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又到毛澤東誕辰:緬懷永遠不能忘卻的偉人

又到毛澤東誕辰:緬懷永遠不能忘卻的偉人

原標題:又到毛澤東誕辰:緬懷永遠不能忘卻的偉人


今年的12月26日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誕辰125周年紀念日。



△毛澤東肖像


習主席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如今,建國69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耳邊猶迴響著1949年10月1日那個響徹世界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轟擊下,中國危機四起、人民苦難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相繼失敗。


那時的中國,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水深火熱。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挺身而出,帶領人民浴血奮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開啟了一段歷史新紀元。


還記


得否


有一種信心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敗後,紅軍在不斷圍剿中,屢屢失利。秋收起義部隊會攻長沙失敗,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廣州起義部隊堅守羊城失敗……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革命的火種彷彿狂風中的燭光,隨時都可能被撲滅,使得黨內和紅軍內部始終籠罩著一種悲觀的情緒。


△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後,利用難得的短暫戰鬥間隙,在古田賴坊一家店鋪的閣樓上,秉燭夜書,寫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長信,以磅礴的激情和火熱的話語重新點燃了革命的信心。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義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光芒萬丈,穿越時空,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還記


得否


有一種豪邁叫做「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歷史硝煙雖已遠去,但每當我們回望長征時,總能被無數的故事敲擊心靈,蕩滌靈魂。而書寫這段傳奇的人,正是毛澤東。



△1934年10月,踏上長征的路途


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壯麗史詩。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施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1936年長征時期的毛澤東


這又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動人細節。1935年9月29日,陝甘支隊從榜羅出發,於當天到達通渭縣城,這是紅軍爬雪山穿草地三個月以來佔領的第一座縣城。


毛澤東向楊得志、肖華詢問部隊的情況後,又不顧鞍馬勞頓,趕到不遠的文廟街小學。在那裡,他首次充滿激情地公開朗誦了他自越岷山後醞釀於心的詩篇,要知道當時長征還沒有結束,但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這是一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彰顯的是對中國革命前途的忠誠信仰和必勝信念。


還記

得否


有一種清醒叫做「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有一種思念,歷經歷史雲煙,愈加醇厚;有一種記憶,穿越時代風雨,歷久彌新。這是毛澤東同志執筆為新華社撰寫的五大評論之一,評論的是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著重1944-1949年時期》。而這一句話也一直是我們和平崛起路上的一針清醒劑。



△1973年2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


即使時隔幾十年,我們再來回顧毛澤東同志的這些話語,今天依然適用,這就是偉人的智慧與遠見。


還記


得否


有一種態度叫做「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團三營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榮譽稱號。當天,毛澤東正好在上海會見印度尼西亞軍事友好代表團成員,給他們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的經驗。他說:主要一條經驗是,要同群眾結合起來。當年8月1日,他便寫下了《八連頌》這一首雜言詩。

其實早在1928年,結合舊軍閥出現的各種擾民現象,他就提出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後全面概括成了我們熟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此,中國軍隊的風氣煥然一新。這也是毛澤東不斷思考和始終關注的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在他看來,中國革命之勝利,根本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原則的勝利。



△毛澤東說的最樸實的一句話為人民服務,最感恩的一句話是人民萬歲


這就是一種「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公僕情懷。


還記


得否


有一種奮進叫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1962年的冬天,中國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中蘇關係又開始緊張。同年底,郭沫若填《滿江紅》一詞,藉以表達中國人民面對反華勢力,團結一致、堅持鬥爭的必勝信念,毛澤東讀後當即作此和詞。



△1960年,毛澤東在北京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因為時間不等人。就這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在不長的時間裡,使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製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他曾經說過:「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那鏗鏘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只爭朝夕的奮進,透射著時代偉人的擔當盡責!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一代偉人毛澤東與世長辭,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他一生的追求。


今天,我們再次緬懷毛澤東。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風範,將永遠鼓舞我們繼續前行!

| 本文系鈞正平工作室原創;作者:王宇、陸巍;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鈞正平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這一年,中國軍隊的這些瞬間震撼了我們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TAG:鈞正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