個士兵有充足的鞋襪供應那時候,革命根據地「婦救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戰士們做布鞋。農村婦女在油燈下為前方戰士納鞋底、做布鞋的場景是非常真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大觀園 的精彩文章:

10個超級有趣的冷知識,手術室醫護人員的服裝為何是綠色的?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滕子京是什麼樣的人?語文老師沒有告訴你

TAG:文史大觀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