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有這四種行為的父母,孩子通常成不了才,最後一種多數家長都犯了

有這四種行為的父母,孩子通常成不了才,最後一種多數家長都犯了

導語:有這四種行為的父母,孩子通常成不了才,最後一種多數家長都犯了

一、寵溺嬌慣孩子

愛子之心,人人有之。可入如果這份愛變了味,例如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統統滿足,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的未來。如果父母過於寵溺孩子,導致孩子在家裡就像個「小皇帝」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為零,抗挫折能力為零,而且脾氣性格也很臭,那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只會「被教育」。有句話說得好,你現在不捨得教育孩子,將來社會會替你教育他。

二、夫妻吵架、離婚

要說夫妻吵架、離婚,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無辜的孩子,離婚之於你們彼此,覺得是解脫了,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因為他的家沒有了,從此他將成為一個沒有家的孤兒,雖然他有名義上的爸爸媽媽,但是那份來自父母的純粹的愛再也不會有了!帶著這樣的心理陰影,他長大後要怎樣才能鼓起勇氣去學會愛呢?

三、無心陪伴孩子

前幾天無意中聽到兩位寶媽在聊天,談論自己的寶寶,其中一個抱怨道,說自己的兩個孩子都跟她不親。另一個問為啥?她說她也不知道,接著她又炫耀到,說覺得當媽一點都不累啊,兩個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大的上小學了,小的上幼兒園了,她沒有摟過一個晚上。現在大寶跟著奶奶睡,二寶從出生就跟著保姆睡,說是特別黏保姆,保姆一轉眼看不見了二寶還哭鬧呢。我聽了後,覺得無語,就這樣帶孩子的,還埋怨孩子不跟你親?

孩子的生長過程是不可逆的,我們既然把他們帶到這個人世間,就應該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不至於當親子關係淡漠時倍感後悔,也不至於在青春期時,發現孩子根本不聽你的,到這個時候,再多的內疚都無濟於事。

四、愛對孩子說「不要……」

不知道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兩個字,「不要動那個,有毒」「不要碰那個,會掉下來的」「不要玩這個……」,如果仔細數一數,你會發現一天下來不知道會跟孩子說多少個不要。可是說了不要有效果嗎?孩子聽嗎?結果就是雖然我們反覆說「不要」,效果卻幾乎為零。

這是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對於「不要做」的事,潛意識裡就越想「要去做」。所以我們的指令就是這樣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那該怎麼辦呢?拒絕「不要」,多對孩子用肯定句。例如,當孩子亂跑時,父母大喊「不要亂跑!」不如改成「牽著媽媽的手,這裡人太多,走散了就找不到媽媽了。」總之,不要企圖命令、強迫孩子,要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這樣親子關係才更加和諧,孩子慢慢長大,有啥想法也願意告訴父母,父母可以及時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防止他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路。

(文/笑雪育兒思考,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雪育兒思考 的精彩文章:

孕媽身體出現這幾個信號,要當心胎兒停育!附保胎飲食
兒科醫生提醒:冬天這樣照顧孩子,天氣再冷也不生病

TAG:笑雪育兒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