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能做到這六條,思想才算健康!

能做到這六條,思想才算健康!

我們平日經常說,做人思想要端正,思想要健康,佛教里講要有正思維、正念,那到底什麼樣的思想才算健康呢?《了凡四訓》上有一段名言非常好,是雲谷禪師開示給袁了凡先生的,一共六句話:「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這六條其實就是佛法上講的正思維,是正確思想的六條標準,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思想健康。下面我們將這六條標準簡單解釋一下:

一,遠思揚祖宗之德。這是往遠里講。光宗耀祖,光大祖宗之德,是做人的根本。人如果連祖先都忘了,那就不知其可了。我們的祖先是誰?從黃帝開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到孔子、孟子、老子等等古聖先賢,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而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祖先,也都是承傳這些古聖先賢的道統,學習的也都是這些中華文化。所以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揚祖宗之德。我們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重視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和睦相處,互相敬愛。我們要時刻想到,把傳統文化思想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為社會大眾服務,這是不忘祖先之德。

二,近思蓋父母之愆。這是往近里說。在家庭之中。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誰家都有可能發生不好的事情,誰都有可能犯錯。如果把自己家裡不好的事告訴別人,到處傳揚,那所有的家人都會因此受到外人的輕視甚至侮辱,更可能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趁火打劫,破壞家庭的和睦,給家庭帶來災難。不但家庭如此,社會也是如此,看到善的、好事,我們要讚揚;看到不善的,我們不放在心上,這叫隱惡揚善。這樣做就會使那些不善之人心生慚愧:我做壞事,人家包容我;我做一點點好事,人家還讚揚我,這樣就會激發他的慚愧心、廉恥心,人心就會向善,社會就會安定。

雖然說家庭人有了過失要遮掩,但也不能一味的遮掩,必須要勸導家人棄惡從善。但勸導家人一定要在家裡,不能在外面當著大眾的面勸導,那樣不但起不到勸導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只要有外人在場,就一定要隱惡揚善。

三,上思報國之恩。這是對國家。佛教里經常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個「四重恩」其中一恩,就是「國家之恩」。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脫離大眾而獨立生活,更不能脫離國家,沒有國家的繁榮穩定,又怎麼能有我們每個家庭的安居樂業、幸福生活,沒有國,哪還有家?

四,下思造家之福。這是對家庭。這就是儒家講的「齊家」,一定要把自己的家庭整理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一個家庭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從、尊老愛幼、各安本分,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倫常秩序,是一個正常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了,事業才能興旺,每個家庭都和睦興旺了,社會也就繁榮穩定了。

五,外思濟人之急。這是對外,要常常想如何才能幫助別人,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雪中送炭,盡心儘力。不能光顧自己安樂,自己家庭興旺,還要想到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所以我們生活要盡量節儉樸素,能省一點是一點,如果遇到別人急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出錢來幫助別人。

六,內思閑己之邪。這是對自己,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閑」就是防範,一定懂得慎獨,要懂得防範邪知邪見的侵入。俗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人的思想只要稍微一鬆懈,就容易產生不善的想法,就容易犯錯。思想是一切言行的起源,一切不善的言行,都是由不善的思想引起的。所以在思想上,一定要懂得防微杜漸,一有不善的念頭,就要提醒自己,趕緊打消掉念頭。如果是學佛的弟子,那就趕緊提起佛號,防止妄想邪念蔓延。

尤其在今日這個社會,網路信息發達,到處是花花世界,好的不容易學,壞的很容易學到,稍微一不留神,就會犯錯。所以更加需要每天反省自己,及時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

能做到這六條,思想就算正確,就算健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佛經里經常提到的「阿難」是誰?
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為何他又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