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義文摘: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

法義文摘: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

下品上生是只念了一聲佛號就當下命終往生的,下品中生是想念佛還沒來得及開口就命終往生的,下品下生的經文說「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令聲不絕就是 一聲接一聲地相續稱名,顯示這個人還沒有立即命終,他的壽命還能夠念十聲佛號,所以他就念了十聲,如果來不及,當然也就九聲、八聲、三聲、一聲;如果壽命 更長,也就十一聲、十二聲……一天、兩天、七天,相續地念下去。

下品上生讓我們知道,一聲稱名決定往生;下品中生讓我們知道,之所以一聲稱名決定往生,在於名號本身的功德;但如果沒有下品下生,或許有人誤解,以為只念一聲,有了下品下生「令聲不絕」,就知道是盡形壽一生相續地念佛。法然上人說:「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

下品下生之罪人,臨終命促之時才幸遇唯一能夠使其獲救的念佛法門,隨其臨終時間之長短而相續念佛,直到命終而往生。因其生命只在十念之間,故言十 念;若其生命延長,則念佛亦必隨之延長。由此可知本願文之「乃至十念」之「乃至」有二意:一、乃至平生之機,則上盡一形之念佛;二、乃至臨終之機,則下至 十聲、一聲、一念之念佛。簡言之,即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一念」。是故善導大師《本願釋》之文常言:

上盡一形,下至十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

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以上之文,皆在解釋「乃至十念」之意。

「乃至十念」對念佛人而言,至簡單,至容易,至輕鬆,並非雜行、難行、苦行,且只念一佛之名,非千佛萬佛,乃至廣修三學六度萬行,似乎看不出有何功 德;即使有其功德,功德亦應不大,何以便能了脫生死,往生成佛?正由於念佛不靠能念之人的功德,而是靠所念之彌陀佛名的功德。彌陀本身有廣救眾生之深重弘 誓、悲心愿力,而彌陀佛名亦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之無上功德,致使凡夫只要稱念即得往生。

所以,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不是唯有十念。如果平生只要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從今以後就不再念佛了,能往生嗎?不能往生;如果說「只要十聲,多念 沒有用,少念了不能往生」,這樣對嗎?也不對。這裡的「乃至十念」,是乃至臨終的人,他只有念十聲的時間,念了十聲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以此來顯示乃至我們 壽命延長的人,還有今天一天,那我們這一天就專稱彌陀佛名;還有兩天,還有七天,或者還有七年,那麼我們就盡一輩子專稱彌陀佛名:有這一層含義。

所以善導大師於《觀經疏?散善義》中說: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

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

又於《往生禮讚》中說:

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摘自 慧凈法師 《無條件的救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中芬陀利花 的精彩文章:

學佛有問必答:學佛可以吃肉嗎?吃肉和放生的善惡可以相抵嗎?
學佛分享:發現這個客觀事實後,我悲喜交集

TAG:人中芬陀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