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十大航天事件:中國火箭發射數奪冠、嫦四奔月、洞察探火

2018十大航天事件:中國火箭發射數奪冠、嫦四奔月、洞察探火

騰訊科技訊(喬輝)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人類航天活動頻頻,觸角從地球軌道延伸到月球、水星、火星甚至太陽。其中,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止到發稿,2018年共發射火箭38枚,發射次數首次榮登世界第一。另外,嫦娥四號、北斗組網衛星的發射都取得了成功。國內外私企航天也在蓬勃發展,從SpaceX到藍箭航天到維珍銀河,都在迅速成長壯大。讓我們按時間倒序來逐個了解一下年度十大航天事件。

中國年度火箭發射數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25日零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6次飛行。截止發稿,中國2018年航天發射次數已經達到了38次,年度航天發射次數首次榮登世界第一。從今年1月至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36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1次航天發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1次發射任務。

2018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先後完成11次發射任務,將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組網發射最短間隔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美國2018年航天發射進行了31次,俄羅斯進行了16次。除了中美俄,歐空局進行了11次,印度進行了7次,日本進行了6次。

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首次觸達太空

北京時間12月14日,英國億萬富翁理查德o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的太空旅遊初創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進行了「太空船二號」的飛行測試,衝到82.7公里的高度,跨入了太空的門檻。

在過去的八個月,該公司已經進行了三次飛行測試,一次次刷新高度。本次是第四次測試,突破了上次的51.8公里的高度,達到了82.7公里,被認為進入了太空。通常,人們認為的太空高度應該是100公里,即卡門線(Kármán line),但80公里也是美國承認的太空高度,由於這次試飛是在美國加州莫哈韋沙漠的"太空港"進行,因此他們也非常樂意遵守美國這個規定。

據悉,維珍銀河已經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00名遊客的預訂,票價在20萬美元到25萬美元之間,甚至其中一些遊客已經等了10多年的時間。

「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美國宇航局宣布,「旅行者2號」探測器成為繼「旅行者1號」探測器之後第二個穿過日光頂層(heliopause)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旅行者1號」已於2012年離開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11月5日,「旅行者2號」上的感測器探測到太陽風粒子速度急劇下降,隨後,探測器周圍太陽風消失,這是「旅行者2號」飛出日光層的最有力證據。科學家相信,「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處於星際空間。

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分別發射了「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兩顆太空探測器(沒錯,旅行者2號先於旅行者1號發射),兩顆姊妹探測器上各攜帶有一張名片為「地球之音」的銅質鍍金唱片,鍍金唱片記錄了人類日常的116張圖片和各種自然聲音,比如海浪聲、風聲、打雷聲以及鳥鳴聲等等,希望有一天能被其他高等外星生命收到和解讀。

中國「嫦娥四號「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4分,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把「嫦娥四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經過27天飛行之後,預計2019年年初著陸。

「嫦娥四號」將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將對月球背面的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深層進行研究,在月球背面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NASA「洞察號」成功著陸火星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凌晨3點56分,美國宇航局(NASA)「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成功。在此之前,「洞察」號已經在太空飛行了半年多,行程超過4.84億公里。

迄今為止,人類向火星發射的大大小小的探測器加起來超過40多顆,火星可以說是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人類最了解的星球,當然還遠遠不夠。之前所有的探測器都是對火星的地表、大氣和磁場進行研究。例如,著名的「好奇」號火星車主要對火星的表面地質情況和物質化學成分進行分析,而「洞察」號是首顆探測火星內部的探測器,目的是了解火星內部結構的全貌。

NASA「帕克」探測器成為最接近太陽的人造物體!

2018年10月29日凌晨1點04分,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一躍成為最接近太陽的人造物體,相距約4272.8萬公里,打破了目前航天器距離太陽表面最近的紀錄。

此前的紀錄是由美國和德國攜手研製的「太陽神2」(Helios 2)號探測器於1976年4月創造的。隨著帕克太陽探測任務的持續進行,這個探測器將不斷打破自己創下的紀錄,預計在2024年,帕克探測器最接近太陽,距太陽表面僅614萬公里。要知道,太陽的直徑大約140萬公里。

帕克探測器將面臨太陽的炙烤和嚴苛的輻射環境,它將為人類提供前所未有的對太陽的近距觀測,並幫助科學家理解困惑數十年的現象。比如,為何日冕比太陽表面熱很多?太陽的磁場如何生成?並揭開太陽風的「廬山真面目」。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7日下午,藍箭航天在酒泉發射了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發射過程中,一二級火箭、二三級火箭都正常分離,但因三級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導致衛星最後未能入軌。

藍箭CEO張昌武表示:「這是一次正常的試驗飛行,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航天就是這樣,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次發射證明民營火箭發射整個過程是高度可控的,對接下來發展很有信心。」

「朱雀一號」是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全箭總長19米,箭體直徑1.35米,起飛重量27噸,起飛推力45噸。「朱雀一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運載火箭發射,開創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先河。

歐日聯合首次發射水星探測器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0日9時45分,由歐洲空間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聯合實施的水星探測計劃貝皮科倫布(BepiColombo)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

貝皮科倫布實際上由兩個子探測器組成,分別是歐空局的水星行星軌道器(MPO)和日本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它們在抵達水星時分離,分別進入不同高度的互補軌道。開展探究水星的起源與演變,水星內部結構和磁場產生特點等基本科學問題。

這是歐空局第一次,人類第三次向水星發射探測器,前兩次分別是NASA實施的「水手10號」和「信使號」探測器,由於當時技術能力有限,「水手10號」並沒有真正進入水星軌道,而是一次次飛掠,發射的時間分別為1973年和2004年。

俄羅斯載人飛船發射失敗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1日,載有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MS-10」飛船由「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升空。起飛約119秒後,火箭第一級分離,然後整流罩拋下,但火箭第二級的發動機突然關閉,此後乘員艙與火箭緊急分離,並拋出降落傘著陸。

飛船上的俄國宇航員阿列克謝o奧夫奇寧和美國宇航員尼克o黑格均告生還,並與地面飛行控制中心進行了通信聯絡。救援人員出動多架直升飛機展開救援工作,很快找到這兩位宇航員和逃生艙。他們本來計劃在國際空間站駐守半年。其實,俄羅斯載人飛船表現非常穩定,自1983年以來,還是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北京時間12月3日19時33分,俄羅斯載人飛船復飛,成功把三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

SpaceX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首飛

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Space X成功發射重型獵鷹火箭(Falcon Heavy)。火箭上搭載著一輛特斯拉紅色敞篷跑車Roadster。車座上還放置著一個假人模型,作為演示使用。車內有攝像頭,供實時拍照,監控車輛情況。

在首飛的時候,約300萬人收看了現場直播。伊隆o馬斯克在採訪時說:「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將會看到這次偉大的火箭發射,同時也會是他們見過的最棒煙火表演。」正如馬斯克之前允諾的一樣,重型獵鷹不僅搭載了他本人的一台紅色特斯拉敞篷跑車Roadster,而且還很酷炫地成功回收了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發射成功後,伊隆o馬斯克說:「我還陶醉在這個結果里,像做夢一樣。」馬斯克:「這輛跑車會在太空飛行超過10億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微軟亞馬遜市值同超蘋果 蘑菇街上市首日平盤報收

TAG:看前沿科技 |