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最難評判的一個人,當時人稱他奸臣,後世卻說他是千古名相

宋朝最難評判的一個人,當時人稱他奸臣,後世卻說他是千古名相

宋朝最難評判的一個人,當時人稱他奸臣,後世卻說他是千古名相

在宋朝歷史之中,王安石變法是一個重要的章節,課本之中對王安石的功績進行了表揚,也就是說,在教科書之中,王安石是一個有作為的官員,並且所做之事得到了後世的認可。我們知道,宋朝的弊病是很大的,「冗官、冗兵、冗費」的現象十分嚴重。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將官員們的兵權收歸朝廷,導致這些官員肆意斂財,造成了宋朝土地兼并現象十分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的戰鬥力低下,根本不足以抵抗外侮。宋神宗上位之後,想要儘快做出一番政績,便大膽的採用了王安石變法。

但是不幸的是,變法失敗,北宋在靖康年間徹底滅亡了。後人將這個沉重的結果,歸結於王安石的變法的緣故,認為他是一代奸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大家一起來探討。

皇佑三年,王安石在舒州通判的任上,他勤政愛民,政績斐然,很快便受到上位者的重視。宰相文彥博向宋仁宗推薦了他,想讓宋仁宗重用王安石。王安石害怕因自己開了越級提拔的風氣,於是便婉拒了。之後歐陽修推薦王安石成為諫官,可是王安石以祖母病重為由,再一次推拒了。不過歐陽修還是以照顧家人需要錢財為由,安排他做了常州知州。

王安石在地方待的時間長,深入基層,自然清楚地看到朝廷的弊病之所在。嘉祐三年,他提交了一份奏章,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表達了自己對於改革的想法。但是此時的仁宗皇帝已經年邁,並沒有這麼大的雄心壯志,就沒有同意王安石的建議。宋神宗繼位之後,也是感覺到北宋的情勢已經不容樂觀,再不改變就只能亡國了,於是大膽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也算是最後一搏。

有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在農業方面推行青苗法、均稅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等一系列的措施,軍事方面有保甲法、保馬法和置將法等。但是我們之前也說了,宋朝土地兼并十分嚴重,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與舊貴族及大地主宣戰,朝廷上開始了新舊黨爭。很多人反對了王安石,王安石還因此罷黜和提拔了一批大臣。其中就包括蔡京、李定、呂惠卿等知名的奸臣。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不僅僅是這些朝中大臣,就連老百姓也不喜歡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他變法一開始明明是為國計民生,可是後來卻變了味兒。青苗法本是為了那些沒有種子耕種的人準備的,像是一種貸款,只不過貸的是種子罷了。可是官府卻藉機盤剝百姓,弄得百姓負債纍纍,不堪重負。最後國家雖然是富起來了,可是百姓們都窮的揭不開鍋了。就連王安石親自提拔的城門官鄭俠都跳出來反對他,還手繪《流民圖》送到了宋神宗的手上。

宋神宗見過此圖之後驚疑交加,開始懷疑自己變法是否正確。後來也因為神宗立場的不堅定,王安石的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哲宗上位後,保守派佔了上風,黨政激烈,北宋也更加越來越弱了。後來發生靖康之恥,實屬意料之中。但是將這樣一個大鍋背在王安石的背上也實在不太地道。自古亂世要用重典,秦朝的商鞅變法那麼嚴厲都堅持下來了,說到底,只不過是統治者不行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倒翁 的精彩文章:

乾隆65歲生下的小女兒,被捧在手心養大,受盡三朝皇帝的寵愛!
中國最牛的皇帝,亡國後自己再打回來,兩千年歷史僅此一例

TAG:歷史不倒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