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6打瘋了!首次參賽金頭盔集體奪魁多人問鼎 新機殲10C惜敗

殲16打瘋了!首次參賽金頭盔集體奪魁多人問鼎 新機殲10C惜敗

原標題:殲16打瘋了!首次參賽金頭盔集體奪魁多人問鼎 新機殲10C惜敗


殲16打瘋了!首次參賽金頭盔多人奪魁,新機殲10C惜敗!


回顧2017年度空軍金頭盔實戰考核競賽,來自五大戰區十六支航空部隊的王牌飛行員也決出了雌雄,據空軍消息,此次金頭盔大賽結果讓人頗為意外:最終北部空軍某部奪得了象徵團體最高榮譽的「天鷹杯」,「金頭盔」的榮譽則分別被北部、西部和南部空軍的六名飛行員奪得,之前雲集多名金頭盔王牌、躊躇滿志的藍軍假想敵部隊敗下陣來,更讓人詫異的是,此次空軍比武還為一款長期被低估的國產戰機正名:團體成績前三名都是由裝備殲-11B戰機的部隊獲得,而六名金頭盔得主中五名都是殲-11B飛行員,只有一名是殲-10B飛行員。



熟悉中國空軍金頭盔比賽的軍迷朋友都知道,在此前幾屆比賽中,雖然不乏殲-11系列戰機奪魁的情況,但是殲-10飛行員獲得金頭盔的比例明顯要更多,為什麼2017年的比賽中殲-11B全面反擊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軍事專家表示,這主要跟今年的比賽規則改動較大有關。


據介紹,2017年的金頭盔比賽為了儘可能貼近實戰環境的空戰對抗,將競賽規則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包括增加了之前從未有過的近距離空戰考核,考察飛行員的「格鬥」能力和駕駛技巧,還進一步減少地面指揮員對飛行員的干預,檢驗飛行員獨立應對複雜戰情的能力,還取消了部分戰機的外掛限制,各參戰部隊可根據本方的需求自由掛載彈藥或載荷。

2018年來自15支航空兵部隊再次聚在一起酣戰,爭奪金頭盔和空戰優勝單位「天鷹杯」稱號,最終北部和東部航空兵兩個旅獲評各自所在組「空戰優勝單位」「天鷹杯」,誕生6名金頭盔。


微妙的是,這兩個旅裝備的都是純國產的戰鬥機殲16和殲11B,多少有點出人意料,而作為新機首次參賽的殲10C原本被寄予厚望,可惜一頂金頭盔沒拿著。


本屆有兩型新機首次參賽,採取擊落實時退出制。其中金頭盔有東部某旅副參謀長董巍,北部某旅飛行一大隊大隊長謝朗、副大隊長李汪洋。


兩型新機----分別是殲-16 和 殲-10C。


各自所在組-----分兩個大組:三代機,三代半。三代半組就是殲16和殲10C,這兩型戰機被定為三代半戰鬥機。

東部某旅副參謀長董巍是空40旅、該旅換裝了殲-16。北部是1旅或89旅殲-11B。另外三名金頭盔也沒有駕駛殲-10C的。



「炸彈卡車」變身格鬥王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殲16勇奪金頭盔和「天鷹杯」其實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雖然殲16是重型戰鬥機,但是裝備了國產最新型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動機也改成渦扇10B增推型14噸太行發動機,整機推重比高於殲11B。


2017年殲11B能戰勝殲10B,2018年殲16戰勝殲10C也是順理成章。一般來說,重型戰鬥機理論上應該能戰勝中輕型戰鬥機,現在看理論和實際有必然的聯繫,否則誰還造重型戰鬥機呢?

金頭盔大賽是空軍最高等級的紅藍對抗演練,近似實戰,是非常能檢驗和考驗參賽者的戰鬥力的,參加者都是真刀真槍玩了命了,發動機都用到了極致,下了飛機臉上都是滲血點,這都是做高機動動作時高G壓的。


至於為什麼「三代半組」是殲16和殲10C對決?道理很簡單,這兩種「新機」的航電性能和水平都是三代半級別的,都是國產最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如果拿來與三代機組的其他機型對抗學術上講是不對稱,通俗的說就是不在一個檔次,而對抗應該是公平的,否則勝負的衡量就不準確,失敗者肯定認為有失公允,畢竟是比賽還不是實戰,金頭盔也有檢驗同級別對抗總結經驗和教訓的意圖,所以,用航電水平相當的機型對抗能參賽者就無話可說了。


殲16在載彈種類、數量上超越中國現役的同類機型,可以掛載除戰略武器以外的所有空基發射武器,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被戲稱為「炸彈卡車」。


「炸彈卡車」的稱號第一時間不免給人一種載重量大卻比較笨拙的感覺,想不到的是在金頭盔這樣超劇烈的中遠距離機動作戰甚至格鬥戰中也能力拔頭籌,有點意料之外。

歸結起來:

  1. 僅次於殲20的以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系統。
  2. 強大的動力系統,渦扇10B太行發動機有比其他機型更強大的推重比,非加力軍推和發動機的潑辣性非常突出,最大加力推力超過其他機型。


簡單總結:雖然殲10C眾望所歸,也具有十分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系統,但是比起機首承載能力更大的殲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系統,畢竟還是略遜一籌甚至相差較大。比如在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干擾等方面不如殲16也是理所當然的,本來中型機與重型機就有級別的差距。


第二點,國產渦扇10B太行發動機是在原型機渦扇10的基礎上發展升級的增推型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14噸,要高於其他參賽機型的所有發動機,這使得殲16在遠程機動、中距離機動和近距格鬥上比早期裝備殲11B的太行發動機有更加強大的機動性,也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殲10C的AL31發動機不能相比的,這也是殲16穩勝殲10C的保證。




戰鬥機機動的兩個主要指標有三個:


垂直爬升的速率


穩盤速率


瞬盤速率


從動量(有叫能量機動)機動的角度,這三個指標是遠、中、近機動最基本的考核指標。戰鬥機的機動主要靠翼面的偏轉,但是每一次偏轉帶來的結果是阻力的增加。我們常常在有關戰鬥機格鬥的文章中看到這樣的形容:從高空打到中空,再打到低空。。。。。。說的就是一次次因為翼面產生的阻力而造成速度下降的結果,最後都要再次爬升到一定的高度「補充動量」,再進行下壓過程中的機動,那麼,誰的發動機推力大,整機的推比大,誰往往就是動量機動的勝者。


所以,殲16的太行14噸雙發發動機的優勢就能壓倒殲10C的AL31俄羅斯發動機,這也是2017年到2018年殲11B和殲16一直能壓制殲10B和殲10C的必然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世界頂尖矢量噴口技術 — 殲10B展示的超機動性能 (中)
你真正上了月球才知道 — 另2個超級大國宣傳的什麼鬼!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