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18年最後一次講演:日本如何在海外再造一個「日本」

2018年最後一次講演:日本如何在海外再造一個「日本」

原標題:2018年最後一次講演:日本如何在海外再造一個「日本」


2018年的最後一次演,是在北京。


海外投資專家王世渝先生邀請我給一群中國的企業家們講一次,目是:日本如何在海外再造一個「日本」。

我答應了王先生的邀請,專程從東京飛到北京,23日做了半天的講演。




2018年,我中國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中國的貿易制裁——無是定性貿易摩擦」,是「貿爭」?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到一種從未有力,力不只是來自於白,更來自於我們許多中國人的內心——信心的埠。

後,乏的日本,在尋求戰後復興的過程中,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經濟發展道路。進口外來資源,在日本臨港加工生產,然後再出口海外的「兩頭在外」發展模式,讓日本從60年代開始,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期,國民生活也富裕起來。而日本政府圍繞貿易立國」的國策,有劃地安排源配置、產業外政策,日本經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一政府主強勢出口政策,造成了日本巨大的貿易順差。自1960年代後期開始的紡織品摩擦,到70年代開始的美日半導體零部件的出口摩擦,這種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使得日本成了美國貿易保的首要打擊對象,甚至致了日本半體行的整體衰弱。


70年代開始,日本認識到大國期、貿易逆差不可持,必然會貿易摩擦甚至貿爭。於是改了國家略,改「貿易立國」「投立國」。通三國出口、地生的方式,降低了日美貿統計上的逆差模,藏日本的真際競爭力,不讓美國人產生被超越的憂慮,加重對日本的打壓。


20054月,小泉內公布了《日本21紀藍圖》,正式明確了國家展新略:用30時間完成「貿易立國」向「投立國」的略性型。一內文件,志著日本將「海外投」上升到關乎國家命運的「百年大」地位。


10多年去,日本的「投資立國」做得怎麼?日本財務省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到2017年底,日本海外資產總額達到1012日元(59.43元人民),日本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5倍;扣除債務後的海外凈資產總額為328.45日元(19.28元人民),超出第二位德國25.84%連續27年成全球最大債權國,實現了海外經濟規模與國內旗鼓相當,提前實現略性型的目


就意味著,在人高喊「日本失去了20年」的幸災樂禍,日本通各種投,悄悄地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日本」。



中國在面的貿易摩擦問題,日本在40年前的上世70年代,已遇到。日本採取的策,在30多年前已經實施。而我去幾十年中,除了不停地敲打日本,沒有多少心思,去真研究日本經濟經驗與教

假如我一直以一種虛的心看待日本,研究日本,那麼,我們應該早早可以預見到特朗普的棍子,也可以早早地制定出外投的低調戰略。


所以,今後我們很有必要強化對日本的經驗性研究,把日本如何成為一個繁榮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所走過的路,採取過的策略、制定過的政策、有過的教訓、取得過的成就,用現代的理論進行研究解剖,來作為我們中國解決諸多經濟、社會問題的重要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靜波 的精彩文章:

能力主義薪水,為何在日本行不通?

TAG:徐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